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练习(期中)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的霸陵。从史书记载的“凤凰嘴”到考古发掘的“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有( )
①学习历史需要依靠多种珍贵的史料
②史书记载不可靠,学习历史不用它
③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为可靠
④考古发掘最可靠,学习历史只用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专家、医生、教师、闽商,无私奉献、踏实苦干,用智慧和心血助力宁夏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弹奏出山海协作的“最强音”。回答下小题。(1)、福建和宁夏分别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①东部地区
②中部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西部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与宁夏相比,福建具备的人文优势是( )A、地势平坦,平原广阔 B、气候暖湿,河湖众多 C、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D、资金雄厚,能源丰富 -
3、笤帚苗是一种极为耐旱、耐贫瘠的野草,人们用其编扎成打扫工具——笤帚。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靠大兴安岭,被称为“中国笤帚苗之乡”。近年来,巴林左旗发展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笤帚苗产业。读巴林左旗地形图,回答下小题。(1)、关于巴林左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 B、河流水量较充沛,无结冰期 C、中心乡镇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D、森林面积广,土层深厚肥沃(2)、为促进笤帚苗产业进一步发展,下列措施可以采取的有( )
①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多种笤帚苗品种
②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设计笤帚苗制品③完善交通设施,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④利用沿河农田,扩大笤帚苗种植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下列对鳖虾稻种养模式图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B、破坏食物链,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全面推广种养模式,能够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D、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符合绿色发展新理念
-
5、区域的变化表现在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 )
-
6、贫困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 )
-
7、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古老的文明有四种,都是沿着江河发祥的。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对中华文明共同祖先炎、黄二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探讨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原因,我们注意到古代典籍所载中华文明中“自强不息”(即努力向上不停止)和“厚德载物”(即宽厚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的精神,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沿着江河发祥”的世界四大古老文明起源的主要流域,并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文献史料。(2)、根据所学,概括说明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分别总结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和发展特征。(4)、“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
9、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B、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
10、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1、如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 黄河流域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
12、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13、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司母戊鼎 ③白陶鬻 ④猪纹陶钵 A、① B、② C、③ D、④ -
14、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客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③处于新石器时代 ④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如图是 2024 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中的一幅图。这幅图反映了( )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 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 -
16、尧、舜、禹通过世袭制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
-
17、河姆渡先民使用骨耜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
-
18、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649年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54年
鉴真东渡
755-783年
安史之乱
881年
黄巢起义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0、千里通波,万里通途。从水陆交通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图1中灵渠所在的位置(写序号)。比较图1、图2,概括水陆交通的变化。(2)、结合图1、图2,简析交通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