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当我们一只脚踩到钉子(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该侧肢体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从而弯曲膝盖缩回腿,这是一种屈肌反射。如果刺激强度够大,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对侧肢体的伸肌收缩、屈肌舒张, 从而使对侧膝关节保持挺直,以支持体重,这称为对侧伸肌反射。下图为该过程在脊髓水平上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信息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踩到钉子时,迅速缩回受伤的腿,这是一种 反射。这种有害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 会形成痛觉,此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2)、皮肤感受器受到这种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兴奋,兴奋以 的形式经过 (填写字母)传 入中枢,经过中枢的分析处理之后将信息传出,②处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
    (3)、同样的刺激,却能引起同侧肢体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对侧肢体伸肌收缩、屈肌舒张,由此推测中间神经元 D 是 (填“兴奋”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该神经元产生兴奋,释放神经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的膜内外电位差的绝对值 (选填“变大”或“变小”),使得对侧屈肌舒张。
    (4)、结合题意,分析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是
  • 2、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未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 其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突触前膜将 Ach 以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2)、图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结构,兴奋经过该结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 有机磷杀虫剂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使中毒者的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 Ach,导致突触后神经元过度 , 瞳孔收缩。
    (3)、ALS 的发生及病情加重与补体 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如图所示,患者体内的 C5被激活后裂解为 C5a和 C5b,两者发挥的作用不同。

    ① 据图分析,C5a与结合后可激活巨噬细胞,后者攻击运动神经元致其损伤,导致 ALS 的发生。

    ② C5b与其他补体在上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 Ca2+和 Na+大量内流,肌细胞破裂,原因是

  • 3、人体内的嘌呤80%来源于自身代谢产生,还有20%来源于食物,嘌呤在肝脏中被代谢转化为尿酸进入内环境。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次通过消化道排出。当人体尿酸生成过多,或通过肾脏排出尿酸出现障碍时,将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太高,引起的尿酸盐结晶会沉淀在关节囊、软骨等组织,引发痛风性关节炎(GA)。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物质。
    (2)、高尿酸血症引发GA说明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减少摄入的食物,以控制尿酸来源;增加水的摄入,以增加尿酸排泄。
    (3)、独活为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活性。科研人员通过实验验证了中药材独活醇提物(DH50)具有治疗GA的效果。

    ①已知氧嗪酸钾是尿酸酶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常用作溶剂。选用多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并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量溶解于0.8%CMC-Na的氧嗪酸钾盐溶液,以构建GA模型小鼠;乙组进行处理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踝关节肿胀度以及小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目的是

    ②设计如下3组实验:a组()、b组(生理盐水灌胃GA模型小鼠组)、c组(DH50灌胃GA模型小鼠组),并进行相关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③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c组相关指标与b组差别较大,与a组差别较小,说明独活醇提物(DH50)具有较好的GA治疗前景。

  •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进入胰岛 B 细胞(β细胞)的葡萄糖增多是引起胰岛素释放的重要因素 B、K外流受阻会触发 Ca2通道打开,促进 Ca2内流 C、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释放胰岛素 D、血糖浓度升高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
  • 5、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高于正常小鼠 B、图中只有软骨细胞中GH受体基因表达 C、生长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并作用于软骨细胞 D、口服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软骨细胞生长
  • 6、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突触后膜电位不发生变化 B、细胞膜上存在该局部麻醉药的转运蛋白 C、局部麻醉药作用于 Na通道,阻碍 Na内流 D、该种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类似,都使突触后膜不兴奋
  • 7、用离体枪乌贼巨大神经为材料进行实验,得到如下曲线图,图1表示神经元的某一位点在不同时刻的电位变化,图2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3 表示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内向电流是指阳离子流入细胞引起膜内电位升高的离子电流;外向电流指阳离子流出或阴离子流入引起膜内电位降低的离子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右到左 B、图3中的外向电流是由Na+外流引起的 C、Na+通道将关闭的点是图1的c、图2的③,图3的B D、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图1的ce、图2的①③、图3的DE
  • 8、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人因病导致垂体萎缩,其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浓度降低 B、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C、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侏儒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 D、血液中的激素微量但作用效果明显,能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代谢活动
  • 9、促胰液素的化学本质为多肽,其作用为刺激胰腺分泌胰液。促胰液素对胰酶分泌有加强作用,但若与促胰酶素一起给予,则明显增加胰酶分泌。促胰液素对人、狗、大鼠的胃酸分泌和胃肠道活动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给狗饲喂促胰液素,可抑制狗的胃酸分泌 C、从大鼠身上切割胰腺,从胰腺研磨液中可提取到促胰液素 D、促胰液素和促胰酶素在促进胰酶分泌上具有协同作用
  • 10、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新生儿完成这些动作属于条件反射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在整个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 D、在大脑中央前回的下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 11、为了研究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某同学用去除脑部保留脊髓的“脊蛙”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步骤

    处理

    实验结果

    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后肢趾部皮肤

    后肢出现屈腿反射

    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用 1%的硫酸溶液分别刺激去除皮肤的后肢趾部和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前者不出现屈腿反射,后 者出现屈腿反射

    破坏脊髓,用 1%的硫酸溶液刺激保留皮肤的后肢趾部

    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

    分离得到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给坐骨神经一个适当强度电刺激

    腓肠肌收缩

    A、步骤②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B、步骤③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神经中枢被破坏 C、步骤④可以证明坐骨神经中有传入神经 D、实验证明只有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 12、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心跳、呼吸加快,紧急情况解除后心跳、呼吸慢慢恢复,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不受意识支配 B、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之相反 C、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肠胃的功能会减弱 D、紧张时伴随瞳孔收缩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的结果
  • 13、内环境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 B、内环境稳态涉及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以及理化特性的稳定 C、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的调节可适应任何环境 D、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各项理化指标只有处于正常范围内细胞代谢才能正常进行
  • 14、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具强致癌性,对此我国批准上市了二价疫苗(针对HPV16、18型)和四价疫苗(针对HPV6、11、16、18型)。科研人员对分别接种两种疫苗的若干名患者进行追踪检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疫苗类型

    第12年抗体阳性率

    血浆中抗体滴度

    HPV16

    HPV18

    HPV16

    HPV18

    第3年

    第6年

    第3年

    第6年

    二价疫苗

    100%

    100%

    22970

    16242

    4942

    4138

    四价疫苗

    96%

    85%

    6141

    3337

    400

    316

    注:“滴度”越大,反映血浆中抗体浓度越高。

    A、接种疫苗后,特定HPV入侵时,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分裂、分化 B、四价疫苗可抵御更多类型的HPV,可比二价疫苗提供更持久的保护 C、随时间延长,不同种类HPV抗原刺激下产生的相应抗体浓度均下降 D、两种疫苗均能诱导人体产生靶向HPV16、HPV18的抗体,效果相同
  • 15、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沙棘叶肉细胞中,占干重和鲜重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       )
    A、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脂质 C、蛋白质、水 D、核酸、水
  • 16、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罗伯特·虎克—发明显微镜)

    ②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旺—《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③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人体的解剖和观察(比利时维萨里—《人体构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 17、有关病毒的起源及与细胞的关系,目前最能被接受的是: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下列观点能支持病毒的起源是在细胞产生之后的是(  )
    A、病毒是目前发现的最简单的生物 B、有些病毒的DNA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十分相似 C、病毒的化学组成简单,只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类分子 D、所有病毒都是寄生的,病毒离开细胞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 18、灭活的疫苗只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减毒的活疫苗可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卡介苗通常用于儿童免疫接种,能预防致命的结核病,在中国是新生儿的“出生第一针”。卡介苗是由减毒牛型结核杆菌制成的活菌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卡介苗进入机体后不能被体内的免疫细胞摄取 B、注射卡介苗后产生的记忆T细胞可对含有结核杆菌的靶细胞进行攻击 C、灭活疫苗和减毒的活疫苗能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接种灭活疫苗后,人体内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
  • 19、下图表示药物经注射(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到达要治疗的细胞过程,图中所示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 2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大致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并标记噬菌体 B、噬菌体入侵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物质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 C、②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让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其DNA分离 D、沉淀物中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表明噬菌体的DNA已注入大肠杆菌
上一页 339 340 341 342 3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