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 9 月 4 日,全国首个超大型风渔融合网箱平台————“伏羲一号”在广东汕尾建成投运,该平台配置应用网衣自动清洗、环境监控预警等智能化系统,实现海上风电与海水养殖的融合发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伏羲一号”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有(        )

    ①空间资源        ②渔业资源

    ③风能资源        ④矿产资源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伏羲一号”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突出优势是(        )
    A、减少海洋污染 B、提高海鲜品质 C、杜绝过度捕捞 D、增加渔业产量
  • 2、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口是在(        )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2)、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有(        )

    ①西部濒临太平洋        ②位于东南沿海港口群

    ③位于长江入海口        ④依托“黄金水道”,经济腹地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以海洋产业为代表的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列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是(        )
    A、海水晒盐 B、海洋运输 C、深海捕鱼 D、海上天然气开采
    (2)、据图可知,2020年我国海洋经济总值最高的省份是(        )
    A、山东 B、广东 C、上海 D、浙江
  • 4、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以“船载舱养”模式,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草场广布        ②海水优质,而且自净能力强

    ③东西跨经度广,陆域广阔        ④南北跨纬度广,海洋面积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夏季时,“国信1号”游弋到千里岩附近海域,此海域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与传统近海养殖方式相比,“国信1号”船载舱养模式的优势有(        )

    ①提高了海产品质量        ②可游弋至适宜海域,灵活性强

    ③拓宽海洋运输空间        ④可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深海和远洋地区有取之不尽的海洋资源,开发越多越好。
  • 6、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国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已经远离近海。
  • 7、海水养殖在保障消费的同时,又能使野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和保护。
  • 8、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也有“里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 1 中“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区和区(填干湿地区)。
    (2)、根据图1,推测我国“海绵城市”发挥蓄水作用最明显是在哪个季节?并解释其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大力建设“海绵城市”的积极意义。
  • 9、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面积达1022.7平方千米,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2023年水库Ⅰ类水质天数达335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用于缓解(填地形区名称)水资源短缺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丹江口水库成为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3)、近年来丹江口水库地区以“护一地绿水长流,保一库碧水北送”为目标,对当地水源区开展生态治理。请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当地可以采取哪些合理的生态治理措施。
  • 10、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将汉江水引入渭河。读该工程路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修建引汉济渭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资源(        )
    A、季节分布不均 B、污染问题严重 C、空间分布不均 D、年际分布不均
    (2)、下列关于引汉济渭工程说法正确的有(        )

    ①穿越了 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②沟通了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③有效缓解渭河流域缺水问题        ④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图为中国节水标志,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一只手托起一滴水,象征人人动手来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寓意滴水汇成江河。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场景能体现节水标志寓意的有(        )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大水漫灌农田

    ③使用节水马桶        ④流水解冻食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地下水漏斗区是由于开采地下水,使区域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从而形成一个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状凹面(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地下水漏斗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气候干旱少雨 B、降水季节差异 C、水污染情况严重 D、过度开采地下水
    (2)、为修复地下水“漏斗”,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将工业废水直接回灌        ②加强循环用水

    ③加强地下水开采管理        ④跨流域调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读我国水资源总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区域比重图,回答下面小题。

    (1)、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地区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下列解决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措施正确的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直接引入海水灌溉

    ③人口向外迁        ④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读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反映出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
    A、夏秋多、冬春少 B、夏秋少、冬春多 C、春夏多、秋冬少 D、春夏少、秋冬多
    (2)、针对我国降水季节分配特点,采取的调节措施主要是(        )
    A、节水优先 B、兴建水库 C、围湖造田 D、植树造林
  • 15、读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丰水带的是(        )
    A、 B、 C、 D、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北丰南缺 B、南丰北缺 C、东丰西缺 D、西丰东缺
  • 16、防治水污染能起到节水的效果,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 17、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 18、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表现在:地区分布不均、季节分布不均和年际分布不均。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的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收集到1950年、2000年该地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并制作了甲(1950年)、乙(2000年)两幅图。

    (1)、读图甲可知,1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
    (2)、对比甲、乙两幅图,该地半个世纪来土地资源利用发生了哪些变化?
    (3)、假如你是一名“土地医生”,请针对该地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开出切实有效的“处方”。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图1可知,A表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用于;B表示(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主要用于
    (2)、根据图1,从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分布两方面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请联系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