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这两个“天安门”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
    A、五四运动   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 2、下面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83

    197

    116

    18

    27

    2

    1953

    3

    74

    355

    0

    4

    0

    7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3、近现代史上,下列中国军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国民革命军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 ④八路军 ⑤中国工农红军

    A、④②①③⑤ B、①⑤③②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③①
  • 4、《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声传四方”是指( )
    A、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 5、下图为歌曲《我的祖国》的部分歌词。该歌曲体现了 20世纪50年代中国( )

    A、热情好客,彰显浓浓礼仪风 B、努力生产,积极踊跃助前线 C、地大物博,资源丰富风景美 D、爱好和平,保家卫国抗侵略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7、1949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并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一种政治力量代替另一种政治力量,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这场社会大变革使中国实现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西藏地区的和平解放 C、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
  • 8、日记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以下是著名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它记载了哪次会议的召开(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9、工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历史】

    材料一:

    表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 949千瓦时

    表二: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年份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工业总产值/亿元

    1650

    1019

    850

    922

    1103

    1394

    【人物·历史】

    材料二:

    (1)、从表一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一措施?
    (2)、表二中1962—1965年我国经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写出图中人物的名称。他为中国工业发展艰苦奋斗,形成了哪一精神?反映了哪一时期人们的昂扬斗志?
  • 10、票据是历史的缩影与见证。右图的票据见证了( )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 11、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 D、④段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 1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仍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见下表)。对此,下面认识正确的是( )

    1967年6月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3年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

    A、“文化大革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B、“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C、这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D、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科技发展会更快
  • 1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如果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做人物名片,你认为最适切的一组推介词是( )

    ①艰苦创业 ②以身作则 ③助人为乐 ④张扬个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阅读下图,1950—197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是( )

    A、快速上升 B、曲折发展 C、缓降缓起 D、持续下滑
  • 15、“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 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58 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 16、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某一宣传画。 该画( )

    A、宣传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 17、中共八大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良好开端,主要是因为( )
    A、提出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C、科学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D、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8、握手是一种礼仪,国与国之间的“握手”有着丰富的外交内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英“失之交臂”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英方提出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等要求,清政府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加以拒绝。
    中美“世纪之握”
    1972年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尼克松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沙伊“捏手官和”
    2023年 沙特、伊朗在北京握手
        沙特、伊朗因诸多因素导致几十年的政治对立。在中国的斡旋下,两国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1)、清政府的哪一外交政策导致中英“失之交臂”,该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你如何理解中美的“世纪之握”让“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何能促成沙特和伊朗两国“握手言和”。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特点
  • 1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与该思想最吻合的新中国外交智慧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 20、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中美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
    A、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B、“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