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随着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迅猛发展,用引进的良种奶牛大量、快速繁殖满足了我国对奶类的大量需求。下图表示畜牧业生产上培育某种优良种牛的两种方法,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方法I、Ⅱ培育优良种牛E和F的本质都是有性生殖 B、方法I中B牛的卵子需培育到MⅡ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C、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可作为受精的标志 D、方法I、Ⅱ获得的胚胎通常需培养至囊胚阶段再移植入D牛的子宫内 -
2、酒曲中纷繁复杂的微生物可将谷物中的淀粉降解为葡萄糖,并进一步发酵形成酒精等代谢产物。《尚书·说命》中记载,“若作酒醴,尔惟曲糵”。曲糵,即为酒曲的最早记录,指发芽、发霉的谷物混合物。下列对传统白酒制作工艺的分析,错误的是( )A、传统酒曲微生物种类多,发酵中不易产生杂菌污染 B、发芽的谷物、酒曲中的部分微生物可产生淀粉酶 C、传统酿酒工艺中使用的曲糵含有酵母菌等微生物 D、将老曲、新谷物混匀,可在通风条件下制成酒曲
-
3、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对一对相对性状产生的分离现象给予解释和验证,得出分离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不包含( )A、假说—演绎法 B、归纳法 C、构建模型 D、同位素标记法
-
4、生物在繁衍过程中,既保持遗传的稳定性,又表现出遗传的多样性。下列生命活动与遗传稳定性相关的是( )A、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精子的形成丢弃了大部分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 C、减数分裂I的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受精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
5、2024年10月27日,成都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选手的参与。剧烈运动会导致运动员机体内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相对于赛前,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A、大量产热使体温急剧升高 B、血液中CO2浓度升高,呼吸加快 C、血浆含有乳酸,pH呈酸性 D、大量排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6、人的骨髓中有许多保留着分裂和分化能力的造血干细胞,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补充到血液中去。下列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能力,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成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内具有相同的核酸 C、细胞分化是因为部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要受基因的调控
-
7、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依靠氧化分解细胞内的有机物提供能量,该过程中细胞大量吸水,以保证新陈代谢的速率。下图为某种子萌发时吸水和呼吸方式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子萌发的第Ⅰ阶段,种子快速吸水,呼吸速率上升 B、种子萌发的第Ⅱ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C、种子萌发的第Ⅲ阶段,氧化分解供能的物质不只有糖类 D、种子萌发过程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8、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人类红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并利用朗缪尔和布洛杰特发明的实验装置,将其铺展在水面形成单分子层,经过测量发现,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红细胞总表面积的2倍。欲在实验室重做该实验并得到预期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酵母菌替代人类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B、可用其他适合的有机溶剂替代丙酮作为提取液 C、单分子层中脂质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是实验的误差来源之一 D、准确测量单分子层面积和红细胞总表面积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
9、研究表明,低氧应激、线粒体呼吸酶抑制剂等会使线粒体受损,受损的线粒体通过由内质网等结构组成的自噬系统靶向转运至溶酶体进行降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采取差速离心法分离线粒体 B、低氧应激不会抑制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C、受损的线粒体自噬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D、靶向转运线粒体的过程需要膜上的蛋白质参与
-
10、聚龙科学中学的某生物小组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的复原实验,下图为三次观察后,小组成员画出的细胞模式图。甲图为实验前的细胞形态;乙图为滴加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后,看到的细胞形态;丙图为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形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与实验前(甲)相比,⑤的颜色变 , 其吸水能力 , 细胞体积。说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0.3g/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如果把图乙中的细胞看作渗透装置,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它由图中(用乙图中的序号填空)构成,①是 , ⑤是。(3)、有位同学拿了一瓶没有标签的溶液X做实验,植物细胞呈现乙图所示形态后,发现在没滴加清水的情况下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如图丙),你觉得这瓶没有标签的溶液X可能是什么?A、清水 B、甘油 C、淀粉 D、台盼蓝(4)、小组成员将蔗糖溶液和溶液X分别浸泡实验材料,观察细胞并记录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丁。在2min后,处于溶液X中细胞的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溶质浓度 ,导致细胞吸水。(5)、如图丁,在1min后,处于蔗糖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将。要使该细胞快速复原,应将其置于中。(6)、如果将0.3g/mL蔗糖溶液浓度换成1g/mL(高浓度),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但滴加清水后,却没有复原,小组成员分析原因,可能是高浓度蔗糖溶液导致细胞而死亡。 -
11、图1表示某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中A、B、C、D、E为细胞结构,标记的亮氨酸(简写为—leu)参与图2过程合成了物质—X。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图1中的结构6与图2中所示结构中(填字母)相同,其功能是。(2)、若合成的蛋白质是分泌蛋白,需要图2中(填字母)高尔基体的参与,在此过程中其功能是 , 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变化是。(3)、图2中—X的合成过程中B与C之间,C与D之间通过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该结构可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排出细胞,此种物质运输方式称为 ,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为。(4)、虽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等都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由细胞膜分泌出去,但其控制中心是 , 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 , 他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
12、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需要用(电子/光学)显微镜观察,若B是高等植物细胞,其细胞内不应该有[ ](细胞器)。(2)、A、B细胞都有的单层膜细胞器是(填序号),都有的双层膜细胞器是(填序号)。(3)、若A是人的肌肉细胞,其含RNA的细胞器是[ ]和[ ]。(4)、油菜花瓣细胞中除①外,一定不存在的细胞器是[ ];其细胞中存在色素的细胞器是[ ]。 -
13、如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d、e代表小分子,A、B、E代表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E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E是 , 若E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E是。(2)、F是 , 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含有,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3)、图中的?处是指元素。b脱水缩合过程中会形成水,此过程发生在(填细胞器名称)。(4)、酸奶制作中,利用了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发酵技术,双歧杆菌中的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种类数为。 -
14、下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表示自由扩散,曲线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图甲中曲线b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
15、某同学利用洋葱细胞在硝酸钾溶液中进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实验时,观察到某时期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状态细胞B区域颜色将逐渐变深 B、与实验前相比,该状态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C、该细胞可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D、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浓度与初始浓度相等 -
16、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染色体 B、组成核糖体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均发生在核仁中 C、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的通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相同的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17、如图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单细胞藻类,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段,发现有一段可以再生成完整伞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段中均含有染色质 B、能再生成完整伞藻的是③段 C、a上有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c是遗传信息库,是伞藻代谢中心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18、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选用藓类叶、黑藻叶或者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构成,胞质环流是细胞骨架运动的表现之一 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D、细胞质是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
19、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中心体,仅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体内 B、②是线粒体,均匀分布在所有动物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③是高尔基体,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运输 D、④是内质网,单层膜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 -
20、以下关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A、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了上万次通透性实验,证明细胞膜是磷脂构成的 B、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呈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认为细胞膜是动态的结构 C、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历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 D、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