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举办读书主题的黑板报,已设计两个板块,为使黑板报内容更加丰富,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

    板块一:名人读书故事;板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板块三:;板块四:

  • 2、猫脸花

    肖复兴

    ①47年前,我在一所中学里教书。那年刚入夏,天就拼命地下雨,而且,很奇怪,必是每天早晨下,中午停。上午第一节课前,就看老师们陆续进得办公室,大多都被雨淋湿,个个儿狼狈得很。

    ②那天,我出门没多远,自行车锁的锁条突然耷拉下来,挡住了车条,骑不动了。雨下得实在太大,我拽着车,好不容易找到修理铺,修车师傅修好车锁,我才骑到学校,小半节课都过去了,学生看见的是,淋成落汤鸡的我,出现在教室门口。

    ③下午放学,骑上车没多远,车锁条“当啷”一声,又耷拉下来,没法骑了。先去修车吧。修车铺离学校不远,修车的家伙都放在屋子窗外的一个工作台上,屋里就是家。修车的是个二十多岁胖乎乎的姑娘,比我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长得不大好看,一脸粉刺格外突出。心想,肯定是接她爸爸的班,大概学习不怎么样,不得已才来修车的吧。

    ④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小姑娘修车很认真仔细,见她拉开工作台上满是油腻与铁末的抽屉,一边找弹子,一边换车锁里坏的弹子,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她有些抱怨地对我说:谁给您修的锁?拿个破弹子穷对付,全给弄坏了,真够修的!

    ⑤话是这么说,像师傅数落徒弟似的,她却很有耐心,从抽屉里不停地找弹子,然后对准锁孔,把弹子装进去,不合适,再把弹子倒出来,重新装,像往枪膛里一遍遍地装子弹,又一遍遍地退出来,不厌其烦,也不亦乐乎。工作台上,一粒粒小小的银色弹子,已经头挨着头,摆成一排,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⑥我想,如果上学的时候,有这份专心就不至于来修车了。后来,我对自己冒出来的这多少有些偏见,甚至恶毒的想法而惭愧,因为她实在是太认真了,流出了一脑门儿的汗。为了这把倒霉的锁,耽误了她这么长时间,又挣不了几个钱。

    ⑦其实,她完全可以对我说,这个锁坏了,修不了啦,换一把新的吧。她的工作台旁,就放着各种样子的新锁。换新锁,可以多挣点儿钱。我开始替她感到委屈,有些不落忍。她却依然较劲儿地修我这把破锁,好像那里有好多的乐趣,或者非要攻占的什么重要山头,不把红旗插上去誓不罢休。而且,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以安慰的口吻对我说:别急,一会儿就好了。省得您过不了几天又去修,受二茬儿罪。

    ⑧我站在那里看她修,看得久了,无所事事,就四下里闲看,忽然看见她背后的窗台上摆着两盆花。是两盆草本的小花,走过去细看,花开的颜色挺逗,每一朵有着大小不一的紫、黄、白三种颜色,好像谁不留神,把颜色洒在花瓣上面,染了上去,被夕阳映照得挺扎眼。没话找话,便问她:“这是你种的?什么花呀,挺好看。”

    ⑨她告诉我,这叫“猫脸花”,是她爸爸帮她淘换来的药用的花,把这花瓣揉碎了,泡水洗脸,可以治粉刺。然后,她冲我一笑:“说是偏方,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⑩那把锁总算修好了,再也没有坏,一直持续到这辆车被偷。

    ⑪现在,我知道了,她说的“猫脸花”学名叫“三色堇”。我读中学时,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好多地方写到了三色堇,觉得这个名字那么洋气,那么有文学味儿,让人对它充满想象,甚至想入非非。

    ⑫前不久,看到巴乌斯托夫斯基不吝修辞地描述它:“三色堇好像在开假面舞会。这不是花,而是一些戴着黑色天鹅绒假面具愉快而又狡黠的茨冈姑娘,是一些穿着色彩缤纷的舞衣的舞女——一会儿穿蓝的,一会儿穿淡紫的,一会儿又穿黄的。”

    ⑬我想起了那个满脸长满粉刺的修车姑娘。当初,她告诉我它叫“猫脸花”。

    选自(肖复兴《正是橙黄橘绿时》,内容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以“猫脸花”为题有何妙处?
    (3)、文中刻画了一个作者初遇修车姑娘写她“长得不大好看”“大概学习不怎么样”对刻画修车姑娘形象是否欠妥?为什么?
    (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工作台上,一粒粒小小的银色弹子,已经头挨着头,摆成一排,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2)那把锁总算修好了,再也没有坏,一直持续到这辆车被偷。

    (5)、文章结尾写巴乌斯托夫斯基话有何作用?
  • 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之。

    节选自(《古文观止》之《烛之武退秦师》)

    (1)、解释加点字词:

    曰:                         

    (2)、翻译: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选段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从已知选段内容来看,这三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何?
  • 4、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情感?
  • 5、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在慢慢长大。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老师,或许是短暂相逢的同学、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严厉中善意的批评,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厚重的情感沉淀在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要求:①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用规范汉字书写,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6、语段一: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语段二: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根据语段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2)、语段一写景有序,动静结合,多种修辞手法并用,还调动多感官绘景,请指出其中任意一感官,并结合例句进行分析。
    (3)、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句子: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4)、请赏析语段二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7、默写。

    “一切境语皆情语也。”都是秋景,马致远面对夕阳抒发的是“①”(《天净沙·秋思》)的孤寂愁苦,刘禹锡表达的却是“晴空一鹤排云上,②”豪情,(《秋词(其一)》);同是夜雨,逗惹了李商隐“③ ,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美好的想象和绵绵思绪,然而点燃陆游卫国戍边伟愿的是“僵卧孤村不自哀,④”(《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尽观山水,王湾感受到的是“⑤”(《次北固山下》)的恢弘壮阔,谭嗣同感受到的却是“⑥”(《潼关》)的束缚限制。

  • 8、《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习乎                      传:传授 B、学而不思则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C、三军可帅也               夺:改变 D、博学而志                  笃:坚定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师矣 B、人不知不愠            思不学则殆 C、学而时习        左将军王凝妻也 D、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3)、翻译。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请结合自身实际,就修身、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选一个方面,谈谈文段对你的启示。
  •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枝叶的轻摇中,我看到一只鸟。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它比麻雀稍微大一点,______或者它的叫声里,还有别的更深长的意味,我无法听懂,却又丝毫不觉得遗憾。

    ①满树翠绿的映衬下,就一点儿白,宛如一朵春天的白玉兰。

    ②流苏一样的声音,像董桥的小品文,安静淡泊,清致短促。

    ③于是,一树葱茏上,充满了古典的韵律。

    ④羽毛也不是麻雀那种灰褐色,而是一种内敛而优雅的白。

    ⑤它的眼睛明澈、干净,闪烁着纯洁的光芒。

    A、⑤④①②③ B、⑤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②③
  •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功能,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同学们出行时应严格遵守交规,摒弃交通陋习,做到宁等三分钟、不抢一分钟,切忌不要心存侥幸。 D、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污染天数明显下降,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 11、下列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文旅资源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校园平台,向广大学子             雅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他们对雅安文化的认同感,并          他们的参与热情,为雅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          

    A、推销       增强       激励       动力 B、推销       增加       激励       动力 C、推广       增加       激发       活力 D、推广       增强       激发       活力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场上,每每国歌声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B、今年秋天由于高温天气,桂花迟迟未开,国庆节后,天气一下转凉,桂花怒放,这让那些喜欢桂花的人喜出望外 C、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让一些曾经人迹罕至的地方如今成了众多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D、在第十三届校园歌手大赛会场上,参赛的男女同学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好像志在必得似的。
  • 1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访       慷概       佃农       翻来复去 B、诀别       幽谷       帐蓬       人声顶沸 C、暮色       端庄       朗润       美不盛收 D、淅沥       宽敞       派遣       为富不仁
  •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是(       )
    A、(niànɡ) 蓄(zhù) 粗(kuànɡ) 轻怕重(zhān) B、(shì) 成(zàn)   徜(yáng)   咄咄逼人(duó) C、(ài) 斜(qī)   傥(tì)     花团锦(cù) D、(ɡù)   婉(zhuǎn) 菜(qí)     情不自(jìn)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补充题目,按要求作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窗前月下,因有梅花映入眼帘,倍觉情趣横生,别有不同。因有朱德母亲的勤劳智慧,艰难困苦的日子也开出花朵;因有藤野先生的关爱帮助,无奈苦闷的日于也今入怀念。母个明媚的消晨都充溢着鸟语花香,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弥漫着别样精彩。生活中,总有一束“梅花”激你心志,荡你情怀,助力你异彩人生。

    请以“因有                    便不同”为题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6、小雅想仿照示例,为《红星照耀中国》中杰出人物写颁奖词,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从词云图中选择一个词语作为关键词,使用第二人称,围绕这个关键词为人物写一份颁奖词,80字左右。

    (备选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彭德怀)

    示例:

    人物:贺龙

    选择关键词:英雄气概

    您少时勇名贯湘赣,凭一把刀,便能闯出一片天。国民军中勇猛无双,红军大将功勋卓著。嫉恶如仇,胆识惊人,战功显赫,是您的英雄气概。您心里所想所愿,皆是中国。

  • 17、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B、阅读纪实作品,可以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等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还可以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做好摘记提要。 C、斯诺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空间顺序来记录共产党人及红军、苏区的真实情况,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还向世界报道了长征这一军事壮举。 D、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很文学”,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但又有人间的味道。
  • 18、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木兰当 B、相与步中庭/轼庐其上 C、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手熟尔 D、夜无月/水澹澹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性情品质?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19、比较阅读《龟虽寿》与《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比较赏析,选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龟虽寿》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C、“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0、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

    刘   真

    ①亦师亦父的严教授去了。他到我梦里来过,渊博严格,目光清澈,一如从前。

    ②十七年前,我到美国留学。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国梦大相径庭,我像只迷失的土拨鼠一样惆怅。所幸,与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在异乡不期而遇,让那段时光变得温暖、生动、有滋有味。

    ③留学之初,由于学业繁重,疲于应付,选课时就想偷懒,挑一门“中国文学”,窃以为中文到底是母语,拿个“A”应该不难。

    ④授课老师是位清瘦的华人长者,银灰短发,清澈的目光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

    ⑤他开门见山:“我是严光裕,诸位选这门课无非两种,或是有情怀,或是想轻松拿学分。”到底是老江湖,一句话就说到我心里去了。

    ⑥“这门课要想拿‘A’,无他,热情而已!”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犹弦在耳。

    ⑦严教授常在课堂上突然提问,题目刁钻,要求严格。我在他门下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⑧后来我才知道,他原是江南水乡诗礼传家的公子。我见过他年少时的照片,一个翩翩美少年,长衫芒鞋,目光清澈。他志学之年随家人移居他乡,后远渡重洋,教书育人,著文立说,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

    ⑨同窗们公认严教授有三绝:一绝,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汉唐名家,莎士比亚、左拉歌德,杂书小说、野叟村言,他都广泛涉猎,授课时旁征博引,精彩纷呈;二绝,英文功力深厚,书写精巧优雅,口语流利地道;三绝,板书漂亮,规整遒劲,堪比书上的印刷体。

    ⑩可在我心中,严教授还有第四绝——他亲手烙的葱油饼,且位居四绝榜首。

    ⑪严教授的葱油饼丝丝缕缕、层层登登,咸香、鲜香、齿颊留香,令人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留待以后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⑫初次去严教授家吃葱油饼,缘于一节电影欣赏课。

    ⑬中国文学课照例有电影欣赏。记得那次观看的电影,讲述的是几个少年离开家乡去城市游历,在流离中成长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隐约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感交集。突然,我最先被严教授问到电影观感。“他们是要回去的,我也必定要回去的。他们迷惘的青春无处安放,我……”离乡的孤独、学业的忧烦、前途的不确定竟让我一时语塞。我颓然坐下。下课后,我想说点什么,严教授摆摆手:“晚上去家里吃饭吧。”

    ⑭满桌的菜肴,盖不住葱油饼的香气。微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薄得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镶嵌的老绿的葱花。

    ⑮“我最拿手的就是葱油饼,”严教授说,“当年离开江南后,一家人失了生计。我父亲就靠一间葱油饼铺子,养活三代人。我十多岁时一放学就到店里帮忙,是家传的手艺。”或许是因为记起那段艰难却快乐的时光,他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⑯“葱油饼也是我最心爱的美食,”我深有共鸣,“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一顿母亲烙的葱油饼,嘴巴能香好几天。”

    ⑰“那就常来吧。”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温暖。

    ⑱从此,严教授的葱油饼香味深深印在我的唇齿间、心坎上。慢慢地,我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

    ⑲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来年夏天,我接到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必须很快去报到。

    ⑳“这样快?”严教授很意外。

    ㉑“是学生签证的问题,”我像做错事一样,嗫嚅着,“不得不转学,没想到这么紧迫。”临行前,严教授把结业成绩递到我手中,一个亮丽的“A”:“你有文学天分,又刻苦,虽不从事这行,也别轻易放弃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人在海外,这就是你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脐带。”他清澈的目光中装满了殷切的叮嘱。

    ㉒到纽约后,学习、毕业、找工作、女儿出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和严教授只能电邮往来。

    ㉓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目光依旧清澈。见到我们,他喜悦得像个孩子。他问我的近况,问孩子可好。殷切地叮嘱千万不要放松孩子的中文教育,我告诉他,女儿在家里全用中文对话,且认识几千个汉字,他显得很欣慰。

    ㉔他一定要亲自下厨烙葱油饼。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不厌其详。眼前场景,让我恍惚又回到中国文学课堂上,那清瘦而渊博的长者,对他的学生真诚地说:“无他,热情而已!”

    ㉕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岁月无痕,斗转星移,严教授总能让人的心田有一股暖流穿过。

    ㉖2013年,从祖国北京传来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翌日,它就变成严教授的电邮签名档。耄耋之年的他阅尽沧桑,却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其中一定有些什么深深触动他的灵魂。

    ㉗来年,那个上午,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敲打窗棂,乱人心魄。忽然接到师母来电,说严教授于七天前仙逝,遵奉遗嘱,未惊动亲友,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切妥帖,不必挂念。放下电话,我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㉘往事像电影一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浮现。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

    ㉙前尘种种,清晰如昨,好像从未离开过。

    ㉚我如此想他。

    (选自《光明日报》原作有删改)

    (1)、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情

    十七年前

    电影欣赏课后去严教授家吃饭

    十六年前

    不舍

    七年前

    “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

    2014年

    悲伤、难过

    (2)、赏析下面语句。

    (1)满桌的菜肴,盖不住葱油饼的香气。微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薄得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镶嵌的老绿的葱花。(自选角度赏析)

    (2)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葱油饼再美味,毕竟是家常食品,在“我”心中却“位居四绝榜首”,为什么?文中写到身在异国他乡的“我”看完电影后说“他们是要回去的,我也必定要回去的……”,严教授会把习主席提出的理念做电邮签名档……请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链接材料】9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会上,杨振宁先生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他着重回忆了和邓稼先的关系,两人是从小到大的同学,又一起到了美国,他们之间的情谊不单单是学术之间,更像是一对好兄弟。后来邓稼先回国,杨振宁则留在了美国。1971年杨振宁回国,终于见到了邓稼先,也从邓稼先口中了解到了我们原子弹爆炸成功基本上都是靠的我们自己的力量。临别之时,邓稼先给杨振宁写了一封信,信的结尾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杨振宁当时不完全懂邓稼先的意思,后来杨振宁说懂了,也明白了邓稼先的用心。邓稼先的意思应该是,希望自己想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建设祖国)。2017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美国接触了最高端的物理实验室,创立了专门资助中国学者过去留学的基金会,可以说他一直在为祖国奉献着,实践着“千里共同途”。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