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1:他征服埃及、波斯和许多其他王国,征战的足迹远达印度,使国度达到极盛。

    资料2:他被元老院推举为终身独裁官。他是罗马共和国向帝国过渡的重要人物。

    (1)、资料1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描述概括他的功绩
    (2)、有人说:资料2中的“他”所处的国度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运用课本知识说明理由。
    (3)、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对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 2、《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堪称美国与法国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下列属于这两个文件共同点的是( )
    A、采用三权分立的思想学说 B、宣告了平等、自由等基本原则 C、实行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 D、民主主义与封建专制斗争的成果
  • 3、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单元后,小魏同学绘制了下图。它呈现的时间点是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日本倒幕运动
  • 4、下图为全球殖民地占陆地面积的比例变化表。在①阶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西班牙和葡萄牙
  •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伦敦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一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
    A、刺激英国工商业发展 B、意大利商业地位上升 C、欧洲手工工场兴起 D、早期殖民掠夺开始
  • 6、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为“精神层面的变革”奠定思想文化基础的先驱是( )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迪亚士 D、克伦威尔
  • 7、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 8、下图所示的场景曾广泛出现于(   )

    A、8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B、10世纪的日本 C、11世纪的法国 D、18世纪的美国
  • 9、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这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据此可知,阿拉伯人( )
    A、创造出的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B、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 C、缔造了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帝国 D、将东方先进的技术传入了欧洲
  • 10、在12世纪末,日本中央政权的鲜明特点是( )
    A、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 B、武士阶层控制中央政权 C、孝德天皇掌握中央大权 D、天皇与幕府联合而治
  • 11、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城市居民获取自由与自治权利的方式主要是( )

    ①与领主和平谈判   ②用金钱赎买    ③默默忍受    ④武力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2、某九年级历史老师采用大单元教学方法复习世界历史时,PPT里呈现了以下几个关键词(雅典公民大会《十二铜表法》《掷铁饼者》亚里士多德),据此判断该复习内容的单元主题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古代亚非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封建时代的亚洲
  • 1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希腊城邦的出现
    ②《汉漠拉比法典》颁布

    ③楔形文字的出现
    ④佛教的诞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 14、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民法大典》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法案》
  • 1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资料 B、实物资料 C、口述资料 D、图像资料
  • 16、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1)、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三中的“臣”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建议的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汉武帝的丰功伟绩。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2)、材料二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哪一官职来负责掌管军队?
    (4)、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
  • 18、如图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主要问题。汉武帝时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

    A、北击匈奴 B、盐铁专卖 C、推恩令 D、刺史制度
  • 19、一些大商人非法牟取暴利,导致百姓不满。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
    A、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B、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C、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D、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
  • 20、“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称赞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文景之治 C、楚汉之争 D、秦灭六国
上一页 249 250 251 252 2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