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生物膜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屏障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封闭的内部环境 B、分隔成细胞器:保证真核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C、能量转换: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稳定化学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D、物质运输:需依赖膜上的载体蛋白
  • 2、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
    A、黑藻、衣藻、金鱼藻 B、草履虫、变形虫、涡虫 C、色球蓝细菌、发菜、乳酸菌 D、艾滋病病毒、新冠病毒、乙肝病毒
  • 3、人胰岛素基因表达的最初产物是一条肽链构成的胰岛素原,切除部分肽段(C肽段)后形成成熟的胰岛素,如图1所示。科学家据此提出了利用基因工程改造的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的两种方法:AB法是根据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两种DNA片段,利用工程菌分别合成两条肽链后将其混合自然形成胰岛素;BCA法是利用人体某细胞中的mRNA得到胰岛素基因,表达出胰岛素原后再用特定酶切掉C肽段。这两种方法使用同一种质粒作为载体。

           

    (1)、AB法中人工合成的两种DNA片段均有多种可能的序列的原因是。BCA法是从人体胰岛B细胞中获取mRNA,再由mRNA(填过程)得到胰岛素基因。
    (2)、图2是利用基因工程生产人胰岛素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及目的基因的部分结构。为使目的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在设计PCR引物时可添加限制酶(选填编号)的识别序列。

    ①MunI   ②XhoI   ③EcoRI   ④SalI   ⑤NheI

    (3)、实践操作中,通过添加保护碱基序列GGG可以延长限制酶识别序列一端的碱基数,从而提高限制酶识别及切割的效率。根据上述信息,设计出适合作为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的序列5'-3'(写出18个碱基)
    (4)、采用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可以分解无色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时,应在培养基中加入 , 应选择培养基上(填“蓝色”或“白色”)的菌落。
  • 4、下图为某家族系谱图,甲种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红绿色盲相关基因用B、b表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2)、图中Ⅲ2表现型正常,且与Ⅲ3为双胞胎,则Ⅲ3不患甲病的可能性为
    (3)、若只写与色盲有关的基因型,图中I4的基因型是 , I3的基因型是
    (4)、若Ⅱ4为纯合子,则Ⅳ1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5、某地区因突发火山造成了植被破坏,经历一段时间后,该地的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下表是恢复期间演替的阶段变化及物种数量变化。请分析回答:

    演替阶段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34

    0

    0

    52

    12

    1

    67

    24

    17

    V

    106

    31

    16

    (1)、火山发生后,重新返绿的植物为植食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功能。
    (2)、从第Ⅰ阶段到第Ⅴ阶段演替的过程中,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将增加,原因是;同时,该地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虽有竞争,但可以因为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
    (3)、研究发现,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三个营养级,其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b、c、d等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对应的能量数值。

       

    ①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

    ②图中的a2-b2的能量数值表示

    ③碳在A、B之间的流动形式主要是

  • 6、光是一切生命产生的源动力,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感知觉输入。大量公共卫生调查显示,长期夜间过多光照会显著增加患糖尿病、肥胖的风险。哺乳动物感光主要依赖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ipRGC细胞三类感光细胞,其中ipRGC对下丘脑发出密集的神经纤维。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对蓝光敏感,但对红光不敏感。“敏感”是指ipRGC能将光刺激转化成 , 据此分析,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ipRGC属于反射弧中的
    (2)、研究发现黑暗中人视杆细胞的静息电位约是-40mV,已知黑暗中视杆细胞膜对Na+、K+都有较高的通透性,视杆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小于神经细胞的原因是
    (3)、为研究光调节葡萄糖代谢的机制,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实验鼠饥饿2小时后,注射一定量葡萄糖溶液,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检测2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对三种小鼠:①全盲、②ipRGC细胞不感光、③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不感光,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分别进行葡萄糖代谢能力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AUC为血糖含量曲线与横坐标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实验三:分别损毁感光正常小鼠下丘脑的SCN区和SON区,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葡萄糖代谢能力检测,结果如图3所示。

       

    上述实验表明光(填“增强”或“减弱”)了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光调节糖代谢的信号传导途径是:光→细胞→传入神经→区域。

    (4)、该神经通路也与脂肪细胞的代谢有关,如图所示(“+”表示促进)

       

    进一步实验发现,蓝光照射后并不会影响小鼠体内与血糖平衡有关的激素含量以及营养物质的变化,但会减弱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据此推断,“蓝光暴露”引发血糖上升水平程度高于对照小鼠的原因是______。

    A、小鼠体内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 B、支配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受抑制 C、交感神经兴奋促进了肝糖原分解 D、棕色脂肪细胞对葡萄糖摄取量降低
    (5)、若要通过实验验证光影响了上图所示的棕色组织脂肪的产热调节途径,请写出针对实验组小鼠可采取的处理措施:。(答出2点即可)
  • 7、细胞工程技术已在生物制药和物种繁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特定基因或特定蛋白导入已分化的T细胞,可将其诱导形成iPS细胞 B、从动物体内取出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后直接培养的细胞称为传代细胞 C、胚胎分割技术克隆动物常选用桑葚胚或囊胚,因这两个时期的细胞未发生分化 D、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诱导融合的细胞即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
  • 8、鸟类物种多样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的农田、城区和自然保护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调查区域

    农田

    城区

    自然保护区

    植食性

    2

    5

    3

    食虫性

    5

    4

    16

    杂食性

    4

    4

    1

    A、不同生境中分布多种雀形目鸟类可体现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B、与农田、城区相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可能更激烈 C、生活在农田的食虫性和杂食性鸟类存在生态位的重叠 D、人类活动不利于杂食性鸟类的迁入
  • 9、如图表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实线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虚线方框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该反射弧中某个部位的神经元受损,以下对能否排出尿液、能否产生尿意、能否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判断,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受损部位

    能否排出尿液

    能否产生尿意

    能否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A

    b

    不能

    不能

    不能

    B

    m

    不能

    不能

    C

    n

    不能

    D

    d

    不能

    不能

    不能

    A、A B、B C、C D、D
  • 10、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可能会启动“细胞因子风暴”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促使更多免疫细胞产生并聚集到感染部位,造成肺损伤等不良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激状态下,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息分子 B、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肾上腺分泌能力减弱 C、“细胞因子风暴”产生过程中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存在正反馈调节,导致机体稳态失调 D、病毒感染通过促进CRH的分泌作用于垂体,使肾上腺产生糖皮质激素增多,进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 11、如图是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模式图,该DNA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200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能量驱动下,酶①将DNA双螺旋两条链解开 B、酶②和酶③均沿模板链的5'端向3'端方向移动 C、甲、乙的合成结束前即可进行转录过程 D、该DNA连续复制3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5600个
  • 12、油菜物种甲(2n=20,AA)与乙(2n=16,BB)(其中A、B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B、因为甲乙和丁的基因频率已有较大差异,它们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C、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4或8个染色体组 D、丁自交产生的戊是可育的四倍体
  • 13、自然选择包括稳定性选择、分裂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等多种类型,如图所示。图中a表示进化的起点模型,b ~ d分别表示不同进化的结果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型 B、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c可能会形成两个新物种 C、三种进化类型的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桦尺蛾在工业污染前后的进化历程表示为a→b
  • 14、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m也能合成ATP B、性激素可以在图中f中合成 C、图中q是指线粒体外膜 D、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具膜的细胞器和核膜
  • 1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光照相同时间,30℃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5℃时相等
  • 16、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协同运输来吸收葡萄糖,这是一类特殊的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的电化学浓度梯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消化腔内的ATP为钠钾泵运输提供能量 B、钠钾泵的通道打开后可以运输Na+和K+ C、葡萄糖的吸收由Na+和K+浓度梯度提供动力 D、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不都是主动运输
  • 17、在探究萤火虫发光器发光原理的过程中,科学家进行了一个经典实验,甲组: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2mLATP制剂;乙组: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2mL葡萄糖溶液;丙组:捣碎的发光器+生理盐水+2mL蒸馏水,结果甲组能发出荧光,而乙、丙两组不能发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中,对照组是丙组,实验组是甲组和乙组 B、上述实验证明ATP是发光器发光的直接能源物质 C、ATP供能时,ATP中的两个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 D、ATP供能时,脱离下来的磷酸基团使荧光素发生磷酸化
  • 18、某科研团队通过转基因获得了一种大肠杆菌工程菌,成为监测残留在生物组织或环境中的四环素水平的“报警器”,其监测原理如图1所示,天然大肠杆菌不具备图1中所示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注:GFP蛋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出荧光。

    (1)、据图1分析,当环境中四环素水平较高时,大肠杆菌工程菌(填“能发出”或“不能发出”)荧光,理由是
    (2)、结合图2、3,构建含TetR基因和GFP基因的融合基因时,需要先在引物1的(填“3'”或“5'”)端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现将含TetR和GFP的融合基因导入图4所示的质粒中,请在图5中绘出最终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示意图(要求:①标出TetR基因和GFP基因及其转录方向;②标出有关限制酶切割位点)。

    (4)、为了确定重组质粒和大肠杆菌工程菌建构成功,可用PCR技术进行检测,PCR完成以后常采用来鉴定PCR的产物。个体水平的检测也可通过观察来进行鉴定。
  • 19、某自花传粉农作物的抗病与易感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高秆(易倒伏)与矮秆(抗倒伏)由等位基因B/b控制。调查发现,抗病植株均易倒伏,抗倒伏植株均易感病。为培育纯合抗病、矮秆植株,现选择抗病、高秆植株和易感病、矮秆植株杂交得F1 , F1均为抗病、高秆植株,F1自交得F2不考虑突变和致死,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为 , F1的基因型为
    (2)、甲研究小组发现F2中抗病、矮秆植株所占比例为9%。据此推测两对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为。该研究小组随机对F1产生的20个花粉的有关基因(A/a、B/b)进行PCR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花粉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与F1植株理论上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种类和比例相同)。结合图1分析,F2中抗病、矮秆植株所占比例约为9%的原因是

    (3)、乙研究小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D)导入到F2的抗病、矮秆植株中,并从中筛选出单一插入D基因的①、②、③三株植株,从①、②植株的自交后代中分别选择多株抗病植株,对其D基因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如图2(不考虑减数分裂时片段交换)。据下表分析,植株②的基因型是(用A/a、B/b、D表示)。若植株③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则其自交子代中,抗病、矮秆、抗虫植株所占比例为

    自交后代编号

    1

    2

    3

    4

    5

    6

    ①自交

     

     

     

     

     

     

     

    ②自交

  • 20、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含量正常或高于正常,而靶器官对其敏感性低于正常的一种状态。孕妇在妊娠期发生IR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极少数人可能发展为妊娠糖尿病(GDM)。为探究GDM的发生机制,检测了不同人群的血液指标,下表为部分检测数据。

    组别

    性激素含量(pmol/L)

    胰岛素含量(ng/mL)

    空腹

    服糖后1h

    服糖后2h

    服糖后3h

    GDM组

    71.67±5.32

    20.13±9.68

    83.39±25.56

    115.35±30.12

    80.02±24.67

    对照组

    56.82±5.51

    9.97±6.25

    89.62±26.13

    66.30±18.27

    34.61±13.38

    P

    <0.001

    <0.001

    0.220

    <0.001

    <0.001

    注: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有显著差异

    (1)表中的对照组人群应为。据表分析,孕期性激素含量与IR程度之间最可能的关系为。(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2)服糖一小时后,测得孕妇体温略有上升,可能原因是

    研究发现,SHBG是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游离性激素,抑制性激素与受体的结合。目前认为GDM的发生与SHBG分泌量有关,其相关关系如图。

    (3)综上表明,SHBG分泌(填“增加”或“减少”)会加剧IR程度,引发恶性循环导致GDM。其机理为
    (4)为避免GDM,请你提出一项简单易行的措施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