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学者在评价清朝一场战争时指出:“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由此可知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加紧对华商品倾销 C、外国人纷纷在华办厂开矿 D、外国军队驻扎铁路沿线要地
-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报刊,积极宣传变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
①《国闻报》
②《时务报》
③《变法通议》
④《万国公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3、观察下图,由此判断“沪局”( )A、引进了西方先进器物 B、是最大的民用企业 C、达到了“自强”的目的 D、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
4、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有( )
①袁世凯恢复帝制一护国战争开展
②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一武昌起义③《马关条约》签订一太平天国运动
④洋务运动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不仅)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还展示)给整个世界。”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因为左宗棠(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台湾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收复新疆
-
6、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这是因为这场运动(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
7、鸦片战争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 B、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C、英国扩张矛头指向中国 D、中国自然经济对英货的排斥
-
8、大河流域孕育了亚非文明,便利的海上交通,使城邦经济繁荣、民主政治鼎盛。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河文明渊源]
材料一:
[海洋文明摇篮]
材料二: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淹没无闻。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感悟文明分析差异]
材料三: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他极力神话自己,自称“众神之王”,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载入史册。
材料四: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人一开始就不同于古代东方的农业民族。
(1)、根据材料一,举出图中A、B两个文明发源地的文明成就各两例。(2)、材料二所说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有何举措,举一例说明并对该民主政治进行点评。(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文明类型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形成两种文明主要原因 大河文明 ① ③奴隶制君主专治 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文明的差异 海洋文明 ②工商业、海外贸易发达 ④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合,扩大了各民族已知的世界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在一个世界性的帝国内,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出现是必然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在世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
材料三:阿拉伯人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和中医学等科学技术成果。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人从被他们征服的亚历山大里亚、大马士革等地搜集了古希腊典籍,还从拜占庭收买古希腊手稿,并把它们译成阿拉伯文。
——摘编自《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帝国在文化和经济上具有的“划时代的意义”。(2)、材料二中的“帝国”指的是什么?其建立者是谁?(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灿烂的原因。简要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一据部颁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下为改革主要内容:
◆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
官贵族赐子食封
◆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
(戍边军)及驿站,各置职官。
◆造户籍、记账,施行班田收授法,凡田长30步,广20步为段,10段为町。
◆改革税收制度,施行租庸调新税法。材料三: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历史也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
——《人民日报》(2019年07月11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拜占庭帝国对待古典文化传统以及东方文化的态度。(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该国带来怎样的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米文化? -
11、中世纪西欧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多元化是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的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西罗马帝国衰亡之后,欧洲坠入了文化凌夷、学术凋敝的境地。罗马帝国末年兴起的基督教迅速在各个“蛮族王国”里取得了思想上的统治权。
——王睛佳《西方的历史观念一从古希腊到现代》
材料二: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应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
——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
材料四: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从图上可以看出西欧庄园的经济特征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等城市相比,有什么特点? -
12、法治建设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屈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
——摘编自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执政期间得到了实施……也许再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美]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1)、材料一所说的法典是?该法典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归纳《十二铜表法》在促进该国公平正义方面所起的作用。(3)、依据材料三,查士丁尼编纂的“集罗马法律之大成”的法律文件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该法律的颁布对欧洲的影响? -
13、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
②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方法
③最高首领称哈里发
④实行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不惜重金延揽人才,搜集古籍,设置国立文化翻译机构,同时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与此措施相对应的表述是( )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B、“神人同形同性” C、“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D、“认识你自己”
-
15、比较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星制封建国家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
16、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7、日本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表现为( )A、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严重,局势动荡 B、血缘关系与主从制结合组成军事集团 C、武士集团代表着庄园与地方政府对抗 D、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掌握国家大权
-
18、下图是大化改新时期隋唐官制与日本官制对比图。这说明大化改新( )A、仿效隋唐典章制度 B、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D、使日本发展为奴隶制国家
-
19、随着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纷纷兴起。结合当时巴黎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到( )
学院 课程 学位 文学院 文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音乐、天文学 获文学士学位,取得继续深造资格 研究院(专科) 神学、哲学、法学、医学 获相应硕士、博士学位 ①大学开设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②中世纪的大学都由国王建立
③大学课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④大学生的家庭大多数生活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⑧ D、②④ -
20、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是西欧社会逐步转型、步入近代的基础。在城市争取自治权的过程中,国王为其颁发特许状的意图是( )A、剥夺市民财产 B、削弱割据势力 C、维护农奴自由 D、巩固庄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