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下图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模型。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过信息传递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整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利用光照、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属于生物防治 C、生态系统中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来源于非生物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是双向的 -
2、 研究表明,森林和草原火灾是引起全球大气浓度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精细量化森林和草原火灾碳排放,对减排降碳等环境政策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森林和草原火灾降低了碳存储,增大了碳排放 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更快 C、森林火灾后,林下苗木的生长速度加快 D、火灾过后,森林、草原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
3、 若牛的摄入量是100%,其中粪便量是38%,呼吸量52%,则牛的同化量是( )A、18% B、48% C、62% D、82%
-
4、 针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发现水体增温4℃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下降,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一样不可能倒置 B、水体增温导致呼吸速率变慢是能量传递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C、水体持续增温可能会导致水体中顶级消费者最先消失 D、该生态系统中第四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
5、 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及其生存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 B、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一种生物只能占据生态系统中的某一特定营养级 D、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
-
6、 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低营养级肉食动物和植食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增加 B、某些植食性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C、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至少能获得流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10% D、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
7、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 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 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 D、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
8、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吃虫的鸟与肉食昆虫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 B、狐狸在该食物网中占据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C、若草食昆虫突然减少,则兔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D、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则还缺少分解者 -
9、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增长曲线的“J”型时,其种群增长倍数一直增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人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10、 由于高温干旱持续,某地林区发生大面积火灾,通常情况下火灾后第一年,大多数过火区植被开始恢复,10~15年后可达到火灾前植被覆盖水平,但陡坡和土层薄的区域中植被较难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火区发生的植被恢复属于次生演替 B、植被完全恢复后,过火区的物种丰富度与火灾前一定相同 C、该地林区的过火区最终会演替成森林群落 D、陡坡和土层薄的区域中植被难恢复与土壤肥力和水分含量有关
-
11、 塞罕坝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茂、森林茂密、禽兽繁集。后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景象。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代代人合理引种、多树种搭配混交等治理,得以重现昔日风貌。该地森林覆盖率由起初的11.4%提高到75.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就是群落内原有物种逐渐恢复到原有状态 B、塞罕坝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环境朝着改善的方向演变 C、引种树种的生态位相似度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恢复 D、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不影响群落演替的过程
-
12、 2010年夏季,四川和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持续降雨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变为“S”型 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发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 C、持续降雨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
13、 以下是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图1表示a和b两种生物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是某经济鱼类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请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共同培养时种间关系可用图1表示 B、图2表示的种群,在t0~t1时间范围内种群数量一直在增长,t1时达到环境容纳量 C、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都采用五点取样法 D、通过喷洒农药对农林害虫进行防治属于化学防治,是通过降低K值的原理来控制害虫数量 -
14、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为大于1的常量 B、调查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大 D、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生物利用环境资源
-
15、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不正确叙述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存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
16、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B、“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K值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空间和食物有密切关系 C、和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群落演替发生在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各个阶段
-
17、 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人群年龄结构已经处于衰退型 B、各地普降酸雨 C、臭氧层出现空洞 D、可利用的资源和空间有限
-
18、 东北虎和东北豹都是顶级猎食动物,二者常捕食马鹿、梅花鹿等草食性动物。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编号为73号的一只东北豹被东北虎猎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种群数量 B、东北虎是东北豹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二者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低 D、开阔地区域比郁闭林区域更利于东北虎和东北豹捕食
-
19、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生活在草原上的动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C、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 D、与草原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的分层现象一般更为复杂
-
20、甜米酒是我国的传统酒种,某酿酒厂以无核黄皮果(富含维生素、有机酸及特殊的香味)为辅料研制出黄皮果甜米酒。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甜酒曲含有微生物和淀粉酶等,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图1中加入甜酒曲的目的除提供少量菌种外,还能;主发酵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为。(2)、获得高活性酵母过程中,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要求是既要允许特定微生物的生长,又要。(3)、在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过程中,为确定黄酒高活性干酵母(YWBY)的添加量,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制作黄皮果甜米酒的实验结果可知,YWBY的最佳接种量是%。YWBY接种量为0.12%时酒精含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图2
(4)、研究人员发现从发酵第8天开始,作为底物的还原糖的含量基本不再减少,可能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