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抗CD20抗体可用于治疗淋巴瘤等疾病。研究人员将表达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 DHFR-CHO杂交瘤细胞接种于反应器中培养,抽样检测产物浓度和细胞生长情况(通过台盼蓝染色结合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细胞密度和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置于37℃、含5%O2的气体条件下进行培养 B、显微镜下只统计单位体积中被染色的细胞数量,即可得到活细胞密度 C、培养到第5天,可获得最高浓度的抗CD20抗体 D、经克隆化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 2、广西盛产的罗汉果具有重要药用价值,野生型罗汉果(2n=28)的甜苷含量较低。 某研究组获得了一株富含甜苷的突变体M,其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如下图。将突变体M与野生型杂交,得到了罗汉果F。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突变体M的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二倍体 B、突变体M可通过秋水仙素处理野生型幼苗获得 C、罗汉果F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每个染色体组含3条染色体 D、野生型罗汉果和突变体M能杂交,属于同一物种
  • 3、广西陆川猪肉质香味纯正、皮薄肉嫩、入口香脆、风味优良,备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由于陆川猪生长速度慢,几临濒危,急需进行种质资源保护。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因具有继承亲本完整性状、实验周期短、保种效力强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如图表示培育克隆猪的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陆川猪卵母细胞去核前,需将其在体外培养至MⅡ期 B、过程①可用电刺激或Ca2+载体法激活重构胚,重构胚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C、幼仔猪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陆川猪,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甲猪 D、过程②需将重构胚培养至桑葚胚或囊胚期再植入同期发情处理的代孕乙猪子宫
  • 4、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高盐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哥伦比亚血平板是含无菌脱纤维羊血等成分的固体培养基,生长在该培养基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能破坏其周围的红细胞,产生透明的溶血圈。如图为检测某种饮料是否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操作流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7.5%的NaCl肉汤培养基从功能角度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B、振荡培养后培养基变浑浊是耐高盐的微生物数量增多所致 C、若最终长出的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的溶血圈,则说明饮料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 D、若取菌种后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则可以直接计算出待测饮料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目
  • 5、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宁市明月湖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这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的体现 B、随着退耕还湿的推进,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增加,这是由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发生了适应性变异更加适应环境的结果 C、湿地公园中的罗非鱼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农田生态系统,是由于湿地中生物的数量更多
  • 6、为预防某水库蓝细菌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管理人员每年在休渔期投放适量的某种喜食蓝细菌的滤食性鱼苗甲(本地原有品种),而在捕鱼期适量捕捞所投放的鱼类成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鱼苗的投入会导致水库中物种多样性降低 B、在捕鱼期对成体鱼使用标记重捕法捕捞,可以测算甲的种群密度 C、通过投放滤食性鱼类控制蓝细菌数量,属于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 D、协同进化存在于甲的雌性与雄性之间、食植鱼和食肉鱼之间,以及鱼与环境之间
  • 7、如图为高血压患者体内可能出现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细胞丙会攻击血管壁细胞,引起血管炎症反应。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内源性抗原无需细胞甲加工处理也能被细胞丙直接识别 B、细胞甲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丙参与的该过程是体液免疫 C、高血压患者因剧烈运动,进一步加速血管硬化、血管收缩功能异常,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长期高盐饮食使得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内环境Na+和水增加,易引发高血压
  • 8、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生根 B、2,4﹣D可杀死禾谷类田间双子叶杂草是由于双子叶植物对2,4﹣D的敏感性高 C、双子叶植物花、叶和果实的脱落过程中存在生长素与乙烯的相互作用 D、采摘的绿叶类蔬菜喷洒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延长保鲜时间
  • 9、某同学感染支原体后出现高烧、肌肉酸胀乏力、咳嗽等症状,医生建议静脉滴注某药物的生理盐水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理盐水的组成成分与血浆基本相同 B、该同学体温维持在39℃时,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肌肉酸胀乏力与葡萄糖在内环境中分解产乳酸有关 D、咳嗽反射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 10、自然选择作用于远缘物种可以使其外表变得极其相似,虽然它们没有共同的祖先,但却适应了相同的环境,这种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如远缘物种A、B在相似环境中,物种A进化为物种M,物种B进化为物种N,物种M和物种N具有部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B、虽然存在趋同进化,但物种M和物种N的种群中仍存在不同的变异 C、物种M和物种N的外表相似说明二者间已经不存在生殖隔离 D、趋同进化是相同的自然选择作用于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的结果
  • 11、科学家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初步揭开了遗传物质的神秘面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不含有荚膜多糖的肺炎链球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小鼠死亡 B、将用DNA酶处理后的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会长出两种菌落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能证明蛋白质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 D、艾弗里在进行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组的设置体现了“减法原理”
  • 12、如图为某细胞运输物质的两种方式,其中的①②表示运输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在运输时均需与转运蛋白结合 B、②可表示CO2或钠离子 C、运输①时伴随着载体蛋白的磷酸化 D、水分子运输可不经过通道蛋白
  • 13、科学家筛选出能促进细胞衰老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KAT7)。研究表明KAT7基因关闭会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B、衰老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C、多细胞生物体中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实现自我更新 D、根据细胞中KAT7基因的数量可以判断细胞的衰老程度
  • 14、金矿杆菌发现于金矿地下2.8km充满水的裂沟中,裂沟处没有光线和氧气。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能利用水中二氧化碳和环境中无机氮合成有机物。下列关于金矿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壁是该系统的边界 B、吸收的氮元素用于合成核糖、ATP C、所需要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 D、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15、 鱼鳞病(相关基因为A、a)和遗传性肾炎(相关基因为B、b)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注:基因位置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1是某鱼鳞病患者家系,图2是某遗传性肾炎患者家系,每个家系中只有一种遗传病患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和图2判断,鱼鳞病可能的遗传方式是;遗传性肾炎可能的遗传方式是。若仅考虑各家系中的遗传病,据此推测,图1中“?”为正常女性的概率是 , 图2中II-3的基因型是
    (2)、现将相关DNA片段进行酶切,分离得到控制这两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片段。下表记录了两个家族中部分家庭成员的检测结果(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表示未检测)。


    图1家族

    图2家族

    II-5

    II-6

    I-1

    I-2

    II-2

    II-3

    基因A、a

    基因1

    +

    +

    ×

    ×

    +

    基因2

    +

    +

    +

    +

    基因B、b

    基因3

    +

    +

    ×

    +

    +

    基因4

    +

    +

    +

    +

    ①表中基因1~4中,代表基因A的是 , 代表基因B的是

    ②图1中,III-9为纯合子的概率为;图2中,II-1的基因型为

    ③若图1中的III-8与图2中的II-1婚配,则其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16、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②实验一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

    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黑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术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的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

  • 17、 红绿色盲是人类常见的一种伴X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用b表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其女儿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其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2)、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色盲男孩的母亲的表现型为 , 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 该色盲男孩的父母再生一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3)、一个男性患者其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填“父亲”或“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 , 这种遗传在遗传学上称为
  • 18、 如图甲是某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在动物的中形成的。
    (2)、图甲中的②表示细胞;若观察到②细胞在前面某时期出现一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这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是染色体,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填“XY”或“ZW”)型。
    (3)、图甲中的①所示的一个细胞能够形成个⑦所示的细胞。
    (4)、发生了图乙中DE段变化的是图甲中的细胞。在A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
    (5)、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段。
  • 19、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示意图,甲、乙为连续两次分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过程中均发生了核DNA的半保留复制 B、甲过程中肯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变化 C、B、C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F细胞中的不同 D、甲、乙过程中细胞质不一定是均等分配的
  • 20、 图1和图2分别表示果蝇的卵原细胞和由其形成的卵细胞中的3号染色体。若E、e和F、f表示位于该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的产生是由于图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与图2细胞同时形成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F、Ef和Ef C、图1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但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图1中两对等位基因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上一页 635 636 637 638 6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