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且图示两细胞均已发生变异;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体细胞中共含有8个DNA分子 B、处于丙图DE段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 C、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D、乙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BC段
  • 2、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B、丙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2个精细胞 C、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D、丙图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为4、4、4
  • 3、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一个黑色纯种和一个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后代数量足够多),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

    A、黑色∶白色=2∶1 B、黑色∶棕色∶白色=1∶2∶1 C、黑色∶棕色∶白色=9∶6∶1 D、黑色∶棕色∶白色=9∶3∶4
  • 4、下图是洋葱(2n=16)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观察前应先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观察时应该选择根尖伸长区细胞,该区域细胞排列紧密,近正方形 C、可选择一个细胞观察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D、图中箭头所示的细胞内染色体数为16
  • 5、刚学完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分子结构,某学校举行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比赛,下列作品中符合科学事实的是(  )
    A、 B、 C、 D、
  • 6、在真核生物中,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排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 7、在1958年,科学家设计了DNA合成的同位素示踪实验证实了DNA复制的方式,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需要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 B、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C、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 D、A与U互相配对、G与C互相配对
  • 8、在1951年,卡伽夫对于多种不同生物不同器官的DNA碱基成分及含量进行研究,揭示了4种碱基之间的对应关系。据此分析,如果人的心脏细胞的DNA中,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  )
    A、20% B、30% C、40% D、60%
  • 9、 在1958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细胞内DNA的半保留复制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C、DNA复制需要模板、原料、酶等,但不需要能量 D、两个子代DNA分子都由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构成
  • 10、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图为其DNA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和③交替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B、①和②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C、A链和B链的碱基通过氢键配对 D、A链和B链是反向平行的
  • 11、科学家认识到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2条长链,但是不同的DNA分子可以由不同的数量的脱氧核苷酸组成,且排列方式不同。例如有100个碱基对的脱氧核苷酸链,便有4100种排列方式。在自然界,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成千上万个,它们的排列方式构成了巨大的数字。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DNA分子具有结构特点是(  )
    A、特异性 B、高效性 C、统一性 D、专一性
  • 12、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 B、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实验后32Р和35S同时出现在子代噬菌体中 D、该实验证实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 13、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的结论 B、艾弗里研究发现将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会出现S型活菌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在烟草细胞中发现了TMV
  • 1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 15、萨顿依据“减数分裂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下列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的是(  )
    A、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且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条 C、受精卵中基因和染色体一样,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 16、下列关于伴性遗传和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生殖细胞中表达 C、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其遗传都与性别有关 D、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 1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C、受精卵中DNA,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 18、白色盘状南瓜(WWDD)和黄色球状南瓜(wwdd)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理论上,F2中基因型WwDd的比例是(  )
    A、1/4 B、3/8 C、7/16 D、9/16
  • 19、孟德尔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揭示了生物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遗传规律,后人称为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实验的成功取决于他取材适当,方法严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选择豌豆作为材料为孟德尔获得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便于形成纯种,确保杂交实验结果可靠性 B、豌豆花冠的形状便于人工杂交操作,杂交时,需对父本人工去雄 C、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D、豌豆有多对稳定、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假说的内容 B、设计纯合亲本正交、反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 C、孟德尔在F1自交和测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D、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比例,可反映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3)、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某小组用大小相同、标有D或d的小球和甲、乙两个布袋,开展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个布袋中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从甲、乙中各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统计次数越多,结果越接近DD:Dd:dd=1:2:1 D、每次抓取小球前,需摇匀布袋,每次抓取后,不需要将小球放回布袋中
  • 20、某DNA分子中A占15%,该DNA分子复制二代后得的一个子代DNA分子中C占(    )
    A、15% B、30% C、35% D、50%
上一页 658 659 660 661 6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