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生产上,有时需要对菌种进行筛选纯化,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传统发酵以天然菌种为主,菌种差异、杂菌不明等原因往往造成传统发酵食物品质不一 B、筛选酵母菌菌种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C、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活菌数,采用细菌计数板统计时则相反 D、平板划线法纯化菌种时,对接种环灼烧了4次,说明操作员在培养基上进行了5次划线
  • 2、 安徽名菜“臭鳜鱼”是以新鲜鳜鱼为原料,配以食盐、花椒等辅料,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制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花椒、食盐是为了灭菌和提鲜 B、经过发酵,鳜鱼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和氨基酸,肉质变得更加鲜嫩 C、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家庭制作臭鳜鱼需要用保鲜膜将鱼裹好、用重物压实 D、利用从自然发酵的臭鳜鱼中分离的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果醋等其它发酵产品
  • 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城市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便于垃圾分类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垃圾分类可以减小生态足迹 B、通过垃圾分类可增加垃圾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等可能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累 D、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 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因此优质高产的小麦一直是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小麦的高杆与矮秆、抗病与感病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纯种的高杆抗病的小麦品种甲与矮秆感病的小麦品种乙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 F2型及数据分析,小麦品种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 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
    (2)、将F2的抗病植株筛选出来随机自由交配得到F3 , F3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数量之比大致为.
    (3)、现有收获的两包矮秆抗病的小麦种子,由于标签遗失无法确定其基因型,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确定这两包矮秆抗病小麦的基因型。

    ①实验思路:

    ②结果预测:

    a. 若 , 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b. 若 , 则该包种子的基因型为aaBb。

  • 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每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2)、F1中黄色圆粒所占的比例是 , 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3)、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性状是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 6、 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叫;操作后要 ;其目的是
    (2)、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若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得F1 , 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 生物的这种现象被称为。让F2中的红花植株自交得F3 , F3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 
    (3)、性状分离是指
  • 7、 图甲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乙表示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数和染色单体数,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性,细胞②的名称是;图甲中细胞④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图乙的①、②、③中表示核DNA数的是 , 图乙中细胞类型II对应图甲中的(填数字标号);若这四种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与细胞类型II相比,细胞类型III主要的不同点是(答出两点)。
    (3)、图丙中AB段发生在(填时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
    (4)、图甲中处于图丙DE段的细胞是(填数字标号)。
  • 8、 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 9、 如图中能体现分离定律实质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依次是

    A、①和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和③
  • 10、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1只有一种表现型, F1自交,如果F2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9:7、9:6:1、15:1和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2:1、4:1、3:1和1:2:1 B、3:1、4:1、1:3和1:3:1 C、1:3、1:2:1、3:1和1:1:2 D、3:1、3:1、1:4和1:1:1
  • 11、 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F1(YyRr)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雌或雄配子”属于假说内容 C、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属于假说的内容 D、“设计测交实验”是演绎推理的过程
  • 12、 已知豌豆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现将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两品种杂交,其子代出现黄色圆粒70株,绿色圆粒68株,黄色皱粒73株和绿色皱粒71株,则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 13、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短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

    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④A 和A、d 和b 不属于等位基因,C 和c 属于等位基因

    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

    ⑦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
  • 14、 下列关于人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B、处于减数分裂II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既维持了遗传稳定性也导致了遗传多样性
  • 15、 孟德尔利用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的豌豆种子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F2表型有4种、基因型有9种 B、F1的雌配子与雄配子数量相等 C、F2的重组类型占3/8 D、F1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
  • 16、 关于“假说一演绎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几个环节 B、该方法与“归纳法”的主要区别是有无实验验证 C、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 D、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属于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 17、 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孟德尔假设的核心内容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C、F1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同时出现高茎与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D、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 18、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甲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乙同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黄体×♂灰体)进行实验,并提出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灰体性状为显性的假说。(本题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假说—演绎法”,要判定假说是否正确,需要根据假说 , 再用结论是否正确。
    (2)、如果乙同学结果支持自己的假说。请写出乙同学的实验结果:
    (3)、能否用甲得到的子代果蝇设计一个不同于乙同学的实验,独立证明乙同学假说的正确性?如果能,请写出亲本组合及子代性状及比例;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4)、分析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还可以用其他假说(假说二)来解释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补充出假说二:
  • 19、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乙病分别用基因A/a、B/b表示),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判断理由为
    (2)、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Ⅰ代的号个体;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3)、图2中细胞b2的基因型是 , 若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e1的基因型为AXB(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单体互换),则精子e4的基因型为
    (4)、若图1中11号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Y,则产生该个体是由于其(母方、父方)减数第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 20、 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如图表示秀丽线虫细胞中微RNA(I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A中需要(原料)、(酶)、(供能)等物质。在过程B中需要种RNA,能与①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分子是
    (2)、图中①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该过程中是在移动,移动方向为 , 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3)、由图可知,微RNA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机制是RISC-miRNA复合物抑制过程。研究表明,线虫体内不同微RNA仅出现在不同的组织中,这是因为
    (4)、在图中,如果物质①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32%,则可得出与其对应的DNA片段中胞嘧啶占
    (5)、将一个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秀丽线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2次细胞分裂后,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一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最多为条,含有标记染色体的细胞数可能为个。
上一页 646 647 648 649 6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