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容易受到多种逆境胁迫。为了探究干旱、冷害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科研团队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准备期:将若干株玉米幼苗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5天;②胁迫期:玉米幼苗随机均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干旱组、C组——冷害组、D组——二者复合胁迫组,每组分别在对应的胁迫条件下培养7天(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恢复期:四组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天;测定苗期玉米的表观光合速率部分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缺水,叶片中的浓度升高,引起气孔迅速关闭,从而削弱作用,同时使碳反应速率减弱,为光反应提供的减少。冷害胁迫会导致玉米叶片缺绿或黄化,可能的原因是。(2)、实验中,各组均先设置“25天适宜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 , 排除玉米本身生理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据图分析,(填“组别”)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大,但恢复培养2天后,(填“组别”)胁迫条件下植物的表观光合速率有较明显恢复。该研究显示,干旱能够缓解冷害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和生长等造成的损伤,得出该结论的证据是。(4)、进一步研究表明,用红光与远红光交替处理会影响玉米开花,这主要与叶片细胞的接受光信号有关。
-
2、在南麂岛海域上,养殖人员通过“上层筏式吊养海湾扇贝等贝类,中层养殖龙须菜等藻类,底层底播鲍鱼等杂食动物”的贝藻共生模式进行立体养殖,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目标。请回答下列问题:(1)、贝藻共生模式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在生产上的应用,充分利用海洋的空间和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效益。(2)、海湾扇贝主要摄食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幼体,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其属于。微塑料等污染物可通过作用在生物体内聚集,因此扇贝还被用于持久性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海星通过腕末端的感觉细胞探测扇贝释放的代谢物质,实施精准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为提高扇贝的产量,可采用方法来控制海星的种群密度。(3)、龙须菜是典型的大型红藻,其藻体可以为小型鱼类、甲壳类提供。龙须菜通过竞争可有效抑制赤潮藻的爆发,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4)、下图为鲍鱼的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a~e表示能量值,其中乙表示 , 鲍鱼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填字母)。
-
3、某昆虫(2N=6)雌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某雄性昆虫的基因型为AaBb,基因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取该昆虫的一个精原细胞(DNA全部被32P标记)置于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经过两次胞质分裂形成的其中一个细胞如图所示,图中细胞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若该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只发生一次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细胞是含有2条X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 B、图中细胞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C、图中细胞的子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其基因型为AB或Ab D、与图中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有3条染色体含有32P
-
4、盐生杜氏藻(甲)和米氏凯伦藻(乙)是引发赤潮生物中常见的单细胞藻类。研究人员探究了两种CO2浓度下,甲和乙在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的细胞密度变化,实验中确保养分充足,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p1=390μL·L-1(当前空气中的CO2浓度),p2=1000μL·L-1
A、培养液的pH值会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B、单独培养时,两种藻类的K值相等 C、混合培养时,两种藻类发生竞争且甲处于优势 D、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更有利于减缓乙种群的数量增长 -
5、能够活化B淋巴细胞的抗原有多种,根据其活化机理不同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其中,TD-Ag活化B淋巴细胞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辅助。下图为两类抗原引发的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I-Ag引起的体液免疫不存在二次免疫 B、浆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合成相应的一种抗体 C、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与TD-Ag直接结合的受体 D、给先天性无胸腺的小鼠注射TI-Ag,其体内不能发生免疫应答
-
6、动物细胞工程通过细胞水平的操作,实现人类的需求。相关技术过程示意图如下,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克隆动物的培育,则甲、乙应来自优良雌性动物 B、若此图表示试管动物的培育,则甲、乙采集后直接进行①过程 C、若此图表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则③过程需进行克隆培养、抗体检测 D、若戊为同期发情的代孕母畜,则还需注射免疫抑制剂避免对植入的丁发生免疫排斥
-
7、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利用PCR和电泳技术对某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者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电泳结果如图所示。(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
(1)、从遗传方式分析,下列与该遗传病可能相同是( )A、白化病 B、特纳综合征 C、红绿色盲 D、高胆固醇血症(2)、结合电泳结果,下列有关该遗传病,叙述错误的是( )A、致病基因可能不含限制酶H的酶切位点 B、正常基因的分子量小于致病基因的分子量 C、若母亲表型正常,可能是致病基因发生了表观遗传修饰 D、该男性与表型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 -
8、运动员在比赛时机体内体温、渗透压和血糖调节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甲、乙、丙表示有关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时血浆渗透压升高,甲合成并分泌的激素①增多,使尿量减少 B、运动时体温升高,乙通过植物性神经调控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 C、若丙是胰岛α细胞,可接受血糖升高的反馈调节 D、若激素②是糖皮质激素,可促进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来升高血糖
-
9、研究人员经过诱变、筛选、纯化,选育出高产淀粉酶菌株并进行工业化生产,主要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采集的相关土壤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 B、分离①和分离②过程需要配制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在平板上滴加碘液,出现蓝色透明圈的菌落即为高产菌株 D、可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α-淀粉酶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
-
10、某学生以黑藻叶片为实验材料,利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的细胞液泡颜色变深 B、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的细胞吸水能力更强 C、与t1时刻相比,t2时刻的细胞体积基本不变 D、t2时刻后,将细胞置于清水中会发生复原现象
-
11、下列过程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B、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病植株 C、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D、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植株
-
12、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局部示意图,其中甲为模板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过程表示DNA复制,则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催化 B、若该过程表示转录,则乙的延伸方向是从右向左 C、若该过程表示翻译,则需要核糖体认读甲上的启动部位 D、若该过程表示逆转录,则甲只能由宿主细胞提供
-
13、为了探究酶的催化效率,某同学在适宜条件下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三组实验,甲管中盛放等量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乙管中分别盛放等量的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提取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蒸馏水。将甲、乙中的液体混合均匀后,每隔50s测定一次装置中的相对压强,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B、50s后,I组相对压强改变不大是酶活性下降导致的 C、250s时,I组和III组反应已结束而II组仍在进行 D、该实验装置和材料也可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14、过度运动会导致线粒体损伤,功能紊乱,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损伤的线粒体,以维持细胞内部的相对稳定,自噬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噬体和溶酶体都由单层生物膜构成 B、若细胞内自噬体大量堆集,可能是缺乏泛素引起的 C、损伤的线粒体在溶酶体内被降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被细胞利用 D、在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通过自噬可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
-
1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及实验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蓝细菌的叶绿体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B、利用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用95%乙醇溶液分离色素 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中,单用病毒的RNA能使烟草叶片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D、“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
-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衰老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C、生长素能促进种子发芽 D、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
17、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内环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淀粉被氧化分解 B、NaHCO3和乳酸反应 C、血红蛋白运输O2 D、性激素与受体结合
-
18、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是常见的发酵工程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以细胞膜作为边界 B、两者都在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C、两者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D、两者都以囊泡介导胞内蛋白运输
-
19、研究森林群落中乌鸫的生态位时,需要多维度调查相关因素。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不包括( )A、栖息的森林层次 B、日活动节律 C、生态价值 D、食物类型
-
20、通过比较甲、乙、丙三种地雀的DNA序列,分析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类型属于( )A、分子水平证据 B、细胞水平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比较解剖学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