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诗史互证是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与盛唐气象相对应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隋朝大运河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据此可知,大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便利了运输工具的改进 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D、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 3、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读甲、乙两国轮廓图,完成下题。

    关于两国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濒临太平洋 B、地形都相间分布,西部为高大的山脉 C、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湿润 D、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西北部
  • 4、对于傍水而居的独特风情描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有着独特的水城风貌 B、日本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 C、威尼斯是耕海牧渔的典范 D、威尼斯大力建设“海洋牧场”
  • 5、2023年10月7日起,在中东地区再次爆发武装冲突。读《中东部分地区区域图》,完成下题。

    (1)、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关于它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洲的西部,地中海南岸 B、纬度低,属于热带范围 C、地貌沙漠广布,比较干旱 D、本次冲突主要在巴以之间发生
    (2)、“节水”是以色列生产生活的基本态度。其节水措施有( )

    ①大量采用滴灌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②海水淡化,拓展水的来源渠道

    ③净化生产生活污水用于农业灌溉

    ④实施南水北调,收集和贮存雨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③④ D、②③④
  • 6、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二: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政权,与宋朝并立。

    (1)、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加以说明。唐朝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分析材料二,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图示中A处是什么政权;B处的政权是什么民族建立的?宋在与其他民族政权交往的过程中,屡屡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与宋朝实行的什么国策有关?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 7、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唐朝疆域图    图2农业工具示意图

    材料二:忆昔开元金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图1中都城A和图2工具的名称。
    (2)、材料二诗中描绘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这番盛世景象的出现,与他实施了怎样的经济措施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中“稻米”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是在哪个朝代?
    (3)、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4)、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的原因。
  • 8、青春像一首名曲,充满激情的旋律,牵动着无数花季少年的心。我们在青春的旅途上洒下一路欢歌和笑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不烦恼】

    异性交往有意义,交往坦荡有原则

    异性交往很麻烦,保持距离不来往

    【青春不迷茫】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致变。青春的探索离不开自信与自强。

    【青春我能行】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罗曼·罗兰

    见贤思其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2)、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很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列出两方面)
    (3)、依据【青春我能行】中的名言,谈谈我们应如何为自己的青春插上飞翔的翅膀?
  •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摘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兵败被俘,被关押在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文天祥作此诗时(    )
    A、蒙古正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B、南宋与元朝的对峙局面形成 C、元朝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军已经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 1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成吉思汗的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建立西夏 D、建立辽
  • 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有(    )

    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没有水灾和旱灾    
    ④南方相对安定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2、下图是历史老师上课时绘制的宋代海外贸易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的内容是(    )

    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市舶司 D、宣政院
  • 13、有人认为:“两宋319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这一观点的(    )

    ①民族政权并立,战争频繁    
    ②商业贸易繁荣

    ③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④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4、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宋,在都城汴京(今开封),做不到的是(    )
    A、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 B、人们在茶馆里喝茶 C、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 D、使用交子购买东西
  • 15、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下图中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贸易发展 C、推动了文化昌盛 D、增强了军事力量
  • 16、北宋时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加强禁军控制 B、防止武将夺权 C、采取重文轻武 D、实现强干弱枝
  • 17、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的描述反映出(    )
    A、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B、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 18、为纪念玄奘和尚对我国佛法文化的贡献,中国邮政在2016年发行《玄奘》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分别是:西行求法,面值1.20元;东归译经,面值1.20元;小型张玄奘像,面值6元。如图所示为小型张玄奘像,若为此图填写介绍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定叛乱,开疆拓土 B、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D、西游天竺,译介佛经
  • 19、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下列诗句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
    A、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 20、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上一页 120 121 122 123 1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