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长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宋元时期,社会继续发展、经贸繁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整个社会文化素养显著提高。请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

    材料五:北宋中后期,一大批文化名人几乎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寇准、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米芾、程颢、程颐、张择端等,都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有如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他们创造的文化成果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国文化至北宋已趋精深成熟,北宋文化人雅歌投壶,诗酒唱和。

    (1)、材料一中①是指哪个政权?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的兴盛,请列举两个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根据材料四,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举宋元时期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
    (5)、材料五中宋朝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与宋朝实行什么政策有密切关系?并从材料五中找出描绘汴河两岸商业文化繁荣的画家及写出其代表作品。
  • 3、阅读材料,问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如下图:

    材料二: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宣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材料三: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中国历史》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已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摘目郭沫若诗句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
    (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一例唐太宗时期“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史实,该事件体现唐朝统治者实施怎样的民族政策?
    (3)、依据材料三,把佛经带回中国的“他”是指谁?材料中“唐风洋溢奈良城”是指的是唐代哪一著名历史事件?
    (4)、唐朝时期实施的民族政策与频繁的对外交往对我们当今国家发展有什么启示?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三: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他的成就,而且由于他接受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他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一《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3)、请结合以上材料,论述“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观点。(本问题采用分层给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5、隋朝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00多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三: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一《全球通史》

    (1)、隋朝走向繁荣开放主要与哪位皇帝有关?
    (2)、材料二中列举了隋炀帝哪些压迫农民的史实?你认为隋朝由盛而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 6、(12分)阅读下图,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2中甲所示的河流是:
    (2)、图2中乙地区农业发达,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生产特点为 , 综合图1、图2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生产特点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出图3传统民居的名称,并解释形成这一民居特色的原因。
    (4)、综合上述信息,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说你的认识?
  • 7、青春有明媚,也有忧伤;青春有华丽,也有冒险:青春有倔强,也有柔软……青春的我们一路成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青春是美好的,要尽情享乐 B、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对我们产生了消极影响 C、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促进生理心理协调发展 D、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时刻追求完美
  • 8、下列对于情感与情绪二者之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情感与情绪是紧密相关的

    ②情感与情绪都是相对稳定的

    ③情感与情绪是有区别的

    ④情感与情绪都是复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9、下列诗句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青春飞扬的是( )
    A、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B、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C、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10、《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的故事启示我们( )

    ①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②男生比女生要更加能干,女生不应该去从军打仗

    ③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可能会影响自身潜能的发挥

    ④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1、读漫画《心念一转:心结可以变成蝴蝶结》(根据郑辛遥作品改编)。对其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情绪复杂多变,只能顺其自然 B、改变认知评价,能够调节情绪 C、传递美好情感,需要学会表达 D、体验负面感受,可以丰富阅历
  • 12、步入青春期后,小高因为长痘产生了焦虑。作为小高的好友,你会和他说( )

    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很正常

    ②我们要注重内在美的提升

    ③自我评价一定是不真实的

    ④有空我们一起去锻炼放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论从史出”。分析图一和图二的史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期 B、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 C、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D、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
  • 14、《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财政收入 C、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15、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③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安定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国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7、北朝时,喜欢吃奶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惯。而到唐中期,北方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南北方饮食习惯基本一致 B、南方的茶叶开始向北运输 C、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18、某学者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某一事件后,“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
    A、开通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孝文帝改革 D、淝水之战
  • 1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反映的是10世纪-12世纪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②③①④
  • 20、如下三幅图描绘的是唐代娱乐生活的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 )

    A、社会风气开放 B、男女趋于平等 C、骑马成为时尚 D、市民阶层崛起
上一页 119 120 121 122 1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