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矮壮素可使草莓植株矮化,提高草莓的产量。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和地上部鲜重,以及对果实总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矮壮素是从植物体提取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种植草莓时,施用矮壮素的最适浓度为400mg/L C、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矮壮素对草莓幼苗的矮化作用减弱 D、一定浓度范围内,果实总产量与幼苗地上部鲜重变化趋势相近
  • 2、将台盼蓝染液注入健康家兔的血管,一段时间后,取不同器官制作切片观察,发现肝和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而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器官中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差异 B、脑和骨骼肌等未被染色,是因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肝、淋巴结等被染成蓝色,说明台盼蓝染液进入了细胞 D、靶向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分子大小与毛细血管通透性
  • 3、如图是某基因编码区部分碱基序列,在体内其指导合成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组氨酸—脯氨酸—赖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AUG(起始密码子):甲硫氨酸;CAU、CAC:组氨酸;CCU:脯氨酸;AAG:赖氨酸;UCC:丝氨酸;UAA(终止密码子)

    A、①链是转录的模板链,其左侧是5'端,右侧是3' B、若在①链5~6号碱基间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变长 C、若在①链1号碱基前插入一个碱基G,合成的肽链不变 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翻译得到的肽链不可能相同
  • 4、人类的双眼皮基因对单眼皮基因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个色觉正常的单眼皮女性(甲),其父亲是色盲;一个色觉正常的双眼皮男性(乙),其母亲是单眼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一个卵原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两个色盲基因 B、乙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含四个单眼皮基因 C、甲含有色盲基因并且一定是来源于她的父亲 D、甲、乙婚配生出单眼皮色觉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
  • 5、大鼠脑垂体瘤细胞可分化成细胞Ⅰ和细胞Ⅱ两种类型,仅细胞Ⅰ能合成催乳素。细胞Ⅰ和细胞Ⅱ中催乳素合成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细胞Ⅱ中该基因多个碱基被甲基化。细胞Ⅱ经氮胞苷处理后,再培养可合成催乳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基化可以抑制催乳素合成基因的转录 B、氮胞苷可去除催乳素合成基因的甲基化 C、处理后细胞Ⅱ的子代细胞能合成催乳素 D、该基因甲基化不能用于细胞类型的区分
  • 6、茶树根细胞质膜上的硫酸盐转运蛋白可转运硒酸盐。硒酸盐被根细胞吸收后,随着植物的生长;吸收的大部分硒与胞内蛋白结合形成硒蛋白,硒蛋白转移到细胞壁中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硒酸盐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细胞吸收 B、硒酸盐与硫酸盐进入细胞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硒蛋白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壁需转运蛋白 D、利用呼吸抑制剂可推测硒酸盐的吸收方式
  • 7、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色的影响,取紫鸭跖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组栽培,一段时间后获取各组光合色素提取液,用分光光度法(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分别测定每组各种光合色素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片研磨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破坏色素 B、分离提取液中的光合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 C、光合色素相对含量不同可使叶色出现差异 D、测定叶绿素的含量时可使用蓝紫光波段
  • 8、蝌蚪长出四肢,尾巴消失,发育成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四肢细胞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B、四肢的组织来自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C、蝌蚪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坏死的结果 D、蝌蚪发育成蛙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 9、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吸收的水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后,水仍具有溶解性 B、种子萌发过程中糖类含量逐渐下降,有机物种类不变 C、幼苗根细胞中的无机盐可参与细胞构建,水不参与 D、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 10、小鼠毛皮中色素由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它们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色素形成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1)、图示情况反映了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 , 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2)、基因型为AaBb的小鼠自交,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是 , 子代小鼠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有育种专家指出:小鼠受精卵中来自父方的B基因会甲基化,抑制B基因的表达,发生表观遗传;来自母方的B基因不会甲基化,不发生表观遗传。现有纯合的棕色小鼠与纯合黑色小鼠若干(雌雄均有),请设计简便实验验证该专家说法。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

  • 11、某校学生调查研究了某种遗传病,下图是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遗传病家系图。请分析回答:

       

    (1)、该病是(显/隐)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则可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常/X)染色体上,Ⅱ3和Ⅱ4再生一个患病个体的概率为
    (2)、调查该病发病率, 应在中随机抽样调查。
    (3)、Ⅲ7号在胎儿出生前可以通过手段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4)、目前已发现的人类遗传病有数千种,其中的多基因遗传病常表现出等特点(写出2点)。
  • 12、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内的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真核细胞中过程Ⅰ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丙的名称是
    (2)、过程Ⅱ进行的方向是(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发生该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有(至少填三种)
    (3)、过程Ⅰ、Ⅱ中涉及的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过程Ⅱ丁所携带的氨基酸为(已知部分氨基酸密码子为:CCA-脯氨酸 GCA-丙氨酸 CGU-精氨酸 UGC-半胱氨酸)
    (4)、红霉素的抗菌机制为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翻译。由此可知,红霉素可通过抑制过程(填“Ⅰ”或“Ⅱ”)进而抑制细菌生长。
  • 13、图为某种动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有(填编号),②细胞所示的时期的特点是
    (2)、图2中CD段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填编号),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图2中段。
    (3)、该动物的性别是性,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 14、大熊猫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部到南部的广大区域,现在仅存四川大熊猫和陕西秦岭大熊猫两个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地理隔离使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形成了生殖隔离 B、两地所有大熊猫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种群基因库 C、各种变异为大熊猫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大熊猫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个体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 15、豌豆在几万年前曾经是异花传粉,随着地中海气候来临,春天短暂、夏天炎热少雨,自花传粉的豌豆逐渐增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古豌豆化石是研究其传粉方式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从进化角度来说,自花传粉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不同栽培豌豆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D、地中海气候让古豌豆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 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经绝灭的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推测其行为特点 B、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说明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C、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有形似的形态和结构,这属于胚胎学证据 D、人与猩猩的某段同源DNA的差异为2.4%,说明人与猩猩亲缘关系近
  • 17、下图是利用玉米(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花药离体培养,②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B、植株A长得弱小,能正常生殖 C、植株B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跟杂交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18、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可用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片前要用解离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形态 B、低温处理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和促进着丝粒分裂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D、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四倍体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的过程
  • 19、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倍体西瓜因联会紊乱而没有种子 B、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幼苗即可获得其母本 C、该育种方法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无子西瓜的糖类等营养物质含量比普通二倍体西瓜更多
  • 20、人类某遗传病的致病机理如图所示,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

    A、唐氏综合征 B、猫叫综合征 C、苯丙酮尿症 D、青少年型糖尿病
上一页 512 513 514 515 5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