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山东文旅为让更多的学生领略山东春天的美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好客山东已经给全国的学生发出邀请,请你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字数20字以内)

    又是一年好春光,好客山东面向全国学生发出盛情邀约!自3月30日起至4月30日,山东文旅景区集团旗下的九家景区对全国学生实行免票优惠。

    实行免票优惠活动的九家景区为天蒙山景区、新甫山景区、沂山景区、石门坊景区、老龙湾景区、灵岩寺景区、云蒙明珠生态文化旅游区、红叶柿岩旅游区、五莲山风景区,其中红叶柿岩旅游区、五莲山风景区活动日期为4月16日—4月30日。

  • 2、材料一:

    春晚里的《上春山》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màn màn),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一江春水绿如蓝,春色闹人不得眠,春雨涨满池塘唤睡莲,春花儿开遍呢喃的燕,春风得意正少年,我上春山约你来见,我攒了一年万千思念,今天原是平常一天,因为遇见你而不平凡……与你相约一生春天,灿烂的笑啊似今年。

    材料二:

    朝气济南“上春山”

    A春和景明 , 万物勃发。泉城大地,一派“上春山”的火热景象。人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饱含着对新开始、新起点的无限期许

    春风日暖,正值新一年的植树热、踏青热。山泉湖河城于一身,济南的生态资源禀赋独具优势。碧空如洗的晴好天气,引得市民游客共赴“上春山”的邀约:“我上春山约你来见”。“上春山”,济南的选择可太多了。B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身边的山,比如,千佛山、佛慧山、鹊山、华山,每一座都极具特色;市政府因地(zhì)开展了系列赏花活动,五龙潭樱花节、红叶谷郁金香节、长清油菜花节,看山赏花C相得益彰 , 每一个都值得大家游览。当绿芽露出脑袋,登山赏花成为一景,济南的春天就变成了一座春天里的城市”。

    春天的活力在释放,春天的机遇也在增多。在满满春意中展望春日,D不负韶华的济南定能收获累累硕果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màn màn)”意思是青草到处都是,(màn màn)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到处都是;满;遍”,应写为“草蔓蔓”。 B、“涨满”在文段中指春水水位升高,“涨”应读作“zhǎng”。 C、“因地(zhì)宜”在文段中解释为“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应写作“因地制宜”。 D、“累累硕果”中“累累”形容连接成串的样子,不应读作“lěi lěi”,应读作“léi léi”。
    (2)、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和景明 B、首当其冲 C、相得益彰 D、不负韶华
    (3)、材料中四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B、 C、 D、
  • 3、题目:青春的模样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 4、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和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到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晃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树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颗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柱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波又一波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耕耘,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乡村的风》为题,点明散文的描写对象,并将乡村的风作为本文的写作线索,串起了作者的所闻、所感、所悟,说明作者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 B、文章善用修辞来抒情达意,如第②段划线句就运用了比喻手法,写春风“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暖的小舌头……你赶也赶不走”,表现了春风热情可爱的特点。 C、文章第③段借助画面来刻画风的“诗意”,因为风的缘故,炊烟变成草书,莲荡的荷叶乱出了味道,鸟巢如音符挂悬树上,是风颠簸了平常的事物,创造出新的意境。 D、文章善于化无形为有形,风本是无形的,作者巧妙地借“春风归来满地绿”写出了风的颜色,借“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写出了风的声音,让风变得具体而又生动。
    (2)、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 5、不要空喊读书

    马南邨

    ①要读书,就应该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下去,为什么会有空喊的呢?

    ②空喊读书的,可能有几种人:第一种人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坐不住,安不下心,读不下去,但是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因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所以还不敢也不肯这么做,于是也变成了空喊。第三种人因为太懒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去读书,只希望能找到什么秘诀,不必费很多力气,一下子就能吸收很多知识,所以成天叫喊要读书,实际上却没有读。

    ③这三种人即便是极少数的,我们也应该耐心地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而认真地坐下来读书。并且对这三种人要有所区别,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

    ④三种人之中最难办的是懒病太深的人。这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要促使他痛下决心,勤学苦读。虽然不必采取什么“以锥刺骨”那样的办法,但是,也要有相当的发愤之心,否则是一事无成的。而只要真的勤学苦读了,那么,有时候才有可能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李白“梦笔生花”的故事,不是全属无稽之谈。古人类似这样的故事还多得很。例如,唐代鲍坚的《武陵记》一书,还写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后汉马融勤学,梦见一林,花如绣锦,梦中摘此花食之。及寤,见天下文词,无所不知,时人号为绣囊。

    ⑤很明显,马融之所以能够变成“绣囊”,并非真的因为他做梦吃了花儿,而是因为他勤学苦读。

    ⑥听了这个故事,如果不从勤学苦读方面去向马融学习,而光想做梦吃花儿,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⑦可是,按照懒人的想法,却很可能不从勤学苦读上着眼。他也许会想到:这真妙啊!古时马融做梦吃花儿,醒来就能通晓天下的文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来,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用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个时候,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

    ⑧当然这只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决不会真有人做这样的想法。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老老实实的读书态度的重要性,便有极大的受用。

    ⑨然而,是不是一字一句从头到尾地读书,又会被批评为读死书呢?决不会的。我们反对读死书主要是指那种目的不正确的而言,并非说:认真读书都是读死书。要是这样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⑩有人老爱高谈阔论。什么事也没有做起,先要谈论个不休。大家都曾见到,有的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如此这般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倒不如把耗费的这些宝贵时间,放在老老实实的认真读书上面,也许可以得益不浅。

    ⑪至于那种坐不住的人,只要下决心坐下来,很快就能养成习惯。这种人的毛病最轻、最好治。

    ⑫一句话,读书不要空喊,到处叫嚷毫无用处。你觉得自己最需要什么知识,就赶快到到图书馆去找有关的书籍,如有可能再想法买到这些书籍,抓住一天半天的时间,老老实实地从头到尾地一字一句地耐心读下去,遇到自己有用的重要材料就用本子记下来。这样做,从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兴趣很快也会培养起来,日积月累,就能读好多书,掌握好多知识。舍此以外,别无路子可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的帮助办法。
    (2)、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       的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对空喊读书的三种人,作者的观点是:即便是极少数的,也应该耐心的有所区别的采取不同办法给以帮助,使他们不再空喊,认真坐下来读书。 B、“梦笔生花”“绣囊”的故事背后,是李白、马融的勤学苦读。作者告诉我们,只有勤学苦读,梦中的笔才能生花。 C、持有“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就会变成读死书”观点的人,作者认为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根本还没有读什么书,完全就说不上什么读死书或者读活书的问题。 D、对于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有一些误解的、太懒的三种人,文中给出的帮助办法,也是按这样的顺序一一进行的。
  • 6、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

    余建斌

    ①近日,人工智能企业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在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蛋白质测试集的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全球同类型团队前列。在400个氨基酸的蛋白链预测时,该预测平台仅耗时16秒。

    ②科学家说,蛋白质是细胞中的主要功能分子,在细胞中发挥多种多样的功能。比如,作为酶发挥催化作用,参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调剂作用,运输代谢物质,用于细胞骨架的形成,以及参与免疫、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过程。作为构成生命的基本元件,破解蛋白质的功能是揭开各种生命现象的金钥匙。

    ③据天壤创始人薛贵荣博士介绍,为了行使特定功能,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只有少数蛋白质处于天然无折叠状态但仍具有功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也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功能,一旦三维结构被破坏,蛋白质功能随之丧失。许多疾病都是由体内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异常引起。因此,研究蛋白质结构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从而带来医疗保健、食品可持续性、创新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改善,推进生命科学、药物研发、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发展。

    ④在生命科学领域,观测和解析蛋白质结构一直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吸引着众多科学家攻坚,但也面临着难度大、成本高、进展有限的局面。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核磁共振、X射线、冷冻电镜。这些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现有的实验手段也还不足以揭示一些重要的蛋白结构,需要借助更多生物信息技术、计算生物学手段去探索。但使用普通的计算机软件来计算蛋白质结构,运算量相当惊人,连超级计算机也难以承受。为此,蛋白质结构预测成为结构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员通过开发相关的人工智能算法,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⑤“从人工智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到城市交通调度,人工智能在解决复杂系统问题中显示出了惊人的智能决策能力,而蛋白质结构预测虽然是生物学课题,同时也属于复杂场景的问题,可以体现人工智能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能,我们不愿意错过这道风景。”薛贵荣说,像这种全方位的创新项目非常珍贵,它覆盖了交叉学科的创新、行业的创新、基础科学的创新、人工智能算法和工程能力的创新。

    ⑥近期的这些进展表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蛋白质结构领域,通过预测的方式破解传统观测方法所不能解析的一些结构,且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

    ⑦目前,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只是一个起点,蛋白质通常以复合物的形式成对或成组发挥功能,以承担生命所需的种种功能,而许多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至今仍然成谜。薛贵荣认为,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普适性和准确度,在揭示多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作出贡献,帮助人类寻找到精准的疾病治疗新方法。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天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蛋白质折叠预测平台,其实质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氨基酸序列来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种技术可信度比较高,十分接近事实。 B、蛋白质必须折叠成特定的结构才能行使特定功能,如果蛋白质处于自然状态不被折叠就不能发挥其固有功能。人体蛋白质的结构遭到破坏会引发许多疾病。 C、传统观测蛋白质结构的方法依赖大量试错以及昂贵的设备且研究周期长,每种结构的研究往往长达数年。 D、单个蛋白质折叠预测技术已经有了突破,但由于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复杂,人工智能技术对多个蛋白质结构的预测仍存在普适性和准确度等瓶颈。
    (2)、“这种人工智能的结构预测算法,有望成为科学家的利器,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句中“有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7、[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又曰:“而后大师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 , 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 , 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 , 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⑦郢:楚国都城。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     (2)

    (3)二师于柏举     (4)其卒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概王其属五千 B、小大狱               先击子常 C、长勺               晨请阖庐 D、登轼望之            后大师继之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4)、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 8、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①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江”“雨”“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B、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C、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2)、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9、下列选项中,相关专题探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日,这里的说相声的,耍狗熊的,变戏法的,数来宝的,唱秧歌的,说鼓书的,练把式的,都能供给他一些真的快乐,使他张开大嘴去笑。他舍不得北平,天桥得算一半儿原因,”此句中市井生活的相关描写散发着浓浓的“京味儿”。(《骆驼祥子》中的“京味儿”) B、“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对周恩来的人物描写) C、家人、丫鬟道:“老太太,哪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和老爷的。岂但这些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也都是老太太和老爷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一家人搬进张静斋送的大房子后的情节) D、悟空变成一只苍蝇从门缝里钻进洞,看见妖怪正和小妖们庆祝胜利,就四处乱飞寻找那金圈琢儿,突然发现被妖怪套来的兵器都放在后洞,心中很高兴,连忙飞了过去,抓住自己的金箍棒,现出原形,一路打了出去。(《西游记》中孙悟空斗牛魔王的情节)
  • 10、阅读《水浒传》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二)

    清河壮士酒未醒,冈头独坐忙相迎。上下寻人虎饥渴,一掀一扑何狰狞! 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猩红染。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奄。近看千钧势有余,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

    (三)

    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

    (1)、请补充文段(一)A处的人名:。“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是
    (2)、“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一大特点,请概述与文段(二)诗词相关的故事情节。
    (3)、同是为民除害,为什么李逵杀四虎反而没有武松杀一虎出名?请结合文段(三)和小说相关内容列举你认为有说服力的几个原因(至少两个)。
  • 11、育才中学为落地“双减”政策要求,拟举行“多彩延时,快乐成长”主题系列活动,邀请你参加。
    (1)、学校拟在校园内悬挂一条此活动的标语,请你撰写。
    (2)、“双减”实施后,你们小组收集了一组数据,并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双减”前后学生参与活动和学科成绩变化情况

    项目

    时间

    课外阅读时间

    社团参加人数

    考试学科成绩合格率

    双减前

    0.5小时

    365人

    72.6%

    双减后

    2.5小时

    1867人

    81.2%

    根据图表,得出结论:

    (3)、作为《青青少年》文学社成员的你,在撰写《创刊号征稿启事》时,启事正文至少要包括哪些方面。
  • 1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历史上森林茂盛、水草丰美、鸟兽繁多,曾是清代木兰围场的中心地带。但由于开围放垦、连年战争和山火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塞罕坝逐渐退化成黄沙遮天蔽日的高原荒漠。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经过三代塞罕坝建设者的“绿色接力”,林场有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建场前的11.4%提高到80%。三代塞罕坝林场人50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用汗水浇灌出绿波涌动的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海有效阻挡了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改善了塞罕坝及周边地区的小气候,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1万吨,生产氧气55万吨。如今的塞罕坝,四季美如画,然已成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塞罕坝——“华北绿宝石”,名fù其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然                  名fù其实

    (2)、文中划线的“遮天蔽日”“绿波涌动”分别属于短语和短语。
    (3)、提取下面句子的主干。
    1962年秋天,369名第一代建设者迎着滚滚寒流,在白雪皑皑的塞罕坝吹响“向荒山要树”的战斗号角。
  • 13、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当时形势险恶,自己境况孤苦的诗句是:

    (2)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强调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 14、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2)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3)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4)东皋薄暮望, 。(王绩《野望》)

    (5) ,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6)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15、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材料二:

    通向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

    材料三: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 16、“值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指这样去做有好的结果;有价值,有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小事,内涵丰富;有的见闻,蕴藏智慧;有的文化,陶冶情操……在成长路上,有些经历,增长了见识;有些体验,开阔了视野;有些尝试,锤炼了品格……这一切,值得!

    请你以“这件小事,值得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按题目要求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

    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 17、级开展主题为“节约•珍惜”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读材料】珍惜粮食是传统美德,减少食物浪费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晓兰搜集了下面的消息片段,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30字左右。

    加强青少年勤俭节约教育很有必要,“孩子培养好,能影响上下五代人。”勤俭节约的理念一旦被孩子接受,他会反过来影响他的父母长辈,成为父母的“老师”,长大后,他也会这样要求他的后代。

    不只要会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更要有切身体会。当孩子们走上田埂地头,到麦场收过麦子,种过稻子,有过汗流浃背的过程,体验过稻草的毛刺刺进皮肤,才会真的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说图画】民以食为天,粮以俭为先,学生要主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华明同学下载两幅宣传图,准备张贴在学校餐厅。请你选择一幅,简要介绍画面寓意,并推荐贴在何处合适。
       
    (3)、【写跟帖】时时处处,人人都要有“减少浪费,人人有责”的观念。亮亮同学在班级微信群发起“我看节约”的班级群聊,请你根据示例提示,写一句话跟帖。

    示例:节约光荣是传统,浪费可耻见素质。

  • 18、小说中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常常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参照示例,从提供的三组人物中,任选一组,结合情节分析这种变化。

    示例:胡屠户对待范进: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说自己倒运,把女儿嫁与了他,取笑他想考举人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鄙视、看轻范进;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便说自己有眼力,将女儿许配给他,见他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从中可以看出胡屠夫对范进是百般巴结,敬畏有加。

    ①“我”对待长妈妈   ②保尔对待冬妮娅   ③匡超人对待马二先生

  • 19、华华对朵朵说:《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给很多的昆虫取了绰号,你知道吗?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昆虫记》里,作者给许多昆虫取了有趣的绰号,如______叫大自然的清道夫,夏日里的歌唱家是______,美丽的杀手是______。

    A、蝉   瓢虫   萤火虫 B、黄蜂   瓢虫   蜣螂 C、蜣螂   蝉   螳螂
  • 2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博物馆的“显眼包”

    ①“显眼包”近日入选《咬文嚼字》评选出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为其“加热”的,少不了博物馆里的显眼包。时下的年轻人,在用一种很新的方式逛博物馆——寻找博物馆的显眼包。那些千奇百怪、弹眼落睛、让人“笑不活了”的文物,被人们乐此不疲地搜罗出来,俨然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斗图”担当,在热议、转发甚至二度创作中出圈。

    ②但也常常一不小心,就将大众的关注点带歪了,这几天某网红茶饮品牌因与某博物馆显眼包联名推出的产品引发巨大争议即为一例。在无意识形成的娱乐化讨论场中,还有不少显眼包滑向低俗,而失了文物本该有的尊严,甚至误导公众对于文物内涵的认知。

    ③如今的显眼包“顶流”,则非“无语菩萨”莫属,这是景德镇中国瓷器博物馆的瓷雕“沉思罗汉”。他那一言难尽的微表情,被视作为“职场打工人”代言。很多人从刷屏的微信表情包认识了他,进而又追捧起这一系列文创产品,其承载的颇具民间风味的瓷雕技法倒是乏人问津。

    ④博物馆无论大小,都有这样的显眼包:西安博物馆惊现仿佛受了天大委屈的彩绘陶缩脖俑;三星堆博物馆有陶猪“撞脸”《愤怒的小鸟》中的卡通猪;安徽博物馆“派”出“摸着良心说话”的一对守门按盾武士陶俑“出战”……明明是文物,却形似表情包,以似乎不那么“正经”的姿态走下神坛,精准切中大众情绪。

    ⑤然而,仅盯着显眼包,对于了解博物馆以及博物馆所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显然是不够的。

    ⑥不少显眼包,就其重要程度而言,或许在其所处博物馆中未必排得上号。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文物尽管貌不惊人,背后的价值有待被更多人看到。而显眼包文物惊世骇俗的外表,代表的也不过是它们的某一方面。就拿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里备受热捧的人面纹瓦当来说。它们千人千面、俨然QQ表情的外表固然有趣,更值得被知晓的,是其独特价值。作为具有一定数量且曾风行一时的瓦当类型,人面纹瓦当仅见于六朝的第一个时代——东吴。有专家推测,这或许与当时的都城建业(南京)屡次发生火灾有关,瓦当上夸张的人面,可能是具有避火之术的神祇。

    ⑦需要肯定的是,显眼包点燃了时下年轻人对于博物馆的好奇心。这是一根自发的引线。至于它所引发的关注度最终将向何处奔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波,其实需要专业引导。

    ⑧其中最应担此重任的,便是“出土”显眼包的博物馆本身。一方面,如何进一步挖掘出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避免其显眼外表抢了复杂内涵的风头,在耍宝卖萌、插科打诨的网络漩涡中流于低俗,值得思考。另一方面,主动出击,用好不断出新的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方式,寻找文物与当下人们日常生活的连接点,基于专业层面“活”化更多值得被看到的文物,越来越应提上日程。惟其如此,显眼包的这波引流才可能真正有效,才能全面烘托出博物馆及文物的独特价值。

    (1)、文章首段有何作用?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补全下面的分析。

    首先列举许多例子,说明① , 接着说明很多文物尽管貌不惊人,但承载了巨大价值,最后总结文章,指出博物馆本身应② , 同时利用新技术,“活”化文物。

    (3)、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