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字符中,ASCII码值最大的是(     )
    A、Z B、b C、9 D、空格
  • 2、以下关于字符编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汉字在输入计算机后,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和处理 B、根据GB2312编码,“智能机器人”这些字符总共占用10Byte存储空间 C、汉字字形码占用空间少,机内码占用空间多 D、ASCII码使用7位二进制数,码值范围为0~127
  • 3、下列关于信息数字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声音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为“数模转换” B、信息数字化一般需要经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 C、量化是指在横坐标上进行划分,横坐标划分得越细,量化就越精细 D、打印机可以把模拟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
  • 4、下列关于数据采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数据采集必须使用的设备 B、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计算机加工才能够被使用 C、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的数据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接口进行采集 D、人工获取数据的方式已经被机器获取完全取代
  • 5、海伦公式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来求三角形面积。假设有一个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它的面积S可由公式求得:S= , 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p=(a+b+c)/2,结合上述内容,对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10、17、21”是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B、小王利用公式计算出图中三角形的面积,这是知识的体现 C、数据、信息和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感知的三个不同阶段 D、海伦公式是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假设求证后发现的重要规律,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 6、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自古就有,而信息是在计算机诞生后才有的 B、结绳记事中通过“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来记录不同的事件,其中绳结是信息 C、考古发现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文化,说明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人们接收同样的信息后,所构建的知识是有区别的
  • 7、“铁路12306”是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推出的官方手机购票应用软件,软件具有车票预订、在线支付、改签、退票、订单查询等功能,为旅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机购票全新体验。小王在该APP上查询并购买了10月2日从诸暨到杭州G1898次班车,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1898”等数据经过分析和解释后得到对应的信息 B、因为信息具有时效性,所以历史订单数据不具有任何意义 C、乘坐高铁时无需提供纸质火车票,说明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载体 D、用户在订单查询过程中,不会有新的数据产生
  • 8、下列关于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重复利用信息,但是使用过程中信息会逐渐损耗 B、信息可以用来消除接受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C、如果存储信息的载体遭到破坏,其承载的信息不会消失 D、信息加工处理后,信息的价值更高,更具有真实性
  •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含义得到了扩展 C、数字是最简单的一种数据,是对数据的狭义理解 D、人们在日常应用中产生的大部分数据都是没有价值的
  • 10、文本文件“data.txt”中保存着2024年亚洲足球先生的投票记录,部分数据如图a所示

           

                          图a                                                               图b

    现编写 Python 程序,从文件“data.txt”中读取数据,统计各候选人的得分情况并输出本次评选的前三名。评选规则:第一选票至第五选票的分值分别为6分、4分、3分、2分、1分,总分高者排名靠前,总分相同则第一票数多者排名更靠前。程序代码如下,程序运行后输出如图 b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dic={}

    def dic_sum(lst):#统计球员总分

           score=[6,4,3,2,1]

           for i in range(1,len(lst)):

                 for j in range(1,len(lst[i])):

                        t=lst[i][j]

                        if t not in dic:

                               dic[t]=0

                               ①       

           return dic

    def first_cnt(lst):#统计第一选票

           b=[]

           for i in dic:

                 s=0

                 for j in range(1,len(lst)):

                        if i==lst[j][1]:

                               ②       

                 b.append([i,dic[i],s])

    #b数组内一个元素的结构如:['拉希米',115,9]

           return b

    f = open('data.txt','r') #以只读的方式打开文件

    vote=[]

    line = f.readline() #从文件中读取一行

    while line: #当 line 非空(从文件中读取到数据)

           line = line.strip().split() #将line转换成包含6个元素的列表

           vote.append(line)# 此处append()方法用于在列表vote末尾添加新的对象line

           line = f.readline()

    f.close()

    dic=dic_sum(vote)

           

    for i in range(3):#根据评选规则排序生成前三名

           for j in range(i+1,len(a)):

                 if a[j][1]>a[i][1] or ④       :

                        a[j],a[i]=a[i],a[j]

    #输出评选结果前三名,代码略

    (1)虚线框处程序段使用的是算法(单选,填字母:A.解析 /B.枚举)。

    (2)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 11、为了便于电报通讯,摩尔斯发明了摩尔斯电码表。它是将大写英文字符这样的“明码”翻译成由“.”和“-”两种符号构成的“电码”的表格。如图所示,电文“.../---/...”(“/”为分隔符)对应的英文是“SOS”。

    现编写Python程序,将输入的电码翻译成对应的英文字符。

    程序代码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mosi=[['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def change(code):

           for i in range(26):

                 if mosi[i][1]==code:

                        return ①

    morse=input('请输入摩斯电码(电码之间用“/”分隔):')

    j=0

    s=''

    for i in range(len(morse)):

           if morse[i]=='/':

                 ②

           s=s+ change(tmp)

    if morse[-1]!='/':

           s=s+ change(morse[j:i+1])

    j=③

    print(s)

    (1)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2)阅读以上程序,如果删除加框处代码,当输入电文“.../---/...”后,输出结果为:

  • 12、“奇校验”是一种检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的方法。例如要传输一个ASCII字符“A”,先得到“A”的内码值65D,再转成2进制形式的内码值1000001B, 如右图所示,该二进制内码值就是图中的“数据位”内容。由于该“数据位”里共有2个“1”,于是在“数据位”前加上一个字符“1”作为“校验位”,从而保证该“奇校验码”内有奇数个“1”。

    转换过程:“A”“1000001”“11000001”。

    如果“数据位”里已经是奇数个“1”,则将字符“0”作为“校验位”加在“数据位”前。

    小明编写了一个输入ASCII码字符,生成该字符对应的奇校验码的Python程序。

    程序代码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ch=input('请输入一个ASCII码字符:')

    ans=0

    s=''

    x=ord(ch)

    while :

           ans=①       

           s=str(x%2)+s

           ②       

    if ans%2==1:

           ③       

    else:

           s='1'+s

    print('生成的奇校验码为:',s)

    (1)已知“3”的ASCII码值为33H,则它的奇校验码是“1100001”。(判断)

    (2)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3)加框处代码有错,请改正。

  • 13、有如下Python程序:

    import random

    flag=[0]*6

    lst=[]

    while sum(flag)!=5: #此处sum()函数用于计算列表flag中各元素值的总和

           a=random.randint(1,5)

           lst.append(a)     #此处append()方法用于在列表lst末尾添加新的对象a

           flag[a]=1

    print(lst)

    执行该程序段后,列表lst可能的值是(     )

    A、[1,5,3,4,5,1,2] B、[5,3,2,6,3,1,2] C、[2,3,2,4,3,1,2,5,4] D、[1,2,3,4,5,1]
  • 14、哥德巴赫猜想:任意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都可以用两个素数之和表示。素数就是一个大于等于2的整数,并且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其他整数整除的数。如:4=2+2,6=3+3,8=3+5,10=5+5,12=5+7,98=17+79。

    现编写一个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Python程序,横线处合适的语句是(     )

    def prime(num):

           for i in range(①___):

           if num%i==0:

                 ②___

           return True

    a=int(input('请输入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

    for i in range(2,a):

           j=a-i

           if ③____:

                 print('YES')

                 print(str(a)+'='+str(i)+'+'+str(j))

                 break

    A、①2,num   ②return False   ③prime(i) and prime(j) B、①2,num   ②return True   ③prime(i) and prime(j) C、①2,num+1   ②break   ③not prime(i) and not prime(j) D、①2,num+1   ②return False   ③not prime(i) and not prime(j)
  • 15、根据下表的命令提示,以下 Python 程序代码运行后,画出的图形是(     )

    命令

    功能

    turtle.forward(distance)

    向当前画笔方向移动 distance 像素长度

    turtle.right(degree)

    当前画笔方向顺时针转动 degree°

    turtle.left(degree

    当前画笔方向逆时针转动 degree

    import turtle

    t=turtle.Pen() #画笔初始方向为正右方

    t.right(90)

    lengh=20

    for i in range(6):

           t.forward(lengh)

           t.left(90)

           lengh=lengh+20

    turtle.done()

    A、 B、 C、 D、
  • 16、BMI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常用于判断体重是否标准的简单方法,计算方法为:BMI=2

    BMI值的标准:BMI低于18.5为偏瘦,BMI介于18.5到25之间为标准;BMI高于25为超重。小明计算出正确BMI值后,编写代码根据BMI值判断体重是否标准,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s="偏瘦"

    if BMI>25:

            s="超重"

    elif BMI<=25:

            s="标准"

    B.

    s="标准"

    if BMI>25:

           s="超重"

    elif BMI<18.5:

           s="偏瘦"

    C.

    if 18.5<=BMI<=25:

           s="标准"

    if BMI>25:

           s="超重"

    else:

           s="偏瘦"

    D.

    if BMI>25:

    s="超重"

    if 18.5<=BMI<=25:

           s="标准"

    else:

           s="偏瘦"

    A、A B、B C、C D、D
  • 17、BMI指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常用于判断体重是否标准的简单方法,计算方法为:BMI=2

    BMI值的标准:BMI低于18.5为偏瘦,BMI介于18.5到25之间为标准;BMI高于25为超重。小明编写了一个Python程序计算BMI值,哪个选项填入横线处算出的BMI值是错误的(     )

    函数名

    功能

    math.pow(x,y)

    指数运算,得到x的y次方

    部分代码如下:

    import math

    sg=float(input('请输入身高(米):'))

    tz=float(input('请输入体重(公斤):'))

    BMI=       

    A、tz/sg/sg B、tz/math.pow(sg,2) C、tz/sg**2 D、tz/sg*sg
  • 18、已知字符串s="abcABC123",结果为False的是(     )
    A、chr(ord(s[0])+2)=='c' B、s[-1]>s[-3:] C、s[-1]==int(s[-1]) D、len(s)//4==2
  • 19、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执行这段流程,输出的i,cnt值分别是(     )

    A、20,6 B、21,7 C、21,6 D、20,7
  • 20、下列关于数据管理与安全和大数据问题,不正确的是(     )
    A、大数据的数据量庞大,价值密度低 B、结构化数据可以用传统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 C、购物网站的个性化推荐,体现了大数据更加关注事物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 D、数据校验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不被泄露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