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B、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个体中储存的能量越少 C、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2、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爬行动物的表皮往往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B、草原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可以抵抗干旱 C、森林生物群落中的阴生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体积小,适合弱光生存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仙人掌在夜间吸收CO2 , 有助于减少水分散失
  • 3、过敏性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下图为过敏原引发过敏性哮喘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敏性哮喘等许多过敏反应一般不会遗传给后代 B、过敏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可直接引起平滑肌细胞收缩 C、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机体接触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的分布场所不同 D、B细胞受过敏原刺激后分泌的抗体会附着在肥大细胞表面
  • 4、激素有多种类型,作为“化学信使”,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通过细胞的信号传导来调节细胞代谢,下列有关激素的作用特征叙述错误的有(       )
    A、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只能与靶细胞进行接触,诱导靶细胞产生新的生理活动 B、胰高血糖素可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 C、同一种激素对不同的靶细胞或受体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D、激素产生的效应只有及时终止,才能保证靶细胞不间断接收信息,适时产生精确的调节功能
  • 5、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而恢复力稳定性高 B、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采用散射光照射生态缸会提高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 D、信息传递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双向传递,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6、下图是该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单位为kJ/(m2·a)],据图回答错误的是(       )

    A、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途径为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 B、图中A代表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总和 C、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肉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7.5kJ/m2a , 能量从生产者传递到植食动物的效率为12.73%
  • 7、长白山海拔5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500~1100米为针阔混交林,1100~1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1800~2100米为亚高山草甸,21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草甸。关于长白山不同海拔高度段间的植物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由海拔差异引起的群落垂直结构 B、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由地形起伏引起的群落水平结构 C、从山顶到山麓的群落分布属于由简单群落到复杂群落初生演替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主要由温度和湿度的差异引起
  •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物理信息 B、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通过人工遮光或补光,控制作物光周期,以达到作物早熟、高产的目的
  • 9、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B、在生物群落中,各种群间生态位重叠越多,越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C、根据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 D、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与栖息空间有关
  • 10、下列有关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照的年节律变化是一些动物迁徙的影响因素,可以影响种群的迁入、迁出 B、昆虫的孵化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倒春寒的低温会影响春天昆虫种群的孵化率 C、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在干旱时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都会下降 D、某些昆虫在遭受寒流时无论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可能死亡
  • 1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记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取样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的菌体
  • 12、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 ,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的种类和激素处理时间的长短 B、在B组中,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IAA单独处理的2.89倍 C、A、B两组的实验结果表明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本身含的生长素低 D、离体茎芽对GA3和IAA的敏感性与组织的幼嫩程度正相关
  • 13、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都受到内源激素和外界环境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瓜茎端的赤霉素与脱落酸比值高有利于雌花分化 B、光敏色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分布在叶肉细胞中,可以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 C、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浓度比值高时能诱导根的分化 D、菊花是自然条件下深秋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使其提前开花
  • 1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甲、乙、丙都能识别抗原 B、每个成熟的甲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MHC复合体匹配 C、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细胞甲,由细胞甲受到抗原刺激与淋巴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 D、细胞丙可以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种肽段
  • 15、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及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人体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细胞来实现的

    ②巨噬细胞吞噬抗原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③抗原呈递细胞可将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B细胞,使B细胞激活

    ④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参与过敏反应

    ⑤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⑥某患者被确诊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自稳功能低下有关

    A、②③④⑤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 16、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处受到适宜刺激后,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为a→b C、图乙中的t3时刻,对应图甲中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的峰值电位的大小都主要与膜内外K+的浓度差有关
  • 17、人体的内脏活动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不同作用,与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不同类型有关 C、人体内所用内脏器官同时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D、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导致膀胱缩小
  • 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等现象,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会加快下丘脑中呼吸中枢的调节活动 B、该患者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若使用药物抑制对水的重吸收过程,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D、该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蛋白质
  • 19、猎豹是奔跑速度最快的陆地哺乳动物。尽管猎豹的数量曾经很多,但如今野外只剩下8000头左右,这使它成为非洲最濒危的猫科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猎豹等猛兽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相比于标记重捕法,该方法优点有:(答1点)。
    (2)、猎豹和叉角羚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在长期的追逐和逃跑的过程都进化出了快速奔跑的能力,这是猎豹和叉角羚两种物种的结果。
    (3)、幼崽的低成活率是猎豹濒危的原因之一。在猎豹幼崽的死亡原因中,占比最高的就是其他食肉动物的猎杀,其他肉食动物作为(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猎豹种群的数量,主要影响了猎豹种群的从而影响了猎豹的种群密度。
    (4)、调查发现,猎豹的栖息地严重碎片化,这会导致被阻断,造成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绝。结合以上信息,保护猎豹的根本措施是 , 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 20、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是棉花种植优势产区。根系是棉花良好发育的基础,科研人员在棉花发芽后的第6天,把外源生长素IBA和外源细胞分裂素KT按一定浓度配制到5%的琼脂中,均匀涂抹在下胚轴与根交接处。在25±1℃、每天光照10h条件下培养。5天后观测主根生长、侧根发生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处理/mg/L

    主根长度/cm

    单株侧根数

    CK(空白对照)

    8.0

    20.0

    IBA0.5

    7.0

    23.3

    IBA1.0

    7.5

    25.1

    IBA2.0

    7.2

    25.0

    IBA5.0

    7.0

    29.0

    IBA2.0+KT0.5

    7.8

    32.1

    IBA2.0+KT1.0

    7.6

    29.2

    IBA2.0+KT5.0

    9.8

    26.0

    KT0.5

    8.4

    20.1

    KT1.0

    8.5

    19.2

    KT5.0

    8.6

    14.2

    KT15.0

    8.4

    9.2

    (1)、据表分析,KT与IBA分别使用时对主根伸长的作用效果表现为 , 联合使用时对侧根发生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侧根在离根尖一定距离处才能发生,说明侧根生长受到主根生长的(填“促进”或“抑制”),根系因而表现出优势。
    (2)、棉纤维长度直接影响纺织品的品质。棉花GhMYB4基因参与调控棉纤维长度,为了研究GhMYB4基因影响棉纤维长度的具体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棉花植株以及GhMYB4基因沉默型棉花植株分别用清水、IAA处理三周,测量其棉纤维长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据图分析,GhMYB4基因对棉纤维长度起到(填“促进”或“抑制”)作用。推测GhMYB4基因影响棉纤维长度的机制可能是(答2点)。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