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下图中第二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描述最准确的是( )

    A、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B、经济开始复苏,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C、经济实力膨胀,成为经济超级大国 D、科技飞速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 2、下列哪项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
    A、重视科技教育 B、美国的经济援助和扶持 C、走上经济联合之路 D、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先后宣布建成了( )
    A、政府干预经济制度 B、“福利国家” C、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D、计划经济制度
  • 4、下面是九年级小浩同学预习历史知识“欧洲的联合”时做的思维导图。 “⑤”处应该填写( )

    A、欧洲联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5、G20峰会、APEC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活动反映了( )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②国际社会合作不断加强 
    ③各国消除了矛盾并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成立华约组织
  • 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其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C.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冷战开始

    A、A B、B C、C D、D
  • 8、右面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 (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 9、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历史资料目录。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杜鲁门主义出台
    ☆北约与华约对峙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金砖国家
    A、两极格局的形成与解体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相关链接】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

    (1)、上表数据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该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图表工业产品数据变化和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相关链接,说明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三毛泽东这样说的理由。以上事件的共同积极影响是什么?
  • 11、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当选证书”(右图)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 )

    A、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结束封建土地制度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12、一年一度的两会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 年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82年宪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82年宪法
  • 13、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下列图片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 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
    A、武汉长江大桥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宵臧铁路 D、解放牌汽车下线 。
  • 1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最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 16、据下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完成土地改革 C、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推进改革开放
  • 17、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史实

    推论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中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1953 年抗美援朝胜利

    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18、下表为“1950年与1957年中国主要资源型工业品产量居世界位次变化表”。 表中,中国位次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原油

    发电量

    煤炭

    粗钢

    1950

    27

    25

    9

    26

    1957

    23

    13

    5

    9

    A、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展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对应的大洲。

    A ;B;E;G.

    (2)、写出下列大洲的分界线。

    A、C大洲的分界线是;A、G大洲的分界线是

    (3)、上海位于中山站的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方向。
    (4)、右图中虚线是中国南极科考的路线,中国科研人员从长城站出发,经中山站回到上海,途中经过的大洋分别是甲、丙和乙
  • 20、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底隧道、水下航行、铺设海底输油管道等,这体现了海洋为人类提供( )
    A、淡水资源 B、鱼盐之利、能量之源 C、旅游资源 D、空间资源
上一页 211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