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桶,重复此过程100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模拟实验中三个小桶中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B、桶中的小球可能代表精子,也可能代表卵细胞 C、乙同学的模拟过程体现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D、甲同学和乙同学的实验都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 2、某两性花植物的花朵颜色(红、粉、白三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分别只含显、隐性基因。在开花期,雄蕊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时,粉花植株的部分花粉不能形成花粉管,以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当白花植株授以粉花植株的花粉时,子代植株中粉花:白花=1: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红花植株自交,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的子代均只有红花植株 B、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花粉中一半不能完成受精 C、粉花植株产生的含显、隐性基因的卵细胞的数量比为1:2 D、粉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数量是白花植株的2倍
  • 3、某同学以蝗虫的精巢作为实验材料制成装片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染色体数目少、材料易得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C、在低倍镜下能找到处于减数分裂Ⅰ、Ⅱ时期的细胞 D、观察装片时不可能看到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 4、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表示该动物所有的染色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 B、细胞分裂不会发生细胞③到细胞④的变化过程 C、细胞①②③④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该动物体内的同一器官中 D、图中细胞②和⑤发生的染色体行为相同,但所处的时期不同
  • 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B、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与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无关
  • 6、如图是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些基因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中可以含有4个相同基因 B、控制果蝇朱砂眼和星状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C、黄身基因和卷翅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7、下列关于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相对独立性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面分离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8、某同学选用三个搪瓷盆A、B、C进行模拟实验,A装入100个绿球,B装入100个红球,C装入50个绿球和50个红球(绿球和红球大小相同),欲用这三个搪瓷盆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配子的产生和结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搪瓷盆可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盆内小球可代表雌雄配子 B、每次从C盆中抓取一个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从A、C中抓取可模拟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杂交情况,且抓取后需放回原盆 D、该实验可模拟自交或者杂交过程中雌雄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情况
  • 9、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小鼠和黑色皮毛小鼠进行如下实验(每个交配方案中亲本鼠数量相同);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1/4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交配方案

    实验结果

    黄鼠×黑鼠

    黄鼠2378:黑鼠2398

    黄鼠×黄鼠

    黄鼠2396:黑鼠1235

    A、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显性性状 B、黄色皮毛与黑色皮毛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由题意可推测该品种小鼠可能显性纯合致死 D、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一定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
  • 10、某研究所使用双标记法研究小鼠乳腺干细胞的分裂,将细胞的DNA分子用3H进行标记后再用BrdU进行标记(Brd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能取代胸腺嘧啶进入DNA中,无放射性)。随着时间的推移,BrdU的信号逐渐进入周围的组织,而3H的信号强度保持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周围组织的细胞中,DNA链均具有放射性 B、该实验中BrdU不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追踪 C、3H标记的DNA链被选择性地保留在干细胞的“子细胞”中 D、被BrdU标记的DNA链被分配到将要进行分化的“子细胞”中
  • 11、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1所示,为弄清该病的发病机制,提取了该家系3名女性有关的基因进行PCR操作,对产物进行酶切和电泳后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仅在胚胎发育时期女性个体每个细胞所含有的2条X染色体有一条保持固缩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2和Ⅱ—4个体基因型相同 C、细胞中的X染色体保持固缩,有利于基因的转录 D、Ⅱ—1与不含致病基因的女性结婚,所生女儿可能患病
  • 12、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且隐性花粉有50%不育。现有基因型为AA︰Aa=1︰2的雄株,将其与窄叶雌株杂交,得到F1 , 再让F1随机交配得到F2 , 则F2中宽叶与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
    A、5︰4 B、16︰9 C、26︰9 D、7︰2
  • 13、科研人员将玉米螟抗性基因Bt导入普通玉米,培育出如图甲、乙、丙、丁四个品系的抗虫玉米,携带基因Bt的花粉有一半败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丁品系的花粉可育率为3/5 B、丙品系的抗性遗传最稳定 C、将乙品系的花粉人工授予普通玉米,子代中抗虫玉米占比1/3 D、甲品系自交子代中抗虫玉米的占比2/3
  • 14、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1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B、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未否定融合遗传 D、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类型及比例直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 15、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
    A、9:1、9:1 B、8:1、6:1 C、9:1、8:1 D、5:1、8:1
  • 16、下图是某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表示某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6个DNA,6条染色单体 D、该细胞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无同源染色体
  • 17、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 , 结果见下表。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分离比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结果可知,与植物果实成熟有关的基因遵循定律。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 , 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18、1910年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F2中红眼果蝇数量约占3/4。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时摩尔根之所以选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写出两条)。
    (2)、摩尔根等人根据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且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设计了测交方案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合当时实际分析,该测交方案应该是让F1中的果蝇与果蝇交配。
    (3)、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有人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2)。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检验两种假设是否成立(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杂交方案:选用为亲本进行杂交。

    预测结果与结论:如果子一代 , 则假设1成立;

    如果子一代 , 则假设2成立。

  • 19、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四组杂交实验结果。据图表分析作答: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型及植株数

    圆粒

    皱粒

    A

    圆粒×圆粒

    108

    0

    B

    皱粒×皱粒

    0

    102

    C

    圆粒×圆粒

    125

    40

    D

    圆粒×皱粒

    152

    141

    (1)、根据组合的结果能推断出显性性状是
    (2)、组合为测交实验。
    (3)、D组合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
    (4)、相对性状的定义:
  • 20、如图1表示一段DNA分子平面结构的示意图,图2、图3两图是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1的DNA分子中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它们所在位置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端,图1中方框①和④能正确表示脱氧核苷酸的是 , 此段DNA分子中含有个碱基对,DNA分子中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性。
    (2)、DNA分子通常呈结构,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如图2所示),因此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的数量。DNA复制时子链的形成需要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它在模板链上移动的方向是(选填“5'端→3'端”或者“3'端→5'端”)
    (3)、从图2分析可知真核细胞内DNA分子复制是多起点双向进行的,其意义是;判断图3中三个复制起点不是同时开始的,理由是的大小不同。
    (4)、进一步分析图1中的DNA分子,发现其含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 , 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消耗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上一页 753 754 755 756 7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