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入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其观点之一 B、细胞学说是基于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形成的理论 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说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
2、草莓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独特风味而成为深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与其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科研人员研究草莓植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1)、草莓叶肉细胞中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具体分布场所是。图中的B点时,草莓的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产生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限制E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写两点)。(2)、为研究富氢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以田间种植的某品种草莓为研究材料,在提供地表水(Con)和富氢水(HRW)的条件下探究了富氢水对草莓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叶片干重/g
叶绿素含量/
(mg·g-1)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气孔导度/
(μmol·m-2·s-1)
胞间CO2浓度/
(μmol·m-2·s-1)
Con组
0.26
1.25
12.2
0.15
239
HRW组
0.41
1.43
15.1
0.19
239
①实验室常用提取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其原理是。HRW组叶绿素含量增加,其吸收可见光中的的功能增强,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增加。
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HRW(填“是”或“不是”)通过影响气孔开闭来促进光合作用的,理由是。
-
3、TMEM175蛋白是存在于溶酶体上的膜蛋白,该蛋白质发生变异会引起溶酶体pH的改变(如图所示),从而影响溶酶体的功能,使机体代谢出现异常。请回答下列问题。(1)、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分布方式有:。TMEM175蛋白的合成过程与分泌蛋白,如抗体的合成、运输等过程相似,需要(写两种)等具膜细胞器的参与。但TMEM175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不同,其中与多肽有关的原因是。(2)、溶酶体内pH一般较细胞质基质低,根据图1判断,H+通过膜上的H+转运蛋白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为 , TMEM175蛋白发生变异后,溶酶体内pH会进一步降低,结合图2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不会被这些水解酶分解的可能原因是(写一点)。(3)、TMEM175蛋白变异会引起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主要因素。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其致病机理:。
-
4、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内生存的细菌,该菌能够引发胃癌等疾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Hp与人体胃壁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Hp。(2)、Hp含有较强的脲酶活性,可将尿素分解为氨气和二氧化碳。而人体细胞中不含脲酶。
①已知脲酶不含P元素,脲酶的化学本质是(填物质)。
②临床上常用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14C尿素呼气试验的检测原理及过程:检查对象服用14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定时间后收集检查对象呼出的气体,通过分析呼出气体中 , 即可判断检查对象是否存在Hp感染以及感染的数值指标。
③已知13C是一种稳定核素,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时,可能会出现(填“假阴性”或“假阳性”)。14C具有一定放射性,但无杀菌作用。(“阴性”“阳性”表述常见于实验室生化结果检查的描述。在医学检查中,阴性代表正常,阳性代表患病或者感染。)
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与13C尿素呼气试验相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的优缺点分别是。
(3)、研究表明Hp可通过口—口、粪—口等方式传播,请为生活中预防Hp的感染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5、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质含量丰富,是谷物类种子的4~5倍。研究者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斐林试剂一般用来检测大豆种子中是否含有。在只有斐林试剂(甲液、乙液)、蒸馏水及一些实验室常用器材的条件下,若想检测大豆种子匀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然后进行蛋白质的鉴定。(2)、大豆种子萌发后进入幼苗期时对氮元素的需求量较大,需要与其共生的根瘤菌帮助固氮,原因是大豆植株合成的(写三种)等物质会影响光合作用。(3)、大豆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的呼吸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大豆种子在开花第20天的呼吸速率最大,此时测得种子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若大豆种子的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则此时大豆种子细胞内消耗O2和产生CO2的具体场所分别是 , 葡萄糖中的能量去向是。
②大豆种子成熟的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种变化有利于。
-
6、金银花不仅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提高金银花产量,某实验小组对三种金银花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15时黄花金银花与京红久金银花的CO2固定速率相同 B、7时红花金银花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从图中可以看出,限制金银花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 D、金银花在9时后出现净光合速率下降,可通过补充CO2来缓解这种现象
-
7、巴黎奥运会上,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中国队游出了3分27秒46的惊人成绩,打破了美国队在这个项目上40年的垄断,成功获得金牌。下列关于运动员们在100米混合泳接力赛中的生理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葡萄糖主要在线粒体中被氧化分解 B、剧烈运动时,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供给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C、剧烈运动时,腿部肌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剧烈运动时,葡萄糖生成乳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8、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移动到细胞膜附近时,细胞膜会形成管状的收缩丝将受损线粒体包裹,细胞在运动的过程中收缩丝向细胞外凸出,最后脱落,从而将受损的线粒体排出细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排出受损线粒体的方式属于胞吐,与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无关 B、排出线粒体的过程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 C、将受损线粒体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排出细胞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D、受损的线粒体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处理后,有些物质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
-
9、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步骤
分组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①加样
0.5mL
0.5mL
C
②加缓冲液/mL
1
1
1
③加淀粉溶液/mL
1
1
1
④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
注:“+”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A、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 B、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控制pH C、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白粒小麦 D、延长保温时间,红粒管和白粒管的显色结果可能相同 -
10、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可用α、β和γ表示(A-Pα~Pβ~Pγ)。研究人员将32P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1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胞内的ATP,测得其放射性强度与注入的32P标记磷酸几乎一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推测分离得到的ATP中的α、β和γ均会被32P标记 B、图中的“A”与ATP结构简式中的“A”的化学成分相同 C、ATP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原料 D、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
-
11、细胞外空间的蔗糖分子能够通过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逐步汇入主叶脉并运输到植物体其他部位。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如图所示。下列对相关物质的分布和运输分析正确的是( )A、H+通过H+泵和SU载体进出SE-CC的方式相同 B、细胞外空间的蔗糖浓度一般比SE-CC蔗糖浓度低 C、蔗糖水解后不能参与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合成 D、抑制SE-CC中ATP酶的活性,不影响蔗糖分子进入SE-CC
-
12、植物细胞被某好氧型致病细菌感染后会发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诱导子与植物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致病细菌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不同,且都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致病细菌与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的合成均与核仁有关 D、被感染后,Ca2+进入细胞,促进抗毒素、水解酶的合成,提升植物抗病性
-
13、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包括相关酶)、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进行了下表所示5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①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
②
葡萄糖溶液+酵母汁
+
③
葡萄糖溶液+A溶液
-
④
葡萄糖溶液+B溶液
-
⑤
?
+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A、组别⑤“?”处的实验处理为: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 B、组别②的实验结果表明酵母汁中含有乙醇发酵所需的酶和小分子、离子 C、组别③、④无乙醇生成是因为A溶液和B溶液中缺少乙醇发酵的酶 D、实验结果表明,起辅助发酵的小分子、离子存在于酵母汁和B溶液中 -
14、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取自某人的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如图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下降 B、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培养液中的尿素可能是肝细胞通过代谢产生的 D、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脂肪、必需氨基酸等物质
-
15、Remorin蛋白(简称R蛋白)是陆生植物特有的膜蛋白,能够调控胞间连丝的通透性,阻止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侵染。水稻条纹病毒(RSV)能够干扰R蛋白对细胞膜的定位,从而打开胞间连丝,快速在细胞间移动,使水稻患条纹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高等植物相邻细胞间无法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交换 B、信号分子通过胞间连丝时,需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C、水稻条纹病毒相比细菌、真菌更不容易通过胞间连丝 D、抑制水稻条纹病毒对R蛋白的干扰,可预防水稻条纹病的发生
-
16、信号肽假说认为,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并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3H标记氨基酸的羧基可追踪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 B、消化酶等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游离态核糖体与附着态核糖体 C、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信号序列与SRP、SRP与SRP受体的识别 D、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
17、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重要因素 B、变形虫的摄食活动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是因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但膜中的蛋白质一般不能运动 C、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由磷脂和蛋白质,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的“尾部”朝上,“头部”朝下
-
18、生物体内的功能蛋白大多为水溶性蛋白,该类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亲水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疏水基团分布在分子内侧。该类蛋白质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并出现凝聚现象。下列对功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热会导致该类蛋白质的部分肽键发生断裂 B、该类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该类蛋白质变性后侧链基团的分布发生了改变 D、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直接为人体细胞提供该类蛋白质
-
19、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引起人肺炎的微生物,但两者引发肺炎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C、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有关 D、肺炎链球菌和肺炎支原体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这体现两者的统一性
-
20、人体皮下的胆固醇经适度紫外线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D3(VD3),下列有关胆固醇和维生素D3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D3、胆固醇都属于脂质 B、胆固醇是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C、胆固醇代谢障碍可能会引起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 D、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缓解维生素D3缺乏引起的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