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 B、柳穿鱼花的不同形态是由不同基因型决定的 C、DNA的甲基化修饰通过改变遗传信息而改变生物的性状 D、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种性状的表达,一种性状也可能受多个基因影响
  • 2、下列关于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两种酶作用时都存在氢键断裂 C、两种酶都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D、两种酶都将DNA分子完全解旋
  • 3、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种类数是不同的 B、D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C、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tRNA上能与密码子配对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 4、已知某基因片段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T:A:C:G=1:2:3:4 则该基因片段(       )
    A、含有碱基A200个 B、复制一次消耗A200个 C、G与C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 D、表达的蛋白质中最多含333个氨基酸
  • 5、将一个普通大肠杆菌置于含15N的培养液中培养60分钟后,提取其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1/8,则大肠杆菌细胞的分裂周期是(       )
    A、10分钟 B、15分钟 C、20分钟 D、30分钟
  • 6、如图分别表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两种DNA复制方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B、两种复制方式均以DNA的双链为模板 C、半保留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D、可利用32P标记亲代DNA的两条单链来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 7、科学家分析了猪、牛DNA的碱基组成,一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

    器官

    (A+T)/(G+C)

    1.43

    1.43

    1.42

    1.29

    1.29

    1.30

    A、磷酸和核糖交替链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两条链按同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C、相比猪的DNA,牛的DNA分子结构更不稳定 D、两种生物的(A+T)/(G+C)比值不一致,表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有差异
  • 8、关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B、大肠杆菌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大肠杆菌的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 D、大肠杆菌的基因中4种碱基对随机排列
  • 9、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证明了DNA是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B、艾弗里的实验思路是将蛋白质和DNA依次提取出来,分别观察其作用 C、赫尔希与蔡斯的实验中,应该用含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 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只有少数具有放射性
  • 10、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研究过程中各位科学家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C、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性状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控制自变量时运用了“加法原理”
  • 1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
    A、与母亲有关、减数分裂Ⅱ B、与父亲有关、减数分裂I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分裂I
  • 12、有性生殖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B、②过程中整个精子进入卵细胞,再发生细胞核相互融合 C、③过程受精卵将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D、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 13、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如图,其中①~④是指分裂间期或者分裂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 B、②过程会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C、③过程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分离 D、④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数量=1:2
  • 14、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品种杂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基因型有2种 B、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个体占3/16 C、F2矮秆抗病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D、不能直接从F2矮秆抗病个体中选育出能稳定遗传的品种
  • 15、拟南芥被称为“植物界的果蝇”,其生长期短,自花传粉,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研究遗传的模式植物。其紫花(A)对白花(a)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花拟南芥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与杂合紫花拟南芥杂交 B、与白花拟南芥杂交 C、该紫花拟南芥自交 D、与纯合紫花拟南芥杂交
  • 16、某生物中隐性个体无繁殖能力,杂合子(Aa)自交,得到的F1自由交配,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占(       )
    A、2/3 B、5/6 C、3/4 D、8/9
  • 1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比例最大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 18、假说—演绎法是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下列属于演绎推理的是(       )
    A、孟德尔提出受精时,配子的相互结合是随机的 B、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推出后代高茎:矮茎=1:1 C、摩尔根测交得到雌性果蝇全为红眼,雄性果蝇全为白眼 D、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19、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狗的短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B、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C、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D、“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每个桶内的彩球数量相等
  • 20、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感染会引起番茄大量减产;不耐贮藏是制约番茄生产的主要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为研究TYLCV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团队用TYLCV侵染番茄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见表。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ol-1

    SOD酶活性

    (U·g-1·h-1

    未感染

    17.52

    2.23

    0.45

    320.5

    833.5

    感染

    10.51

    1.36

    0.24

    305.6

    366.8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SOD酶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膜结构。

    由表可知,TYLCV感染抑制番茄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一方面SOD酶活性 , 导致 , 进而使光合膜受损,此外,降低,吸收光能减少,抑制光反应;另一方面 , 抑制碳反应。

    (2)、番茄等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会突发性升高,后又下降,称之为呼吸跃变。研究表明,呼吸跃变与激素含量增加有关,其可促进果实呼吸,加速果实成熟。ACC基因是控制该激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为延长番茄储存期,科学家将启动子与ACC基因连接并导入番茄细胞,形成的RNA与内源ACC基因mRNA互补,使翻译受阻,相应激素含量降低。此外,下列能延迟呼吸跃变,延长番茄存储期的措施有(多选)。

    A.采摘高成熟度果实   B.零上低温储存

    C.干燥储存                 D.低氧储存

    (3)、电子传递链类型多样,如途径甲和途径乙,其分别可被氰化物和间氯苯氧肟酸(CLAM)阻断。研究发现,番茄果实在发育早期,以途径甲占主导,呼吸跃变期间,途径乙占比增加。为验证该观点,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发育早期和呼吸跃变期的番茄果实、氰化钾、CLAM等。

    (要求与说明:呼吸速率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①实验思路:分别将切成相同的圆片,各均分成3组(A1、A2、A3;B1、B2、B3)。A1和B1不做处理,A2和B2加入 , A3和B3加入CLAM。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呼吸速率,计算相对呼吸速率,即相对于空白对照呼吸速率的百分比,A1和B1相对呼吸速率均为100%。

    ②预测实验结果(以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

    ③分析与讨论:途径乙短而简单,可快速完成电子传递,促使氢受体再生,进而使得需氧呼吸阶段维持高速运转,消耗大量呼吸底物。

上一页 525 526 527 528 5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