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原理、方法及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防止葡萄糖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而干扰对酒精的检测,可同时加入斐林试剂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解离后细胞死亡导致无法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长短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与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实验中的酒精都有冲洗作用 D、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叶绿体的运动和双层膜结构
  • 2、研究发现癌细胞线粒体外膜上的D蛋白磷酸化增强,会引起癌细胞线粒体嵴密度增大,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含量降低等相应变化,癌细胞可通过上述变化调控代谢以适应其增殖速度快、代谢旺盛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蛋白磷酸化可使癌细胞线粒体分解葡萄糖的速率增大 B、D蛋白磷酸化增强时细胞耗氧量和NADH产生量均增加 C、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生成少量ATP D、抑制D蛋白的磷酸化癌细胞内的乳酸生成速率降低
  • 3、细胞膜膜蛋白的70%~80%为整合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均为跨膜蛋白,其肽链可一次或反复多次穿越膜脂质双层,在结构上可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质内结构域等三个组成部分,具有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时,此物质首先要与整合膜蛋白结合 B、某些整合膜蛋白胞质内结构域的疏水区域具有催化作用 C、整合膜蛋白的存在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D、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氨基酸可追踪膜蛋白的合成与运输途径
  • 4、乳糖操纵子是大肠杆菌中一个经典的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该系统在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乳糖操纵子调控结构基因表达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会优先利用葡萄糖,同时添加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早期大肠杆菌主要是利用(填“①”或“②”)途径调控结构基因。当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消耗完,大肠杆菌开始利用乳糖进行自身代谢,此时乳糖作为为大肠杆菌提供营养,阻遏蛋白主要与结合,从而调控结构基因表达。
    (2)、研究人员对传统乳糖操纵子的阻遏蛋白进行分子内的光控化改造,利用蓝光可以改变阻遏蛋白的结构,如图1。用蓝光照射时,GFP基因的表达情况是。根据该原理,研究人员构建了如图2基因表达载体,除未标出终止子外,该表达载体缺少的结构是

    (3)、为验证阻遏蛋白光控化改造后的调控效果,研究人员用野生型大肠杆菌、IPTG(诱导物)、光控化改造后的大肠杆菌进行验证实验,请完成以下表格中4组实验的设置情况,表格里填“-”和“+”分别表示不处理和处理。

    处理

    组别

    1

    2

    3

    4

    野生型大肠杆菌

    光控化改造后的大肠杆菌

    IPTG





    蓝光





    (4)、为验证阻遏蛋白光控化改造后的空间控制效果,将光控化改造后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培养基上,蓝光环境下用三角形遮光板遮挡培养基(如图),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描述紫外灯下培养基的实验现象。若用成功转化后的大肠杆菌构建其他形状的荧光图案,需要进行的调控是

    培养基遮光示意图(黑色区域为退光区)

  • 5、为研究睡眠缺失致死机制,研究人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睡眠剥夺处理,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长时间睡眠剥夺后,小鼠会出现多器官衰竭。临床上,多器官衰竭往往伴随着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研究人员对睡眠剥夺小鼠的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据图推测的结论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会随着 , 细胞因子具有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会表现出正反馈调节,导致免疫系统 , 引发多器官衰竭。

       

    (2)、PGD2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促睡眠因子,研究人员对循环系统中PGD2进行检测,得到如图结果。根据图并给合前述研究,推测睡眠缺失与致死之间最有可能的联系是。ABCC转运蛋白是将PGD2转运到循环系统的关键载体蛋白,为验证上述联系,研究人员设计的实验思路是

       

    (3)、研究发现DP1与DP2部是PGD2作用的受体,为了确定引起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进行下表4组实验。若实验结果为 , 表明可支持PGD2-DP1是免疫反应信号的通路。

    组别

    处理

    1

    睡眠剥夺小鼠

    2

    睡眠剥夺小鼠+DP1激动剂

    3

    睡眠剥夺小鼠+DP2激动剂

    4

    睡眠剥夺小鼠+DP1激动剂+DP2激动剂

    注:DP1激动剂只与DP1结合,DP2激动剂只与DP2结合,两种激动剂与PGD2的作用效果类似

    (4)、根据以上信息,为了减少睡眠缺失导致的小鼠死亡,试提出一个潜在的干预思路(答出1点即可)。
  • 6、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作物,利用雄性不育系开展玉米杂交育种能提高玉米产量。科研人员对玉米雄性不育系进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获得了玉米核雄性不育系7024,其性状由单基因控制,其与野生型杂交的F1群体均可育,再将F1自交、F1与亲本7024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该不育系的不育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相关基因用M/m表示)。

    群体

    总株数

    可育株数

    不可育株数

    F1自交

    964

    717

    247

    F1×7024

    218

    116

    102

    (2)、科研人员通过培育筛选获得温敏核雄性不育系zm/zm,该不育系表现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的特性,当处于低温环境时,其基因型为(相关基因用ZM/zm表示)。与7024核雄性不育系相比,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3)、科研人员采用玉米隐性核雄性不育系ms7/ms7创建了多控不有(MCS)技术体系,将育性恢复基因(Ms7)、花粉失活基因以及荧光标记基因组成中联表达框(pMCS),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转基因保持系,过程如图所示。

    ①转基因保持系与核雄性不育系杂交,子代不育系的比例为

    ②pMCS中的荧光标记基因表达的荧光蛋白能使玉米呈现红色,野生型玉米为黄色,则转基因保持系自交获得F1种子的颜色及比例是

  • 7、为选育适应弱光环境的优质水稻品种,研究人员通过γ射线诱变籼稻获得1株早熟䬺绿突变体水稻pe-1,并对水稻弱光胁迫的响应机制进行一系列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进行后续研究,研究人员通过获得更多能稳定遗传的pe-1水稻。
    (2)、在水稻生长关键期,对野生型和pe-1水稻进行25%遮光处理7天,定期采集等量叶片浸泡在(试剂)中浸提光合色素,直至叶片的颜色变成 , 再进行后续操作。
    (3)、经测定,野生型和pc-1叶绿素含量如图。据图分析,弱光胁迫后pe-1水稻叶片的黄化程度比野生型(填“低”或“高”),依据是

    (4)、除光照外,CO2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绿叶吸收的CO2 , 在Robixco催化下,与C5结合,该过程是在细胞内的发生,被称作。在水稻大田种植过程中,试提出提高CO2供应量的一种具体措施
  • 8、为探究DNA片段P与O2蛋白结合的关键位点,研究者获得片段P不同位点的突变体M1、M2和M3 , 用O2蛋白进行结合试验,并用指示探针(带荧光的片段P)等进行检测,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注:“-”表示未添加,“+”表示添加,指示探针的浓度很低

    A、条带1越宽说明O2蛋白与待测物的结合越强 B、显示条带2就说明O2蛋白与P无法结合 C、M1的突变位点几乎不影响O2蛋白的结合 D、M2和M3与O2蛋白的结合强度相同
  • 9、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发病主要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为E140K基因,使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下表为某患者(Ⅲ-1)相关家庭成员的基因型,如图为其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成员

    基因型

    Ⅱ-1

    +/+

    Ⅱ-2

    E140K/+

    Ⅱ-3

    E140K/+

    Ш-1

    E140K/E140K

    注:+表示正常基因

    A、Ⅰ-1的基因型一定为E140K/+ B、Ⅰ-2一定带有正常基因 C、Ш-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1和Ⅱ-3 D、Ш-1父母生育的女儿正常的概率为1/4
  • 10、为探究甲状腺激素(FT3、FT4)和TSH的表达水平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评估价值,研究人员进行了分组实验,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FT3(mmol/L)

    FT4(mmol/L)

    TSH(mIU/mL)

    恶性结节组

    5.84

    20.78

    2.92

    良性结节组

    5.67

    18.90

    2.23

    健康对照组

    4.26

    14.61

    1.94

    A、甲状腺结节患者同时也是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 B、甲状腺结节患者机体的代谢水平会明显降低 C、恶性结节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程不存在反馈调节 D、三个指标对于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都具有价值
  • 11、研究人员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田间杂草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种植模式

    施氮水平

    杂草种类

    杂草平均密度

    甜玉米-大豆

    0

    20

    58.44

    甜玉米-大豆

    150

    23

    54.11

    甜玉米-大豆

    300

    18

    41.78

    甜玉米

    0

    20

    70.11

    甜玉米

    150

    18

    49.33

    甜玉米

    300

    16

    41.44

    大豆

    0

    19

    41.11

    A、玉米和大豆是田间杂草生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相同施氮水平下,甜玉米-大豆间作对杂草生长有利 C、施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甜玉米地田间杂草密度 D、甜玉米单独种植条件下杂草的物种丰富度更高
  • 12、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实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瓶封口后立即与乙瓶连通确保反应同步进行 B、甲瓶排出的CO2可能产自酵母菌的线粒体基质 C、乙瓶的溶液变浑浊表明酵母菌已经产生了CO2 D、检测乙醇时向乙瓶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 13、野猪为杂食性哺乳动物,繁殖能力较强,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某地野猪种群数量增长。据此对野猪种群数量增长的合理解释是(       )
    A、野猪具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B、食物充足利于野猪的生长繁殖 C、野猪逃避捕食者的能力明显提高 D、野猪的天敌数量大幅减少
  • 14、在部分地区,牛的胚胎移植技术已进入生产应用阶段,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牛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具有产奶量较高等优良性状 B、与供体母牛的遗传特性一致 C、免疫力正常且具有健康体质 D、与供体母牛的繁殖潜能相当
  • 15、研究人员选取洋葱鳞茎不断膨大的生长过程中的四叶期(P1)、鳞茎膨大初期(P2)、中期(P3)及后期(P4),测定鳞茎组织中生长素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洋葱鳞茎的直径在P3时期最大 B、生长素对洋葱鳞茎的膨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洋葱鳞茎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在1.0μg·g-1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对洋葱鳞茎的生长既有促进也有抑制
  • 16、可卡因是一种多巴胺转运蛋白阻断剂,它会使多巴胺无法被运回突触小体,此时机体会做出调整,使神经元的兴奋维持在正常水平。据此判断吸食可卡因导致的后果是(       )
    A、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B、突触间隙多巴胺减少,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增加 C、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增加 D、突触间隙多巴胺减少,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 17、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使用杀虫剂处理螺旋蝇,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个体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杀虫剂处理导致螺旋蝇产生抗药性基因突变 B、在杀虫剂作用下螺旋蝇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 C、杀虫剂处理导致螺旋蝇生殖隔离的形成 D、杀虫剂使抗药性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 18、T细胞被激活并快速增殖时,T细胞内tRNA反密码子环中的“滑动”位点上的甲基化修饰显著减少。则甲基化修饰作用的结果是(       )
    A、提高转录效率 B、降低转录效率 C、提高翻译效率 D、降低翻译效率
  • 19、患者1和患者2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Y和XYY。经研究发现两位患者都是由于父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分析精母细胞发生异常分裂最可能的时期是(       )

    选项

    患者1

    患者2

    A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Ⅰ

    B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Ⅱ

    C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D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Ⅰ

    A、A B、B C、C D、D
  • 20、动物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可以将Na+泵出细胞,同时将K+泵入细胞,钠钾泵对Na+和K+的运输方式是(       )
    A、都是主动运输 B、都是协助扩散 C、Na+是协助扩散,K+是主动运输 D、Na+是主动运输,K+是协助扩散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