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研究发现,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下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图中的①②③④表示过程,a、b、c、d表示合成的多肽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过程①需要的原料是 , 催化该过程的酶是。(2)、根据图中多肽链合成的过程,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最终形成的多肽链a、b、c、d上的氨基酸序列(填“相同”或“不同”)。由图可知,少量mRNA可快速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3)、据图分析,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而空载tRNA通过和来实现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以下实验条件中,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连续繁殖一小时,该时间段内不考虑大肠杆菌裂解。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噬菌体在试管Ⅰ中培养的目的是。(2)、本实验采用了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和离心技术等,没有用14C和3H来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的原因是。(3)、B组实验中,放射性主要分布于试管的 , 这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A组实验若延长培养时间,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将(填“上升”“不变”或“下降”)。(4)、A组实验中,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是1/4,则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中每分钟复制一代。 -
3、研究发现,玉米(2n=20)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融合,导致染色体丢失或失活,如图所示。该过程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少的配子,而该配子一般不可育。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改良研究中,玉米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生物,其作为模式生物所具有的特点是(至少答出2点)。(2)、图中的过程一般发生在(时期),此时发生图示行为的细胞中有个正常的四分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与核DNA数量之比为。(3)、若玉米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其1条3号染色体与1条4号染色体发生图示融合过程,融合后的染色体与正常的3、4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则其减数分裂完成后产生可育花粉的概率为。(4)、科学家发现在玉米的染色体上有一个ZmASY1基因能够抑制图示过程,若生殖细胞中缺失ZmASY1基因会导致部分配子不可育,原因是。 -
4、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个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下图为V基因在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中相应基因型的个体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VaVb
VaVa
VbVc
VcVc
VaVc
祖先蛾(个数)
200
50
100
150
100
变化后的蛾(个数)
0
120
200
50
80
A、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蝙蝠捕食导致了祖先蛾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在该祖先蛾种群中Vb的基因频率是25% D、变化后的蛾的形成通常要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 -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遗传病是指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C、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较高 D、通过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
6、基因测序在遗传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知道极体的基因组序列,就可以推测出相关卵细胞的基因组序列,来降低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已知一种导致身材矮小的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h控制,一对夫妻中,丈夫正常,妻子是该基因的携带者。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初级卵母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B、在不发生变异的情况下,可选择极体1或极体2进行基因测序,从而推测相关卵细胞的基因组序列 C、若极体1中染色体数目为2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23 D、若减数分裂正常,极体1中X染色体上有2个H基因,则与其同时产生的卵细胞受精后,生下的男孩一定患病 -
7、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B/b、D/d控制,已知只有基因R、B和D三者共存时,花色才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其余为白花。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 B、白花植株之间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浅红花植株 C、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bbdd,F2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7/37 D、浅红花和白花植株杂交,后代中会有深红花植株出现
-
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B、雌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
9、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而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可作为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B、由蝙蝠和蜻蜓都有适应飞翔的器官,不能推断出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的祖先 C、利用化石可确定古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这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的祖先来解释
-
10、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洋葱置于冰箱冷冻室内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与用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原理相同 B、剪取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视野中既有含两个染色体组的正常细胞,也有含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甚至可能存在含八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D、制作装片的步骤依次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
11、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显性基因可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B、同一个DNA上的不同基因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不能遗传给后代 D、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也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
12、mRNA上信息的阅读(翻译)是从mRNA的5'→3'进行,密码子也是按照mRNA 5'→3'的方向进行读写。图甲为携带了氨基酸的tRNA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行多肽链合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Ala为丙氨酸,Gly为甘氨酸。
A、tRNA是单链的三叶草结构,一种tRNA可以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决定甘氨酸的密码子读写为CGG或AGG C、组成反密码子的两个相邻碱基之间通过“磷酸—核糖—磷酸”连接 D、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识别 -
13、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
阿奇霉素
与rRNA结合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B、环丙沙星可以用于治疗流行感冒,效果较好 C、利福平可抑制②过程,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D、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的作用机制相似,均发挥出抗菌效果 -
14、下图为果蝇DNA复制示意图,图中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是( )
A、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C、DNA子链延伸方向不一定从5'→3' D、果蝇DNA是边解旋边复制且为多起点复制 -
15、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运用了减法原理证明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B、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 D、沃森和克里克主要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
16、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提供了实验证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说明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2中红眼和白眼的数量比是3:1,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至少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白眼雌果蝇与纯合红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眼色不同,可以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仅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 D、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17、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如下,图中A/a、B/b表示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发生的染色体行为属于染色体变异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C、该细胞在后续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D、该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会产生四种基因型的卵细胞 -
18、以下关于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B、杂合的红花豌豆自交产生红花和白花后代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C、若雌雄同花的番茄果色红对黄为显性,则只能用测交来鉴定红果番茄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D、如果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所选实验材料必须为纯合子
-
19、“睡眠—觉醒”与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变有关。脑干神经细胞分泌的5-羟色胺(5-HT)能促进下丘脑积累有催眠效应的肽类物质,脑干功能遭到破坏时可引发完全性失眠。已知西药酒石酸唑吡坦片通过促进脑干中的神经细胞分泌5-HT来改善睡眠,欲探究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5-HT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中西药的疗效。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健康、生理状况相同的雄性小鼠若干只、生理盐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酒石酸唑吡坦片溶液、对氯苯丙氨酸、注射器、灌胃器等。(说明:对氯苯丙氨酸可降低5-HT含量,引起失眠;不考虑给药方法、药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完善实验思路:①分组编号:给实验小鼠自然昼夜节律及光照、自由饮水、摄食,适应性饲养3天。3天后为4组,并编号为甲、乙、丙、丁。
②模型建立:甲组每天腹腔注射适量生理盐水1次,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每天腹腔注射1次,持续一段时间后获得失眠模型小鼠。
③给药处理:甲组灌胃生理盐水;乙组作为阳性对照组,灌胃酒石酸唑吡坦片溶液;丙组作为实验组,灌胃;丁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灌胃。
④取材检测: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12h后将全部小鼠处死。分离各组小鼠进行研磨和反复冻融,待完全破坏后将组织匀浆离心,取测定各组5-HT含量并记录。
⑤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
(2)、分析与讨论:①结果分析发现乙组与丙组的5-HT含量相当,推测甲组、丙组与丁组的5-HT含量的大小关系为: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写出实验结论:。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含量过少有关,因此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症状。临床上可用药物来提高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5-HT含量,以缓解抑郁症状。下图表示5-HT的释放和重摄取,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上述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多选)。

A.促进突触前膜释放5-HT
B.抑制5-HT重摄取
C.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
D.减少突触后膜5-HT受体的数量
-
20、玉米栽培种是由野生种进化而来,具有穗大、籽粒饱满的优点。但栽培种籽粒蛋白含量较野生种低。研究发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T基因有关,T基因控制T酶的合成。野生种的T基因中发生一个碱基对替换突变为栽培种的t基因,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导致t基因产生了一个限制酶X的酶切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T和t的根本区别是。测序结果表明,基因T和t转录产物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1所示。据图分析,导致栽培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相关蛋白质的第位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AUG为起始密码子,且不考虑蛋白质的剪切)。(2)、为提高栽培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向栽培种转入基因T,完善下述操作。①第一步,用PCR技术扩增T基因。PCR扩增体系中需要加入酶、引物等,PCR产物可用凝胶电泳技术来鉴定。结果显示除T基因目标条带外,还出现了非目标条带。推测非目标条带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选)。
A.引物太短
B.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
C.退火温度太低
D.模板出现差错
②第二步,构建重组DNA分子。为确保T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正常表达,其上下游序列需具备。
③第三步,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④第四步,检测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经检测,转基因栽培种体内T酶的合成量远超未转基因栽培种。据此分析转基因栽培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将 , 可推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3)、转基因栽培种自交后代部分植株籽粒蛋白质的含量与未转基因相比没有变化,可能的原因是导入一个T基因成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出现现象。为筛选出转基因纯合子,科学工作者扩增自交后代体细胞中的T、t基因,用限制酶X处理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转基因栽培种纯合子的电泳结果对应图中(填“1”或“2”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