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丘脑是间脑的组成部分,是调节内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的中枢。如图所示为下丘脑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下丘脑产生两类信息分子来调节机体生命活动,从而实现内环境稳态。
    (2)、若图中“信号刺激”为血糖浓度过高,则正常情况下,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会增加,该激素促进机体降血糖的机制是(答出2点即可)。该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测,原因是
    (3)、抗利尿激素是由产生的,除了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盐平衡外,还能使全身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升高血压。这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4)、急性肠胃炎常伴有发烧畏寒的症状,患者体温升高过程中其产热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及时就医后,患者体温开始下降并恢复至正常。体温下降期间患者的感受器兴奋;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皮肤和汗腺分泌增加等。
  • 2、间作(指高矮不同的作物间行种植)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种常见模式。为选择适合间作的大豆品种,某研究小组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同时对“玉米一大豆间作”模式做了相关探究,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大豆品种

    种植方式

    叶绿素a含量:/mg·dm-2

    叶绿素b含量/mg·dm-2

    叶绿素a/b

    净光合速率/μmol·m-2·s-1

    单株产量/g

    品种1

    单作

    3.681

    0.604

    6.094

    19.06

    13. 54

    间作

    2.249

    0.925

    2.431

    16. 39

    4. 90

    品种2

    单作

    3.587

    0. 507

    7.075

    20. 08

    20. 25

    间作

    2.004

    0.946

    2.118

    16.63

    13.61

    (1)、据表分析,与单作相比,间作模式下造成大豆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间作模式的品种1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不显著,而单株产量下降显著,最可能的原因是 , 玉米一大豆间作的土地一般不需要施用氮肥,原因是
    (2)、实验结果表明,比较适合与玉米间作的大豆品种是 , 判断的依据是
    (3)、图是某作物(大豆或玉米)间作和单作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株该作物吸收CO2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时各农作物间的株距相同)。该作物很可能是。光照强度为a时,无论间作还是单作,该作物的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3、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伴X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有较大概率由正常基因突变引发,基因诊断对于靶向DMD基因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图是某DMD家族系谱图,Ⅲ-1由于7岁时已经死亡现在无法获得其标本,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确认Ⅲ-1得病原因,应取其母亲的基因进行测序 B、经检测发现Ⅱ-1无DMD基因,则Ⅲ-1的DMD基因来自Ⅱ-2 C、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基因,则Ⅲ-2为DMD患者的概率为1/8 D、经检测发现Ⅱ-3含有DMD基因,若Ⅲ-2为女性,则建议终止妊娠
  • 4、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萨顿研究蝗虫的有丝分裂过程,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使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 5、某课题小组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分别用三种不同波长的光对温室中的植物进行了补光实验,补光的光强度均为150μmol·m-2·s-1 , 采用冷光源补光,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并设置一对照组(CK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目的是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温室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B、采用冷光源补光是为了避免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造成干扰 C、结果表明680nm补光组的CO2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他补光组 D、若10:00时突然停止光照,此时植物有机物的合成立即停止
  • 6、“清沟泠泠流水细,好风习习吹衣轻。四邻蛙声已合合(象声词),两岸柳色争青青。”以下对该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
    A、调查溪边柳树种群密度时,一般不用五点取样法 B、蛙声是该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对种群繁衍起重要作用 C、蛙、柳树等生物种群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 D、诗中鸣蛙青柳带来的美感是生物多样性价值中直接价值的体现
  • 7、2022年2月,我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获得了全世界的好评。冬天,人们从室内到室外看滑雪比赛时,机体不会发生的生理反应是(       )
    A、通过神经调节,某些肌肉收缩加强 B、面部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 C、耗氧量增多,细胞呼吸增强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 8、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原型是国宝大熊猫。它们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如今的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熊猫食性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C、对大熊猫尿液成分分析,可能检测到生长素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 9、2021年5月《自然》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线粒体分裂的新发现,当线粒体出现一些异常,线粒体会在分裂过程中,把末端的一部分分裂出去,顺便把“异常”带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分裂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线粒体分裂过程中可通过自身分解葡萄糖来获得能量 C、线粒体分裂出现的异常部分可能会被溶酶体水解清除 D、骨骼肌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分裂可能更活跃
  • 10、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症患者,分不清所有颜色 B、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C、红绿色盲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女性色盲患者,其儿女一定患色盲
  • 11、秀丽隐杆线虫是研究细胞分裂、分化非常重要的模式生物。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的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时可产生A和B两种细胞。其中,A细胞历经3次分裂后产生的C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32个细胞中,有13个细胞死亡,其他细胞均在幼虫中发育为环神经节细胞。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卵裂时产生的A、B两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含量一定完全相同 B、死亡的13个细胞应是基因调控下的程序性死亡 C、A细胞与幼虫环神经节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完全相同 D、C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后代去向多样,体现了C细胞的全能性
  • 12、脂质是生物体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脂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一定含有C、H、O、N、P元素 B、细胞生物一定含有脂质,非细胞生物一定不含脂质 C、有些脂质可以起调节作用,有些脂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D、脂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的直接参与
  • 13、双表达载体是一种能够在同一载体上同时表达两个或多个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工具。研究人员构建了含人工合成重组Bt抗虫基因(Bt)和草甘膦(一种除草剂)抗性基因(M12)的植物双表达载体p,并培育出双抗性的转基因烟草,其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选用农杆菌的原因是其含有
    (2)、植物双表达载体p构建过程中需使用多种酶,酶②由(填限制酶名称)组成。
    (3)、在过程⑤中烟草细胞的筛选培养过程依次使用了3种培养基:培养基Ⅰ(MS+6—BA+NAA)、培养基Ⅱ(MS+6—BA+NAA+0.03 mmol/L草甘膦)和培养基Ⅲ(MS+NAA+0.05 mmol/L草甘膦)。其中6—BA为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NAA为生长素类调节剂。3种培养基中均加入了3%的蔗糖,其作用是(答出2点),除提供营养物质外,培养基Ⅲ的功能是
    (4)、如图2为转化植株PCR扩增结果,片段甲和片段乙是从Bt和M12上扩增的片段,结合培育过程推测,片段是从M12基因上扩增到的DNA片段,理由是

    (5)、上述转化植株还需在个体水平上做检测。
  • 14、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建立了“红树林滨海湿地一体化生态修复体系”,通过原创技术完成地埋管道、地下养鱼、地上种红树,尤其是纳潮生态混养池塘将海水引入内陆池塘,在同一个水体中同时养殖多种水生生物,使滩涂养殖与红树林生长并存。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适应间歇性潮水浸淹的特殊生境,红树林演化出了支柱根等特殊结构,支柱根对红树林植物的作用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较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 , 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原因是
    (2)、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固定并储存CO2的能力较强,主要原因是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固定的碳量大于作用释放的碳量。
    (3)、为减弱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红树林生态混养塘中设置浮床植物,其根部能吸收水体中的 , 同时分泌物能抑制藻类的生长,这主要体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4)、设置“纳潮生态混养塘”,利用“潮汐”驱动红树林地埋管道内养殖水体的流动,其意义在于(答出两方面),从而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推动了当地渔业经济发展。
  • 15、水稻(2n=24)是自花传粉的二倍体作物,研究发现水稻1号染色体上的D基因是与耐高温相关的基因,D基因功能完全缺失的水稻对高温敏感。某科研团队以野生型水稻的D基因敲除突变体(D基因缺失2对碱基,功能丧失)为材料,通过辐射诱变筛选到两个表型回复到野生型的突变体(1和2)品系,且这2个耐高温品系均能稳定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回复突变体有两种:①突变的碱基序列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序列;②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从而部分恢复原来的表型。可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确定这2个品系的回复突变体类型。
    (2)、该科研团队利用敲除突变体、1品系、2品系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结果表明,回复突变体1品系、2品系表型由对基因控制。

    (3)、为进一步探究1品系和2品系的回复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可将进行杂交,若子代表型 , 则说明1品系和2品系的回复基因为等位基因。
    (4)、通过某种基因定位技术,科研人员确定了1品系的回复基因位于水稻11号染色体上。将野生型水稻与1品系杂交,得到F1 , F1自交得到F2中的表型及比例为
  • 16、研究发现,鱼油中的EPA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内脂肪代谢,进而起到辅助降血脂的作用。而血脂下降后,可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使其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为探究EPA对血糖调节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答出2种)等。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人体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升高,这种调节方式属于
    (2)、三组小鼠均口服大量葡萄糖后,甲组为野生型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据图分析,丙组的小鼠类型应为 , 对其实验处理为 , 则可证明饮食中添加EPA能降低血糖。
    (3)、若想证明饮食中添加EPA增强了小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17、广西的九里香是我国重要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科院研究人员对九里香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进行研究(部分实验条件及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种子含水量(%)

    温度(℃)

    发芽率(%)

    1

    38

    25

    94.00

    2

    20/30

    100.00

    注:20/30是夜间20℃、白天:30℃。

    (1)、种子萌发初期,因种皮的存在,O2不容易进入种子内部,呼吸方式以为主,此时产生CO2的场所是。在突破种皮后,其主要呼吸方式发生改变,从物质角度分析,该呼吸方式的特点有(答出2点)。
    (2)、据表可知,在条件下,九里香种子的发芽率最高。研究发现九里香开花后77 d,种子的含水量降至3%,所以要在一定的降水之后播种的原因是
    (3)、若九里香种子萌发过程中遭遇低温,其萌发出苗的时间会延长,从能量供应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18、家蚕为ZW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蚕体有无斑纹受等位基因A、a和B、b的控制,已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利用两种纯合无斑纹家蚕甲、乙进行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ZW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杂交

    F1表型

    实验1

    甲(♂)×乙(♀)

    均为有斑纹

    实验2

    甲(♀)×乙(♂)

    雄性为有斑纹、雌性为无斑纹

    A、根据实验2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 B、实验1中甲的基因型是aaZBZB , 乙的基因型是AAZbW C、实验1的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无斑纹雌性比例为1/4 D、实验2的F1雌雄个体交配,F2中有斑纹:无斑纹=3:5
  • 19、当动作电位到达前神经元的末端时,Ca2+进入细胞,Ca2+浓度的增加会触发突触小泡向质膜的运动,从而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上VMAT2转运蛋白负责去甲肾上腺素(单胺类)的转运,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若神经中枢功能改变,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异常,会使血压升高,继而导致高血压(注:TBZ是一种交感神经抑制类降压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在突触前神经元受到刺激时才能合成并转运至囊泡储存和释放 B、紧张时,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解除对肠道蠕动的抑制 C、降低突触前神经元上转运蛋白M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血压 D、TBZ可抑制VMAT2的功能,使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减弱交感神经活动
  • 20、FTO蛋白可擦除N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饰,避免mRNA被Y蛋白识别而降解,从而提高了鱼类的抗病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Y蛋白能识别甲基化修饰的N基因mRNA B、mRNA甲基化会影响其转录 C、mRNA甲基化后所含密码子序列改变 D、N基因表达会降低鱼类抗病能力
上一页 188 189 190 191 19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