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北京传统小吃豆汁的制作工艺流程如图所示。混浆操作通常是将老浆直接倒入绿豆乳中,混合浆的沉淀与酸化过程中,主要的产酸微生物为乳酸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浆发酵时所需的乳酸菌主要来自老浆 B、可用平板划线法测定混合浆中乳酸菌的含量 C、制作豆汁的过程中,通入无菌空气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 D、绿豆乳中的蛋白质主要为乳酸菌提供碳源和能源
  • 2、茶尺蠖是我国茶区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其成虫具有趋光性。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茶尺蠖的优势病原天敌,茶尺蠖幼虫取食带EoNPV的叶片后,EoNPV会侵入茶尺蠖的肠细胞,并在虫体内不断增殖,最终导致幼虫死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茶尺蠖与茶树之间是寄生关系 B、可以利用物理信息对茶尺蠖成虫进行诱捕 C、可以利用EoNPV对茶尺蠖进行化学防治 D、用EoNPV防治茶尺蠖的效率低且会污染环境
  • 3、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歌赋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对自然现象或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的概括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瞑岭有子,蝶嬴负之”——物种间的原始合作关系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一种灌木)”——种群的水平结构 D、“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
  • 4、羌塘草原上的黑狼以牦牛,野驴,藏羚羊等动物为食,该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图中a点和b点,藏羚羊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C、c~d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数量会逐渐减少 D、藏羚羊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 5、自然状态下,冬小麦等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才能开花。科研人员发现,连续20天给冬小麦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冬小麦不经过春化作用也能开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冬小麦的开花不仅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GA的调节 B、低温可能会诱导冬小麦的相关基因表达来增加GA的含量 C、GA主要由根冠、根尖合成,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开花等 D、温度会通过影响冬小麦的光合作用影响其生长
  • 6、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根据叶宽可以将该植物分为宽叶和窄叶两种类型。为研究其遗传特点,科学家将宽叶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1雌株均为宽叶,雄株中宽叶:窄叶=1:1。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B、亲代宽叶雌株是杂合子 C、控制叶宽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F1宽叶植株随机交配,子代中窄叶植株占1/16
  • 7、下列有关多细胞生物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会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加快 C、细胞坏死是受基因决定的细脑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D、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会明显增多
  • 8、缅甸爱鸟达人为研究缅甸野生鹦鹉的遗传做了十年实验,其中部分毛色遗传实验如下:

    实验1:黄色鹦鹉(♀)×蓝色鹦鹉(♂)→F1全为绿色鹦鹉;

    实验2:蓝色鹦鹉(♀)×黄色鹦鹉(♂)→F1全为绿色鹦鹉;

    实验3:绿色鹦鹉(♀)×白色鹦鹉(♂)→F1全为绿色鹦鹉(F1相互交配)→F2∶绿色鹦鹉∶黄色鹦鹉∶蓝色鹦鹉∶白色鹦鹉=9∶3∶3∶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鹦鹉毛色遗传的基因位于上,原因是
    (2)、鹦鹉的毛色受对基因控制,原因是
    (3)、实验3的F2中绿色鹦鹉有种基因型,F2绿色鹦鹉中的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9、海南岛五指山有种XY型热带草本植物,热带植物研究所多年多次将高茎粉红花雌雄植物杂交,所得结果如下表,若用A/a表示花色基因、B/b表示茎的高矮基因,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

    F1

    高茎红花

    高茎粉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粉红花

    矮茎白花

    雌性

    1/12

    2/12

    1/12

    0

    0

    0

    雄性

    1/12

    2/12

    1/12

    1/12

    2/12

    1/12

    (1)、表中的所有性状中,属于完全显性性状的是;相对性状是指
    (2)、分析表格中表型比例,发现F1中雌性植株数量∶雄性植株数量=1∶2,原因是
    (3)、花色遗传属于遗传,就题干中所涉及的性状而言,在该植物种群中,共有种基因型,种表型。
    (4)、若将F1的矮茎粉红花与高茎白花杂交得到F2 , F2的表型及比例为(考虑性别)。
  • 10、一窝蜜蜂有蜂王(2N=32)1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一生摄食蜂王浆,能产生正常的卵细胞,管理蜂群;工蜂(2N=32)成百上千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幼虫摄食三天蜂王浆,以后摄食花粉,幼虫因营养不良导致不育,专营采蜜、卫士、护士工作;雄蜂(N=16)多只,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幼虫摄食三天蜂王浆,以后摄食花粉,能产生正常精子。雄蜂以“假减数分裂”的方式产生精子,所谓的“假减数分裂”其实相当于一次有丝分裂。蜜蜂的褐眼(A)对黄绿眼(a)为显性,将褐眼雄蜂与黄绿眼蜂王杂交,回答下列问题:
    (1)、蜜蜂的性别由决定,还与有关。
    (2)、亲代雄蜂和蜂王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
    (3)、F1的蜂王、工蜂、雄蜂的基因型分别为 , 眼色分别为
    (4)、若亲代蜂王与亲代雄蜂交配得到F1 , 将F1蜂王与F1雄蜂交配,F2雄蜂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F2工蜂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则亲代蜂王与亲代雄蜂的基因型分别为
  • 11、图1表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与DNA情况,图2表示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情况,图3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图4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的模式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A1B1阶段发生的分子变化是 , 所发生时期在;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图1中的C1D1、图2中的D2E2段发生的变化是由于
    (2)、减数分裂过程中,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
    (3)、图4的d细胞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填时期),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是;在图4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一般发生在细胞(填字母)中。
    (4)、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成熟方式是 ,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增殖方式是
  • 12、某同学用菠菜叶做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如图1,将其中一个环流的叶绿体放大如图2,图2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可作为判断细胞质流动的参照物,图中细胞质环流的真实方向为
    (2)、按照下表设计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


    处理方法

    其他条件

    有机物制造量

    实验甲

    持续光照10分钟

    相同且适宜

    实验乙

    光照5秒再黑暗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

    相同且适宜

    (3)、叶绿体的光合色素分布在上,其作用是
    (4)、在暗反应中图2中[](填数字标号)为还原C3提供能量,若其他条件适宜,突然增加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含量有所下降。图中的②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有一部分是 , 该物质可以进入筛管,再通过韧皮部运输到植株各处。
    (5)、将植物置于玻璃罩中,所提供的CO2全部是C18O2 , 参与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罩内有18O2 , 请分析原因:
  • 13、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检测到Ⅰ1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图中Ⅱ5产生含两种致病基因的配子的概率为1/8 C、3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Ⅲ4结婚,所生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5/48
  • 14、图1中的数字标号表示高等生物个体发育和生殖相关的生理过程,图2中的塑料盒和其中的小球用于验证孟德尔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塑料盒中的小球总数量可以不同,Ⅰ、Ⅱ每盒中的D数量=d数量,Ⅲ、Ⅳ每盒中的B数量=b数量 B、每次取出的小球需放回原塑料盒且混匀后再开始抓取,利用Ⅰ、Ⅲ或Ⅱ、Ⅳ可以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 C、从Ⅰ和Ⅱ中抓取小球并组合在一起,模拟了②③过程 D、从Ⅰ和Ⅲ中抓取小球并组合在一起,模拟了②③过程
  • 15、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有一种一年生的野生二倍体草本植物,其花的位置有顶生和叶腋生,叶的宽度有宽叶和窄叶,与两对相对性状相关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园艺工程师所做杂交实验部分如下表。

    组别

    亲本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数量

    顶生宽叶

    顶生窄叶

    叶腋生宽叶

    叶腋生窄叶

    1

    叶腋生宽叶×叶腋生窄叶

    112

    0

    336

    0

    2

    叶腋生宽叶×顶生窄叶

    173

    172

    175

    141

    3

    顶生宽叶×叶腋生窄叶

    95

    94

    93

    96

    4

    叶腋生宽叶×顶生窄叶

    188

    0

    187

    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组实验结果说明宽叶对窄叶是显性,花顶生与叶腋生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第3组实验能验证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表中4组杂交组合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D、第1组F1中的叶腋生宽叶植株自由交配后代有四种表型,其比例为15∶5∶3∶1
  • 16、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下图是细胞凋亡机理图。图中酶Ⅰ能将核酸切割成核酸片段;酶Ⅱ是水解蛋白质的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导致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识别凋亡诱导因子的受体是一种糖蛋白,细胞膜上还有由多糖与脂质形成的脂蛋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肽键的形成也有肽键的水解 C、抑制细胞凋亡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某些因细胞凋亡过度而导致的疾病 D、吞噬细胞分解凋亡细胞可能与溶酶体的氧化酶相关联
  • 17、某同学仿照艾弗里实验探究S型肺炎链球菌“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所设计实验及其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同学设计实验对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加法原理”和单一变量原则 B、步骤⑤中,若检测到S型菌落和R型菌落,则S型菌落产生可能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C、步骤①中,不需选用RNA酶、多糖酶、脂质酶处理就可以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而蛋白质、RNA、多糖、脂质等不是“转化因子”
  • 18、一年轻的父亲发现自己的儿子长得不像自己,怀疑孩子在医院里抱错了,他想寻找真相,最好的办法是(    )
    A、检测自己和孩子的X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 B、检测自己和孩子的Y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 C、检测自己和孩子的常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 D、检测自己和孩子的线粒体的DNA的碱基序列
  • 19、下图表示果蝇(2N=8)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与甲、乙、丙、丁相对应的果蝇细胞总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8、16、8、8 B、该果蝇为雄性,图甲细胞所处的前一时期发生了中心粒的复制 C、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D、乙、丙、丁细胞中都存在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的现象,丁所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 20、龙年有两对新人喜结连理,甲夫妇的女方患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夫妇的男方患遗传性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从优生学的角度分析,你建议(    )
    A、甲夫妇生男孩,乙夫妇生女孩 B、甲夫妇生女孩,乙夫妇生男孩 C、甲夫妇生女孩,乙夫妇生女孩 D、甲夫妇生男孩,乙夫妇生男孩
上一页 731 732 733 734 7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