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下列是我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
2、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3、“化石作为地球上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科学家借助“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了解到元谋人( )A、生活的年代 B、原始农耕情况 C、是否使用火 D、工具制作的水平
-
4、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山峰a的海拔可能为( )A、130米 B、150米 C、180米 D、210米
-
5、 读下面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B点相对于A点的高度是( )A、150米 B、200米 C、250米 D、300米
-
6、某市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如图为该市郊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处山清水秀,建了度假村。度假村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从度假村到山顶B需要登高米;若此图的比例尺是1:20000,图中溜索长度为1.5厘米,实际距离是米。(2)、若要开发漂流项目,①、②两条小河,更惊险刺激的是河,原因是。其漂流的方向大致为。(3)、甲、乙、丙三村庄分布的共同特点是;乙村所在的地形类型是。三个村庄中,最先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村,试列举其发展的其他有利条件:、。
-
7、读两幅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可知,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不相等)。(2)、图2中,图例B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根据图例可知,北京为中国的。(3)、图2中,天津与北京的图上距离为厘米,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约是千米。(4)、上面两图中,表示内容较详细的是;表示范围较大的是;比例尺较大的是。
-
8、下列的四幅等高线地形图,点P分别表示( )A、山顶、山脊、山谷、鞍部 B、鞍部、山顶、山脊、山谷 C、山谷、鞍部、山顶、山脊 D、山顶、山谷、山脊、鞍部
-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亚双层竹楼,利于通风散热和防潮 B、一般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较多 C、平原地区有利于形成聚落,该地区的聚落易呈条带状 D、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厚窗小,为了减少房内的温度变化
-
10、在以下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 )
①地形崎岖
②交通便利
③气候温暖湿润
④自然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比从乙处攀登省力 B、丁处的坡度比丙处陡 C、甲、乙、丙、丁四处的海拔都是280米 D、甲处海拔最高,丁处海拔最低
-
12、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
13、读某村平面图,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上确定方向的依据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老王家位于小鸣家的西北方 C、图中公路左段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玛瑙河的大致流向是从南向北流
-
14、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城市聚落的规模一般比乡村聚落的规模大2 C、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最根本区别是人口的多少 D、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不一样
-
15、下列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信息交流的( )A、金华市的酥饼销往北京、上海 B、小明的哥哥上网查询高考志愿 C、浙江省王老师赴四川省去支教 D、浙江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
16、下列关于城市的特色与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王府井是北京的主要商业区之一 B、中关村是北京的高新技术园区 C、北京的主要城市功能是经济活动 D、西安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
-
17、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南方 B、所有地图的方向的判断方法一定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C、任何一幅完整的地图都具备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要素 D、地图上表示城市名称、山脉高度等的文字叫图例,表示河流、道路等的符号叫注记
-
18、早晨学校升国旗,小林发现国旗迎风朝东南飘扬,请问此时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
19、下列常见图例和注记搭配,不正确的是( )A、
——长城 B、
——公路 C、
——常年河、湖 D、
——沙漠
-
20、在下列比例尺中,表示范围最小的是( )A、
B、1:100000 C、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D、三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