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陷是( )。A、无法共享资源 B、管理困难 C、中心机器负担过重 D、终端无处理能力
-
2、网络为我们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交流活动的是( )。A、利用QQ、MSN等软件在线聊天 B、为网站撰写博客,回复网友提问 C、收发电子邮件 D、登录网站查询行车路线
-
3、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1)、从中可以看出“苹”的内码是H。(2)、则“iPhone”中的小写英文字母“o”的十六进制编码是H。 -
4、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0”的ASCII码是(3A)<sub>16</sub> B、汉字的内码用2个字节编码 C、图中“!”的内码为(A1)<sub>16</sub> D、图中只有两个采用ASCII编码的字符 -
5、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的内码是( )
A、A1 B、A3 C、A3 A1 D、C4 -
6、某超市监控系统自动删除一周前的监控视频,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 B、载体依附性 C、时效性 D、传递性
-
7、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属于GB2312编码的汉字个数共有( )
A、13 B、5 C、8 D、4 -
8、为了使计算机能存储和处理英文字符,国际上普遍采用ASCII码,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编码采用的是位二进制,能表示个字符。(2)、如 D 的ASCII 编码是 68,则f的ASCII编码是。(3)、下列字符中ASCII码值最小的是(填字母:A .AB .aC .0D .X)。
-
9、汉字内码是在区码和位码的基础上分别加上一个常数得到的,使用UltraEdit软件查看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储图中字符共需12个字节 B、已知“爆”和“保”的区码相同,“爆”的位码比“保”大9,则“爆”的内码为“B1AB” C、字符“、”的内码为“A1” D、字符“3”的内码用二进制表示为“00110011” -
10、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2020年”的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则字符“2”的ASCII编码是( )
A、0000001B B、0011111B C、0110001B D、0110010B -
11、十进制数2020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A、7E4H B、4E7H C、7F4H D、4F7H
-
12、某软件采用十六进制来表示颜色,那么在计算机中存储#FFDDFF这个颜色值需要的二进制位数是( )A、6位 B、8位 C、16位 D、24位
-
13、用UltraEdit软件观察字符内码,结果如下图所示。
则该字符串中ASCII字符和GB2312字符所占字节数分别是( )
A、8字节,4字节 B、4字节,8字节 C、9字节,6字节 D、9字节,3字节 -
14、汉字是以特定的图形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如汉字“和”的16×16字形编码如下图所示,每个点用1个二进制位表示,“0”表示白点,“1”表示黑点,逐行编码,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该字形的方法是(填:点阵方式/矢量方式)(2)、表示该字符的字形需要的存储空间是字节。(3)、该字形第2行第一个字节的编码是。(4)、该汉字字形编码的最后一行内容是H。 -
15、考古人员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分析,推测古人的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状况。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土文物反映了历史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B、文物未出土之前,文物所承载的信息是不存在的 C、考古人员对文物进行分析推测,体现了信息的加工和处理 D、信息自古就有,随着时间的迁移,价值可能发生变化
-
16、十进制数17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A、10010 B、10110 C、11001 D、10001
-
17、上课前,王老师把书本上某章节的内容进行重新整理后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这主要体现了信息的( )A、时效性 B、共享性 C、真伪性 D、可加工处理性
-
18、关于信息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5G 技术是信息的表达技术。 B、即时通讯工具 QQ 是一种信息的表达方式。 C、手语作为肢体语言是信息的表达方式。 D、同一类型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技术。
-
19、使用 UltraEdit 软件查看字符内码,部分界面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字符“朋”的二进制编码是 11000101 11110000 B、图中除“朋友圈”外其他字符都是ASCII 字符 C、小写英文字母“w”的十六进制编码为 89 D、大写英文字母“Z”的十六进制编码为 60 -
20、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的是( )。A、虚拟化 B、多媒体化 C、模拟化 D、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