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孟德尔研究遗传定律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
    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的材料 B、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C、由一对到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研究顺序 D、先研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
  • 2、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我国科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了对青蒿素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

    为了研究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机制,将一种青蒿素敏感(S型)的疟原虫品种分成两组:一组逐渐增加青蒿素的浓度,连续培养若干代,获得具有抗药性(R型)的甲群体,另一组为乙群体(对照组)。对甲和乙两群体进行基因组测序,发现在甲群体中发生的9个碱基突变在乙群体中均未发生,这些突变发生在9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上,其中7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

    为确定7个突变基因与青蒿素抗药性的关联性,现从不同病身上获取若干疟原虫样本,检测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与存活率正相关)并测序,以S型疟原虫为对照,与对照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部分样本的结果如表。

    疟原虫

    存活率(%)

    基因1

    基因2

    基因3

    基因4

    基因5

    基因6

    基因7

    对照

    0.04

    +

    +

    +

    +

    +

    +

    +

    1

    0.2

    +

    +

    +

    +

    +

    +

    -

    2

    3.8

    +

    +

    +

    -

    +

    +

    -

    3

    5.8

    +

    +

    +

    -

    -

    +

    -

    4

    23.1

    +

    +

    +

    +

    -

    -

    -

    5

    27.2

    +

    +

    +

    +

    -

    -

    -

    6

    27.3

    +

    +

    +

    -

    +

    -

    -

    7

    28.9

    +

    +

    +

    -

    -

    -

    -

    8

    31.3

    +

    +

    +

    +

    -

    -

    -

    9

    58.0

    +

    +

    +

    -

    +

    -

    -

    回答下列问题:

    (1)、连续培养后疟原虫获得抗药性的原因是
    (2)、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 , 判断的依据是
    (3)、若青蒿素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而不改变基因组中其他碱基序。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
    (4)、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一条防控疟疾的合理化建议:
  • 3、 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由野生型番茄(HH)获得突变体番茄(hh),发现突变体中DML2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乙烯合成相关基因ACS2等的表达及果实中乙烯含量(如图I、Ⅱ),导致番茄果实成熟期改变。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I中,基因h是由基因H编码区第146位碱基后插入一个C(虚线框所示)后突变产生,致使h蛋白比H蛋白少93个氨基酸,其原因是。基因h转录形成的mRNA上第49个密码子为。另有研究发现,基因H发生另一突变后,其转录形成的mRNA上有一密码子发生改变,但翻译的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和数量不变,原因是
    (2)、图Ⅱ中,t1~t2时段,突变体番茄中DML2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量低于野生型,推测在该时间段,H蛋白对DML2基因的作用是。突变体番茄果实成熟期改变的可能机制为:H突变为h后,由于DML2基因的作用,果实中ACS2基因 , 导致果实成熟期(填“提前”或“延迟”)。
  • 4、 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D/d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
  • 5、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包括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气孔限制是指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不足,非气孔限制是指植物细胞中光合结构或物质活性的降低。研究小组将长势均一的春小麦幼苗分组,实验组分别添加植物营养液配制的不同浓度NaCI溶液,在适宜条件培养一周后,测定春小麦幼苗的光合特性,实验结果如下。

    处理

    光合速率(CO2) ( μmol m-2.s-1 )

    叶绿素(mg:g-l)

    气孔导度(μmol m-2:s1)

    胞间CO2浓度(μmol m-2.s-1)

    对照组

    3.17

    1.30

    244.49

    435.19

    25mmol-L-1 NaCl

    2.63

    1.37

    221.30

    468.60

    100mmol-L-1 NaCl

    2.12

    1.47

    208.46

    47375

    200mmolL-1 NaCl

    1.31

    1.28

    95.09

    475.07

    回答下列问题:

    (1)、春小麦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分布在上,在光反应中,可将光能转化为中的化学能。
    (2)、对照组的处理是 , 200mmol·Ll NaCl处理组的气孔导度比100mmol·Ll NaCl处理组的气孔导度明显降低,但两组的胞间CO2浓度并无显著差异,据表分析原因可能是。对200mmol·Ll NaCl处理组喷施促进气孔开放的细胞分裂素(填“能”或“不能”)提高光合速率。
    (3)、100mmol·Ll NaCl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对照组,净光合速率却低于对照组,限制其净光合速率的是(填“气孔限制”或“非气孔限制”),据表分析理由是
  • 6、 科学家发现家猪(2n=38)群体中有一种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变异。如图所示,易位纯合公猪体细胞无正常13、17号染色体,易位纯合公猪与多头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母猪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易位杂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易位类型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数目不变 B、易位纯合公猪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6条正常染色体 C、易位杂合子减数分裂会形成17个正常的四分体 D、染色体易位对个体不利,故不能为家猪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 7、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构成突触。通过微电极测定细胞的膜电位,PSP1和PSP2分别表示突触a和突触b的后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分别使突触a后膜通透性增大、突触b后膜通透性降低 B、PSP1和PSP2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C、PSP1由K+外流或Cl-内流形成,PSP2由Na+或Ca2+内流形成 D、突触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分别使PSP1变化幅值增大、PSP2变化幅值减小
  • 8、 哺乳动物可利用食物中的NAM或NA合成NAD+ , 进而转化为NADH([H])。研究者以小鼠为模型,探究了哺乳动物与肠道菌群之间NAD+代谢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静脉注射标记的NA,肠腔内会出现标记的NAM B、静脉注射标记的NAM,细胞质基质会出现标记的NADH C、食物中缺乏NAM时,组织细胞仍可用NAM合成NAD+ D、肠道中的厌氧菌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于NADH
  • 9、 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的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图中所示为染色体(用数字表示)及所带部分基因(用字母表示)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2号和4号为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B、若该细胞经有丝分裂至后期时,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分子 C、若该细胞分裂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1个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8条染色单体 D、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AXBY的精细胞,则同时产生的精细胞为AXBY、A、a
  • 10、 尾悬吊(后肢悬空)的大鼠常被用作骨骼肌萎缩研究的实验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不悬吊;乙组悬吊;丙组悬吊+电针插入骨骼肌刺激。4周后结果显示:与甲组相比,乙组大鼠后肢小腿骨骼肌出现重量降低、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等肌萎缩症状;丙组的肌萎缩症状比乙组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尾悬吊使大鼠骨骼肌的肌蛋白降解速度大于合成速度 B、乙组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与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减弱有关 C、对丙组大鼠施加的电刺激信号经反射弧调控骨骼肌收缩 D、长期卧床病人通过适当的电刺激可能缓解骨骼肌萎缩
  • 11、 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180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加快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正常情况下,只有交感神经能检测到兴奋 D、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既有传入神经也有传出神经
  • 12、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 13、 如图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Ⅰ中的③表示RNA聚合酶,①链的左侧末端为3' B、过程Ⅱ中mRNA上结合多个⑤,利于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除碱基T和U不同外,②、④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D、该图可以表示人的垂体细胞中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 14、 研究人员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搅拌并离心,经检测发现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均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T2噬菌体以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合成自身的成分 B、搅拌的目的是使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充分混合,方便侵染过程的进行 C、适当增加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共同培养的时间,会提高上清液的放射性 D、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的物质是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15、 下图中①~④表示某细胞的部分细胞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结构①中分解成CO2和水 B、部分结构③的表面附着有结构④ C、结构①②③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D、结构①和④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 16、 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脂肪与糖原的元素种类不同 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包括甘油和脂肪酸,与脂肪水解的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C、等质量的脂肪和糖原彻底氧化分解,脂肪释放的能量少 D、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 17、下列是关于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分析回答: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性,细胞②、③的名称是分别是
    (2)、如果细胞完成了图乙中①→②的过程,则该过程相当于图丙中段的变化(用字母表示),图乙a、b、c中表示核DNA的是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4)、若某生物的卵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该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个四分体。
  • 18、番茄中红果、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D控制显性性状,d控制隐性性状。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红果、黄果中显性性状是
    (2)、P中红果的基因型是 , F1中红果的基因型是 , F2中红果的基因型及比例是。F1黄果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是
    (3)、P的两个个体的杂交相当于
    (4)、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填“父本”或“母本”)去雄,去雄后套袋的作用是
  • 19、豌豆的紫花(D)和白花(d)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杂合紫花豌豆自交,子一代表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则子一代中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为(    )
    A、1/3 B、1/2 C、3/4 D、2/3
  • 20、豇豆的紫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花豇豆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花豇豆自交 B、与白花豇豆杂交 C、与纯合紫花豇豆杂交 D、与杂合紫花豇豆杂交
上一页 799 800 801 802 8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