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经元可分为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性神经元能够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抑制性神经元能够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元a、b、c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抑制性神经元,a兴奋则会引起b、c抑制 B、若a为兴奋性神经元,a兴奋则会引起b、c兴奋 C、c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D、a和b释放的神经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
  • 2、人体产生的乳酸可在肝脏细胞内经乳酸脱氢酶的作用转变成丙酮酸。严重贫血患者乳酸生成量增加,会引起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乳酸脱氢酶 B、大部分机体细胞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严重贫血患者乳酸生成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机体供氧不足 D、乳酸可与内环境中的H2CO3、HPO42-等缓冲物质结合
  • 3、某生态系统地处空气稀薄、干旱且寒冷区域,由稀疏的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物为主,少量动物构成的脆弱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常见动植物有紫花针茅、扇穗茅、青藏苔草、棘豆、藏野驴、藏羚羊、白唇鹿、灰狼、棕熊等,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该生态系统中一匹因年老体弱被驱逐出狼群的灰狼因为经常到公路旁向过路的人类乞讨食物成为“网红狼”,而且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灰狼逐渐加入乞讨队伍。“乞讨狼”因容易获得食物而逐渐脱离原来的生态位,不再捕食植食动物,这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关注。

    (1)、该生态系统中紫花针茅等植物是生态系统基石的原因是 , 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原因有
    (2)、“网红狼”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营养级。人们长期投喂灰狼导致生态系统中藏羚羊数量增多的原因是
    (3)、对于投喂灰狼的现象,大多数人观点一:游客投食“网红狼”是献爱心,保护了老弱病残的灰狼,拯救野生动物;生态学家观点二:游客投食“网红狼”后生态系统仍然保持稳定。原因是藏羚羊等植食动物数量激增,啃食过多的植物,植食动物之间的竞争会;同时捕食者数量 , 捕食更多的植食动物。一段时间后,植食动物的数量会恢复或接近原来的水平。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力。还有生态学家提出了观点三:如果人类长期持续给灰狼投喂食物,可能会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土地沙漠化,依据是。这说明人类对生态系统最有效的保护是不去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
  • 4、红树林广布于部分地域沿海的潮间带(涨潮及落潮水位之间的滩涂),是周期性受海水浸淹的木本植物的统称。红树林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因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入侵,某地红树林面积日益缩小到32公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中的红树、贝类、甲壳类、鱼类以及多种水鸟共同组成的群体不能称为群落,理由是。若要对红树林群落进行整体研究,可以从等方面进行研究(至少写出两个)。
    (2)、不同潮间带的植物分布情况体现了群落的结构,导致植被镶嵌分布特征的非生物因素有(两点即可)
    (3)、某些红树植物的不定根为多孔动物海绵的生长提供稳固的生长基质,海绵的孔中生活着藻类植物,海绵给藻类提供保护和代谢废物,而藻类供给海绵氧气,藻死亡后也可作为海绵的食物。由此可知,这些海绵和藻类之间的种间关系为
    (4)、研究人员从外地引入了速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以控制互花米草蔓延,各林龄群落的相关特征见下表。

    红树林群落

    群落高度(m)

    植物种类(种)

    树冠层郁闭度(%)

    林下互花米草密度(株/m2

    林下无瓣海桑更新幼苗密度(株/100m2

    无瓣海桑群落(3年)

    3.2

    3

    70

    30

    0

    无瓣海桑群落(8年)

    11

    3

    80

    15

    10

    无瓣海桑群落(16年)

    12.5

    2

    90

    0

    0

    结合上述资料推测无瓣海桑能有效控制互花米草蔓延但不会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原因是

  • 5、坐果率是指作物在自然状态下雌蕊授粉后子房发育成果实数占总开花数的百分率。为提高农业生产时番茄的坐果率,科研人员以低坐果率的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坐果率的影响:在番茄花蕾期去雄并套袋,花开时用适宜浓度的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未授粉的雌蕊子房,等生长适宜时间,统计坐果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坐果率(%)

    组别

    实验处理

    坐果率(%)

    1

    未授粉

    0

    5

    GA3+4-CPA

    26

    2

    自然授粉

    56

    6

    PAC+4-CPA

    3

    3

    GA3

    25

    7

    PAC+4-CPA+GA3

    20

    4

    4-CPA

    24

     

     

     

    注:4-CPA为生长素类似物、GA3为赤霉素、PAC为GA3合成抑制剂

    (1)、未授粉、未实验处理的番茄坐果率是0,原因是 , 实验过程中将番茄去雄并套袋可以防止自花授粉,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2)、由实验结果可知:4-CPA或GA3单独处理均可提高番茄坐果率,此结论是由表中组实验得出。根据4、6组结果可推测,4-CPA能提高坐果率的机理是。此结论也可通过两组实验对比得出。
    (3)、研究员还同时检测了授粉与未授粉番茄雌蕊产生乙烯的速率,结果发现,未授粉番茄的乙烯生成速率大概稳定在每克鲜重250nl/h,而授粉番茄的乙烯生成速率在授粉两天后下降到每克鲜重5nl/h以下,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乙烯子房发育。请挑选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此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开花后未授粉番茄花、开花后已授粉番茄花、最适浓度乙烯利、蒸馏水、其他必备实验工具;

    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

    (4)、以上实验中所用到的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均需要施用最适浓度,在摸索最适浓度实验过程中均需现做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关键激素。胰岛素降血糖原理如图1所示,请依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

    (1)、人体血糖的主要来源是 ,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除了胰岛,神经系统还可通过控制(填两种内分泌腺名称)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2)、由图可知,细胞膜上GLUT-4的作用是。胰岛素发挥降血糖的作用机理如下:胰岛素首先与靶细胞膜上结合,经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据图分析其具体途径是:;另一方面可促进糖的利用和储存,图中的①②分别指过程。
    (3)、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高血糖的原理:
  • 7、长时程增强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与人的长时记忆有关。分别对突触前神经元进行低频刺激、强直刺激,产生的变化如图1、2所示。谷氨酸的回收过程需要神经胶质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参与。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中完成了的信号转变。
    (2)、若抑制神经胶质细胞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则可能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填“兴奋”或“抑制”)
    (3)、强直刺激后,突触前末梢释放大量谷氨酸,使突触后膜产生的动作电位加大,导致阻塞于NMDA受体通道中的Mg2+移出,进而使 , 最终导致突触处信号传输持久增强。
    (4)、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在神经元之间,具有神经元等功能。新的研究发现,当突触前膜兴奋时,一部分谷氨酸扩散到了邻近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的一种),作用于其上的非NMDA受体通道,导致贮存于胞浆中的D-Ser释放出来,然后结合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通道,从而与谷氨酸共同作用,激活NMDA受体通道。谷氨酸作用过强可加重帕金森病的症状。请你根据D-ser的作用机制提出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 8、烟草植株开花时会发出浓郁的花香,吸引烟草天蛾吸食花蜜传播花粉。烟草天蛾传粉的同时会在叶片上产卵,烟草植株叶片受到烟草天蛾幼虫啃食时,会产生并释放尼古丁吸引大眼长蝽前来捕食烟草天蛾幼虫。尼古丁还能驱除夜间活动的斜纹夜蛾,使它们不能在烟草植株叶片上停留产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烟草天蛾幼虫啃食烟草植株叶片的动作属于行为信息 B、烟草开花时散发浓郁的花香可以保障烟草种群的繁衍 C、烟草植株通过烟草天蛾幼虫吸引大眼长蝽属于反馈调节 D、利用尼古丁防治多种蛾类对烟草的破坏属于生物防治
  • 9、柠条是矮小的豆科灌木,因其根系发达而具有耐旱、抗风沙能力强的特点。某研究所在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初始为流动沙丘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研究不同树龄的人工柠条固沙林下草本群落的演替规律,发现林下草本植物由蒙古虫实等优势种逐渐发展为猪毛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柠条样地发生演替过程为初生演替,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猪毛蒿成为林下优势种的原因是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大 C、随着时间的推移,柠条和猪毛蒿等生物构成的群落将演替为森林 D、柠条用于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 10、植株矮化是指植株通过缩短节间长度或减少节数来降低高度的现象,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等方式实现。矮壮素(CCC)是一种季铵盐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抑制作物细胞伸长,但不抑制细胞分裂,能使植株变矮;叶色变绿,农业生产应用广泛。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苗株高、地上部茎叶鲜重以及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具有效果稳定的优点,但施用仍需考虑浓度、时间、部位、气候条件等 B、一定矮壮素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地上部分鲜重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C、矮壮素可使植株降低高度,在调节植物株高的作用方面与赤霉素相抗衡 D、高浓度矮壮素通过减少草莓茎的细胞数量实现植株的矮化
  • 1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血细胞容量与血浆容量的总和)和外周血管阻力等有关。当人体受紧张、惊吓和焦虑等因素刺激时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部分调节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能增强机体对Na+的重吸收能力 C、严重脱水时,细胞外液量减少,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减少 D、人摄入较多Na盐,会增大血容量,导致血压升高
  • 12、食物进入口腔后,刺激舌、咽部黏膜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脑神经传入至脑干的唾液分泌中枢,通过传出神经到达唾液腺。传出神经兴奋时释放ACh,作用于唾液腺细胞的M受体,使唾液腺细胞分泌功能加强,腺体血管舒张,腺体肌上皮细胞收缩,分泌唾液增多。关于该反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h作用于M受体后,腺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绝对值)先减小后增加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为舌、咽部黏膜神经末梢,效应器为唾液腺 C、唾液腺的血管和腺体肌上皮细胞分别受副交感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 D、食物刺激感受器进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味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 13、某农村曾经因过度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迟缓。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该村相继关停矿山、淘汰重污染企业,通过填土回埋,平整复绿,修复生态;通过修建拦水坝保障山底优质农田、山腰种植山楂等果树建成产业园、山顶恢复当地松柏种植,建立成“田园综合体”,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走出了新的发展之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废弃矿山的生态恢复关键在于土壤的回埋和植被的重建 B、废弃矿山的植被恢复要遵循先种草本后种木本植物的原则 C、生物组分增多,可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 D、矿山的修复要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遵循整体原理
  • 14、某草原因鼠害严重,造成草原对牛羊的承载量下降。为保护该草原的可持续发展,科研人员对该草原部分生物的能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如表数据表示相关的能量值(J/(cm2·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物

    植物

    猫头鹰

    捕食量(光合固定量)

    10000

    1000

    800

    200

    呼吸消耗量

    6000

    500

    400

    110

    粪便量

    ——

    130

    70

    20

    A、牛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870J/(cm2·a) B、猫头鹰的能量通过其尸体和粪便两条途径流向分解者 C、该草原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5% D、控制鼠的数量可以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 15、多层食物网是指大型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与该食物网所有生物体内及无机环境中的微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的统称。微生物食物网通过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嵌套在大型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通过影响大型宿主生物的健康和行为,改变大型生物的种群动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食物网的变化会对大型生物食物网产生连锁影响 B、植物——昆虫——蛙——蛇是一条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C、植食昆虫、蛙、蛇体内可能存在相同种类的微生物 D、多层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 16、蝗虫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有卵、幼虫和成虫三种虫态。每年5月份出现在草原,6至8月是草原蝗虫的危害盛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来预测其种群数量变化 B、蝗虫每年5月份出现在草原是草原群落季节性变化的体现 C、蝗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生态位会发生改变 D、不同高度的植被上蝗虫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 17、一位英国人在其澳大利亚的农场中放生了24只兔子,一个世纪后,兔子的数量超过6亿只(图中的m点),对本地生物造成极大的威胁。生态学家先后引入狐狸和粘液瘤病毒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兔子在a年内迅速繁殖的原因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没有天敌等 B、狐狸和粘液瘤病毒与兔子的种间关系分别为捕食和寄生 C、引入狐狸后,兔与袋鼠的数量变化显示狐狸也是袋鼠的捕食者 D、在对兔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应在种群数量超过m/2后进行
  • 18、高斯(Gause)将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分别饲养在含有芽孢杆菌的环境中,结果显示草履虫的种群增长曲线都呈“S”形,当将二者混合培养时,大草履虫种群数量快速减少,并在第16天接近灭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在富含芽孢杆菌环境中的所有的大草履虫种双小核草履虫构成一个种群 B、大草履虫数量的快速降低与出生率、死亡率和年龄结构以及性比等特征有关 C、若增大培养环境中芽孢杆菌的数量,种群K值一定会变大 D、混合培养时双小核草履虫对大草履虫种群密度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 19、光下生长的拟南芥存在抑制下胚轴生长、促进叶绿素合成等生理现象。无光条件下,拟南芥幼苗的下胚轴伸长、发育成表现为黄叶的黄化苗。该调控过程的分子机制如下图,细胞核中的SPA1-COP1为连接酶复合体,通过影响HY5因子的含量调控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通过吸收红光和蓝光来感知光信号 B、光敏色素被激活后,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入细胞核抑制HY5降解,促进幼苗去黄化 C、光照可能会抑制SPA1-COP1活性导致HY5积累继而激活有关基因的表达 D、光不仅给植物提供能量、还能通过信号转导影响特定基因表达使植物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 20、生长素从根尖分生区运输到伸长区,为探究根部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因素,研究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实验。图1表示生长素运输方向示意图,放大部分为一个细胞,图2表示正常植物和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根部大小对比及生长素分布对比(图中生长素浓度均低于根生长所需的最适浓度),图3表示植物分生区表皮细胞中PIN2蛋白的分布及含量,PIN2蛋白是生长素的输出载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1可知,生长素可从根部一个细胞的顶膜运往另一细胞的底膜 B、据图2可知,N蛋白缺失型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受阻 C、据图3可知,N蛋白促进生长素从细胞质和侧膜等部位向分生区细胞顶膜集中 D、N蛋白缺失型的植物细胞中,PIN2蛋白在细胞质中分布最多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