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的6种卡片、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代表氢键的连接物若干,成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DNA分子模型,模型中有4个T 和6个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代表氢键的连接物有24个 B、代表胞嘧啶的卡片有4个 C、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有38个 D、理论上能搭建出410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
  • 2、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一种RNA病毒)引起的,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在人体T淋巴细胞、HIV病毒中,碱基种类及组成其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
    A、8、4和8、4 B、5、4和8、4 C、5、4和4、4 D、5、4和8、8
  • 3、 在对某种人类的遗传病的分析中发现,当父亲患该病而母亲正常时,其女儿必患病;当母亲患该病而父亲正常时,其子女中都可能患该病或不患该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4、 如图为某植物(染色体数目为2n)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部分显微照片。下列不正确是(  )

    A、图中减数分裂的顺序为③→①→④→② B、图①、③所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C、图③所示细胞分裂将产生2个次级精母细胞 D、图③、④形成的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
  • 5、 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属于伴性遗传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雌雄异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均含性染色体
  • 6、 生命科学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方法,适宜的研究方法对科学发现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分离定律 B、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 C、赫尔希和蔡斯通过设计对比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DNA 分子,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7、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DNA数目等于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之和 B、有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I后期不发生自由组合 C、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8、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复制可以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B、DNA聚合酶的作用是打开DNA双链 C、子链延伸时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3'端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 9、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桶,重复此过程100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模拟实验中三个小桶中的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B、从桶中抓取一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的过程 C、桶中小球字母的大小写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D、甲同学和乙同学的实验都可以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 10、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白花植株全为纯合子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C、F2的红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1/16 D、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与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相同
  • 11、 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联会等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 B、果蝇的初级精原细胞中联会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完全相同 C、细胞中两条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 D、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含有92条或0条姐妹染色单体
  • 12、 将外源DNA与精子在吡啶核苷酸辅酶剂中一起孵育,精子可捕获外源DNA,并通过受精过程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该方法为精子载体法,能大大简化转基因动物的制备过程。下图表示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流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从小鼠体内直接采集到的精子和卵母细胞不能直接用于体外受精,其原因是
    (2)、过程③中,受精卵在体外培养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培养基中应含有细胞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考虑哪些条件(答出2点即可)。根据胚胎形态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依次分为桑葚胚→
    (3)、将早期胚胎移植到代孕母鼠体内前,要对供体和受体母鼠进行处理,才能为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提供相同的生理环境。
    (4)、实验人员利用精子载体法将外源DNA导入小鼠精子,检测发现,不同小鼠个体精子中外源DNA的阳性率平均为13%左右。进一步实验,让检测为阳性的精子进行受精作用,将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胚胎中外源DNA表达的阳性率为4.7%。利用抗体检测胚胎中DNA表达的蛋白质的原理是
  • 13、 人乳铁蛋白(hLTF)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能生产hLTF的奶牛,从牛奶中分离提纯hLTF,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主要原因是
    (2)、研究人员采用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来替换pA质粒中的部分序列,再拼接hLTF基因,最终形成pW2-hLTF重组质粒,过程如下图:  

    科学家常用PCR特异性地快速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是

    PCR扩增过程中每次循环一般可分为。在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和hLTF基因时,均需引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便剪接到质粒的指定位置。据图分析,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
    (4)、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的转基因奶牛。
  • 14、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为降低乳腺癌化疗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构建过程如图1,b为药物分子,ADC发挥作用机理如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过程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细胞,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后,从脾中得到多种B淋巴细胞,然后诱导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诱导融合的常用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然后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2)、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小鼠的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图I中①过程是在含氨基蝶呤的试管中混合后促融,则试管中细胞的种类数和能增殖的细胞种类数分别是(不考虑三个及以上细胞融合)。
    (3)、据图2可知,ADC能精确地定位乳腺癌细胞降低化疗的副作用,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结构),可导致癌细胞凋亡。单克隆抗体还被广泛用作诊断试剂,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答出2点即可)。
    (4)、科研人员发现癌细胞由于基因突变,其表面物质发生了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如图3),其中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抗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3推测其原因是
  • 15、 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问题。

    (1)、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 , 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培养过程中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以评估菌株增殖状况。若某次取样中,对菌液稀释了105倍后,在每个平板上涂布菌液的体积为0.1mL,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20个,则菌液中H菌的细胞数为个/L。菌落数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2)、发酵装置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3)、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分析该系统抑制杂菌的原因是
    (4)、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 16、 科学家研究发现,“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熊虫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恶化时,熊虫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这时它们会自行脱掉体内99%的水分,身体萎缩成正常情况下的一半,处于一种隐生(假死)状态,此时会展现出惊人的耐力,以此来“扛”过各种极端环境。处于假死状态的熊虫的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回答下列问题:
    (1)、熊虫处于隐生(假死)状态时,体内能产生海藻糖的根本原因是。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探究海藻糖是否为还原糖,加入该试剂后没有观察到相应的颜色变化,能否说明海藻糖为非还原糖,为什么?
    (2)、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该假设的真实性,提供哺乳动物细胞、相应细胞培养液及器材,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Ⅰ.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材料的哺乳动物细胞应具有的特点。

    Ⅱ.操作过程:①取适量哺乳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以甲组为实验组);

    ④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生活状况,若假设成立,写出预期结果:

  • 17、 黑胫病对甘蓝型油菜的危害十分严重,黑芥能抗黑胫病,两者不能直接杂交。为解决该问题,科研人员通过如图所示过程获得抗病品系。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射线处理过程中不会破坏抗黑胫病基因 B、图中两个过程①所用的酶一样,都用到了胰蛋白酶 C、过程③处理后,不能在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也可能含抗黑胫病基因 D、过程④得到的抗病植株都可通过有性生殖得到抗病的子代植株
  • 18、 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基本培养基,③为完全培养基 B、A操作可提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正确操作是将涂布器在火焰上灼烧,然后直接在②表面把菌液涂布均匀 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 19、 在基因工程中涉及到DNA的提取、目的基因的扩增及电泳鉴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DNA不溶于酒精、不能溶于2mol/L的NaCl溶液的性质,可进行DNA的粗提取 B、待测样品中DNA分子的大小和构象、凝胶的浓度等都会影响DNA在电泳中的迁移速率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匀后在沸水浴条件下会逐渐产生砖红色沉淀 D、PCR过程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需先与启动子结合,继而从引物的3'端延伸子链
  • 20、 为了加快优良种生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请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牛与克隆牛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 B、促使B牛超数排卵是通过应用性激素,诱发卵巢排出比自然情况下更多的成熟卵子 C、产生F牛的理论依据是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此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D、对多数哺乳动物而言,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上一页 682 683 684 685 6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