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者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别在3min、17min和117min获得细胞,置于特定环境下观察,如下图。研究发现,3min时被标记的蛋白质出现在⑤中,17min时出现在②中,117min时出现在靠近①的囊泡及细胞外。关于该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3H标记亮氨酸的羧基,可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B、该过程中结构②的面积前后无明显的变化 C、该过程中①、②、⑤的膜成分不发生更新 D、被标记的蛋白质最早出现在⑤中,说明⑤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2、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上岸产卵的行为促进了海洋与陆地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龟卵孵化过程中,巢穴的物质和能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龟卵中的能量来自母龟同化的能量 B、螃蟹能取食幼龟和死亡胚胎:说明螃蟹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巢穴周围的绿色植物能将根插入发育中的龟卵吸收营养,说明二者存在寄生关系 D、巢穴中的部分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回到海洋,可为近海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
3、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其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单胺氧化酶能氧化NE,药物甲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药物甲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图中a受体和β受体的分子结构不同 C、NE 与β受体结合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D、药物丙的作用可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
4、胆固醇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并被运往其他细胞发挥作用,它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以低密度脂蛋白(简称LDL,由胆固醇与磷脂、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形式进行。LDL进入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动蛋白合成受阻,可能导致低血脂现象 B、网格蛋白可能有助于细胞膜的形变,促进膜泡的形成 C、LDL被溶酶体分解的过程属于细胞自噬 D、胞吞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同时消耗能量
-
5、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一定存在于内环境中 B、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的作用 C、内环境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内环境中激素、神经递质、酶等在发挥生理作用后都被灭活
-
6、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会刺激膀胱内的牵张感受器,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神经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产生尿意后,大脑指挥排尿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 B、若某患者神经系统d处受损,则其既能产生尿意也能完成排尿反射 C、某小孩说“我想小便”,参与该过程的中枢包括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以及言语区的S区 D、逼尿肌收缩会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
7、NaC1和PEG6000(不能进入细胞)都能引起渗透胁迫,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逆境胁迫的信号分子。用NaC1、PEG6000和ABA分别处理水稻种子,检测R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图a。用这三种物质处理野生型水稻种子和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检测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b。回答下列问题:(1)、在水稻植株中,合成ABA的部位主要是。ABA可促进 , 减少水分散失,从而响应干旱胁迫。(2)、在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为。相比于渗透胁迫,用ABA处理后,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特点为。(3)、渗透胁迫和ABA处理会水稻种子萌发,依据是。(4)、研究发现,在正常条件或渗透胁迫条件下,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水稻种子中的,推测R基因可ABA的合成。R基因缺失突变体水稻种子中ABA的含量高,原因可能是。
-
8、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固醇类激素,因其对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等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分泌过程和部分作用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机体通过轴来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可以放大 , 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2)、图中CRH表示的激素是 , ②表示的作用效应为。(3)、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原因是。(4)、某素只有在少量糖皮质激素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而糖皮质激素本身并不具有这些作用,这种作用被称为允许作用。为验证糖皮质激素对儿茶酚胺影响能量代谢的允许作用,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
一
二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对照组
实验组1
实验组2
实验材料
正常小鼠
破坏肾上腺的小鼠
步骤一
连续多天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多天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
连续多天注射生理盐水
连续多天注射等量糖皮质激素
步骤二
注射一定量的儿茶酚胺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注射一定量的儿茶酚胺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检测
检测小鼠在处理二前后的能量代谢变化
检测小鼠在处理二前后的能量代谢变化
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理由是。
-
9、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将肿瘤细胞的mRNA或肿瘤抗原注入树突状细胞,培养后,再将树突状细胞重新输回到患者体内,能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其流程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在树突状细胞中,肿瘤细胞的mRNA经过过程产生抗原蛋白。树突状细胞向细胞毒性T细胞呈递抗原信息后,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细胞分泌的能促进该过程。(2)、细胞毒性T细胞可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原因是。机体能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和突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3)、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会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D-L1而获得免疫逃逸,如图2所示。科学家使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来提高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这两种抗体作为广谱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这两种抗体的抗肿瘤机理是。
-
10、“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清晨血糖明显升高或胰岛素需要量显著增加的现象,是糖尿病治疗的难点。血糖浓度变化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通过GLUT2以的方式跨膜进入胰岛B细胞。细胞内的葡萄糖及其产物在(填细胞结构)中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被彻底氧化分解,使ATP/ADP的值变大。ATP敏感钾通道关闭后,细胞内K+度 , 引起电压敏感钙通道开放并运输Ca2+ , 激活酶的活性进而释放胰岛素。(2)、在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GLUT2和葡萄糖激酶发挥葡萄糖感受器的作用。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抑制转录,会导致细胞对血糖的敏感性 , 需要更高浓度的血糖才能刺激胰岛素分泌。(3)、“黎明现象”主要与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及肝脏内葡萄糖含量升高有关。下列生理过程会引起“黎明现象”的是。
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②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③胰岛素分泌减少④肝糖原水解⑤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
(4)、人体昼夜节律源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调控外周节律。研究发现,SCN区REV-ERB基因节律性表达下降,机体在觉醒时糖代谢异常,表明“黎明现象”与生物钟紊乱相关。由此推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不敏感状态具有的特点,因此可能成为糖尿病治疗研究新方向。 -
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能支配骨骼肌的收缩运动,同时也能通过闰绍细胞对自身的活动进行调控,调节过程见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甘氨酸,“▄”为士的宁。
(1)、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反射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末梢与其支配的骨骼肌共同组成。释放的乙酰胆碱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结合,改变了膜的通透性,使骨骼肌产生兴奋,此时兴奋处膜的电位表现为。(2)、分析图可知,闰绍细胞释放的甘氨酸为(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闰绍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具有(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效应,其原因是。(3)、士的宁是一种有剧毒的植物性生物碱,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甘氨酸受体,但不影响高级运动神经元中心。士的宁中毒后,通常表现为肌肉。 -
12、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为雌性,产卵后出现性反转现象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生长期
体长/cm
尾数
雌性
雄性
尾数
比例/%
尾数
比例/%
I龄
≤30.0
656
633
96.5
6
1.2
Ⅱ龄
30.1~50.0
612
327
63.9
116
22.7
Ⅲ龄
50.1~55.0
6
2
33.3
4
66.7
Ⅳ龄
≥55.1
4
0
0
4
100.0
A、Ⅰ、Ⅱ和Ⅲ龄的黄鳝个体为幼年个体 B、可根据平均体长对黄鳝进行性别鉴定 C、黄鳝种群中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有利于提高出生率 D、黄鳝活动范围小,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
13、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对成年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表。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的氧消耗量),记录数据。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溶液灌胃
W
饲养14天
饲养14天
1次/天,共14天
1次/天,共14天
注:本实验中灌胃是指将液体由动物口直接注入胃中。
A、乙组假手术是为了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的影响 B、丁组小鼠的处理是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 C、可通过服用放射性131Ⅰ来检测甲状腺的分泌功能 D、实验过程中,小鼠耗氧量的大小关系为丙>甲>乙 -
14、食物、饲养员的脚步声和盐酸均能促进动物胰导管细胞同时分泌HCO3-、和H+ , 过程如图胰导管细胞是一种外分泌细胞,分泌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走神经是传出神经,胰导管细胞是效应器 B、分泌的胰蛋白酶进入内环境后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 C、食物和脚步声刺激HCO3-分泌的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 D、盐酸调节胰导管细胞分泌HCO3-与ACh和促胰液素有关
-
15、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选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表。已知实验小鼠体内不存在甲~丁这四种抗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A、初次注射抗原后,A组和B组小鼠产生的特定抗体不同 B、初次注射抗原后,C组和D组小鼠产生的记忆细胞不同 C、再次注射抗原后,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是B组和D组小鼠 D、再次注射抗原后,将两种抗原注入C组小鼠体内,抗原可被抗体结合 -
16、鸟类产卵受环境温度和光照的影响。Kp神经元1与Kp神经元2产生的肽类激素Kp可调节下丘脑的代谢活动。研究人员通过调节鹌鹑体内雌激素水平来调控其生殖活动,相关作用机制如图。鹌鹑在幼年期维持较低的雌激素水平,排卵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p神经元调节雌激素分泌的机制为神经调节 B、鹌鹑排卵期之前,在饲料中添加Kp能提高产蛋量 C、GnRH神经元分泌的GnRH定向运输后作用于细胞A D、途径①能维持低雌激素水平,途径②主要在排卵期起作用
-
17、下列关于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B、狭长的地块适合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C、样本数量较少时,可适当增大样方面积 D、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生,难以辨别株数,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
-
18、下列选项叙述的内容,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特征的是( )A、202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 B、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死亡人口1110万人 C、祁连山地区监测面积1.58万平方公里,雪豹种群数量为251只 D、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
19、某同学用拟南芥幼苗进行向光性的研究,对拟南芥幼苗的分组、处理及相应结果如表所示。已知拟南芥幼苗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有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分组 处理 生长情况 弯曲情况 甲 不切断 正常 弯曲 乙 在①处切断 慢 弯曲 丙 在②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丁 在③处切断 不生长 不弯曲 A、拟南芥幼苗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结构Ⅰ、Ⅱ B、单侧光使结构Ⅱ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背光侧的 C、切断②或切断③导致生长素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合成量的大小关系可能为结构Ⅰ>结构Ⅱ>结构Ⅲ -
20、下丘脑的PO/AH区域存在的体温调定点,能使正常机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37℃左右。病毒入侵后,机体释放的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作用于PO/AH区域,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引起发热。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体温调定点维持稳定时,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体温调定点升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可能收缩以减少散热 C、持续发热是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防御反应,对机体生长发育有利 D、PO/AH区域细胞的同一受体可与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