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观察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台湾省的兰屿岛,有一种传统的“地窖式”民居(见图),房屋主体位于地下1.5~2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0.5米,用铁皮覆盖,极具特色。“地窖式”民居最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地震(2)、为应对某种极端天气,人们在地下停车场入口堆放着沙袋(见上图)。这种极端天气及我们还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雾霾、佩戴口罩 B、强风、躲在树下 C、暴雨、居家避险 D、地震、跑到户外 -
2、读长江上游某区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与地质灾害数量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是( )A、地震 B、洪涝 C、火山喷发 D、滑坡、泥石流(2)、可有效减少该类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是( )A、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 B、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C、修建加固陡坡等工程 D、拍摄卫星遥感影像 -
3、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在西北地区发生频次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旱灾 C、台风 D、寒潮(2)、我国华北地区旱灾频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风进退异常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生产生活用水大 ④气候复杂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坚持“治理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
6、台风这一气象灾害在我国东南沿海比较常见。
-
7、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广。
-
8、山脉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碍、风沙的屏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脉的八条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军都陉是其中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
材料三:三十多年来,太行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 13.1%提升到 30%,太行山脉的生态环境日益凸显。
(1)、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之一,两侧地形、地势差异显著。运用所学,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2)、图2 中军都陉主要沿(地形部位)延伸,沿线甲地的海拔为米,甲、乙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米。根据材料二分析军都陉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3)、简述太行山脉对京津冀地区发挥的生态环境效益。(至少2点) -
9、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图1,指出我国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2)、联系所学,在图2的“ ▲ ”处填写各级阶梯中的主要地形区。(3)、认真观察图1和图2,将图3的内容补充完整。 -
10、被誉为“最美自驾风景线”的新G213国道是贯穿中国南北的西部大道。2025年9月,某车队从策克一路向南奔向磨憨。读G213线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山脉与该国道同为南北走向的是( )。A、天山山脉 B、横断山脉 C、昆仑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2)、该车队行驶途中率先要穿越的山脉是( )。A、秦岭 B、横断山脉 C、祁连山脉 D、巴颜喀拉山脉(3)、该车队行驶在若尔盖到沐川段,途经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 -
11、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网格状“骨架”。读下图, 回答下面小题。
(1)、四条山脉中,属于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四条山脉中,位于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读中国首批国家公园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位于第一级阶梯的国家公园是( )。A、三江源国家公园 B、武夷山国家公园 C、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D、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2)、东北虎豹和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A、高原、山地 B、丘陵、盆地 C、高原、盆地 D、平原、丘陵(3)、大熊猫国家公园跨越的省份中,甲省北部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地形宽阔,地势平坦 C、沟壑众多,黄土广布 D、四周较高,中间偏低 -
13、观察我国四大高原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描述的高原是( )A、①—青藏高原 B、①—内蒙古高原 C、④—云贵高原 D、④—黄土高原(2)、“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旋律奔放开阔。它主要流传在( )A、高原① B、高原② C、高原③ D、高原④ -
14、图为我国的地形类型面积的比例图,据此可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 )。
A、呈现三级阶梯 B、地势西高东低 C、地形类型齐全 D、平原面积最小 -
15、读中国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丙两地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横断山脉 武夷山脉 B、云贵高原 台湾山脉 C、青藏高原 横断山脉 D、黄土高原 太行山脉(2)、乙处为( )。A、四川盆地 B、东南丘陵 C、台湾海峡 D、琼州海峡 -
16、我国山区面积超过全国总面积的2/3,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
1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全部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
-
18、通常将近东西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称为纵向山脉
-
19、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情况,某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请一起研究。
名词解释
典型图表
资料一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描述某区域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资料二
胡焕庸线,又称“黑河—腾冲线”,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表1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情况
年份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千米²)
东南部
西北部
东南部
西北部
1982
93.99
6.01
230.69
11.35
1990
93.88
6.12
259.14
13.01
2000
93.67
6.33
284.23
14.78
2010
93.52
6.48
304.36
16.24
2020
93.50
6.5
321.87
17.23
(1)、根据资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分)(2)、根据表1,可归纳1982—202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是:人口比例略有下降, 人口比例略有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有所;中国人口分布大格局一直。(3)、观察图1,找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并在图中填写它们的全称。造成这里人口稀疏的主要因素是 ▲ (自然条件/人类活动) 。 -
20、关注社会热点,增强责任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第五次至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

材料二:社会热点问题。
(1)、根据材料一,归纳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总体变化特征。(2)、根据材料二的现象描述,将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