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2-4.3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禁止生物武器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3 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2 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 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5 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同步训练
-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同步训练
-
1、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菌种的选育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D、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动物饲料,使家畜增重快
-
2、为了解大树杜鹃(一种珍稀植物)的群落环境,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样方面积应相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
3、由于环境的变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不同月份可能会有所不同。浮游植物通常是体型小、寿命短、繁殖快的生物。如图所示为某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随月份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域中浮游植物数量随环境变化呈现“S”形增长,5月达到K值 B、推测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可能是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 C、与长寿命生物相比,浮游植物等小型短寿命生物的数量更易发生巨大变化 D、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引发水华,可能会通过正反馈调节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
4、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湿地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既有陆生生物又有水生生物 B、绿翅鸭和青脚鹬在食物和空间上均具有种间竞争的关系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
5、植物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但其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B、光敏色素作为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C、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为生长素合成信号 D、植物器官同时含有多种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
6、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2,4-D对即将成熟的柿子体内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柿子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C、赤霉素和脱落酸二者对于柿子果实脱落的作用相反 D、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脱落,联合使用赤霉素、2,4-D效果更好
-
7、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植物激素等共同影响,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激素的浓度 B、IAA的浓度为a时,根和茎均不生长 C、横放的拟南芥根向地生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 D、在b~c浓度范围内,随着GA的浓度的升高,对茎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
8、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植物激素。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A、用一定浓度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用来解除顶端优势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时,植物通过合成脱落酸来促进气孔关闭,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D、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
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和大脑的控制 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都包含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D、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
10、下列关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属于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D、虫子从眼前突然飞过时迅速眨眼是一个眨眼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
1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自稳
-
12、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由垂体分泌,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 B、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智力低下 C、甲状腺激素可以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13、下列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 B、降低细胞外液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 C、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快得多 D、若刺激的强度没有达到阈值,则不能引起Na+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
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B、内环境中含有胰岛素、尿素、乙酰胆碱等物质 C、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无氧呼吸产生CO2会导致血浆pH值明显降低
-
15、 某同学欲开展验证药物W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实验。已知一个巨噬细胞可吞噬多个鸡红细胞(有细胞核)。根据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为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药物W、鸡红细胞、显色液、显微镜等。
(说明与要求:实验条件适宜,不考虑实验分组和离体培养条件对巨噬细胞的影响。细胞培养过程中,每天取样1次,共3次)
吞噬率= , 吞噬指数=。
(1)、完善实验思路①给豚鼠注射抗原溶液后,经处理,取豚鼠巨噬细胞悬液,少量置于含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加入鸡红细胞,一段时间后取混合液涂于玻片上并染色,镜检并记录。
②其余巨噬细胞悬液置于若干个含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 进行离体培养。
③一天后取培养液中的巨噬细胞悬液,置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加入鸡红细胞,一段时间后取混合液涂于玻片上并染色,镜检并记录。
④。
⑤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用表格的形式预测实验结果。(表格预测结果用+的多少表示)。(3)、分析与讨论①为了显示巨噬细胞中的细胞核,可选用显色液染色。
②与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相比,巨噬细胞内通常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
③巨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有(答出两点即可)。
④若相继多次注射同种抗原,豚鼠体内的记忆B淋巴细胞种类 , 抗体数量。
-
16、 某同学欲开展小鼠的排卵、受精以及观察受精卵发育的实验,其基本过程如下。(1)、制备垂体细胞提取液:取小鼠的垂体,加入少量的培养液,剪碎, , 经处理制成垂体细胞悬液。取垂体细胞悬液, , 制成某一浓度的垂体细胞悬液。将垂体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破碎, , 取上清液,经处理获得提取液。(2)、采集精子:将人工采集的精子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此过程可使精子获得。(3)、采集卵细胞:给成年雌鼠注射垂体细胞提取液,一段时间后,采集卵子。注射垂体细胞提取液可促进雌鼠排卵的原因是 。(4)、受精:将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培养。精子入卵后,会使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出 , 形成雌原核。(5)、观察受精卵的发育:受精卵开始卵裂,其中的细胞体积 , 细胞数量增加,但胚胎的总体积变化 。结果表明这一阶段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中,显著缩短的时期是。
-
17、 玉米(2n=20)雌雄同株异花。从玉米某自交系(甲)中选育出2个雄性不育突变体(乙和丙)。已知雄性不育基因E1、E2由雄性可育基因E突变所致;如图1所示。甲×乙的F2中雄性可育285株、雄性不育94株,甲×丙的F2中雄性可育139株、雄性不育45株。利用引物P1和P2 , 对甲、乙、丙以及它们之间杂交的后代(丁和戊)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SnaBⅠ完全酶切后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E1基因与E基因相比,由于 , 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氨基酸发生改变。E2基因与E基因相比,由于编码区增加了插入序列,导致 , 使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减少。(2)、雄性不育对雄性可育是性状,乙的基因型是。甲×丙产生的F1其雌配子有种,F2可育植株中纯合子占。若甲×戊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E1的基因频率是。(3)、写出丁×戊获得F1的遗传图解。(4)、雄性不育突变体不能自交繁殖。为了保存雄性不育突变体,需长期保留含不育基因的杂合子。该杂合子可采用上述“PCR结合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后分析条带”进行鉴定,还可采用的方法有(答出2点即可)。(5)、利用引物P1、P2对甲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A、PCR反应中TaqDNA聚合酶是沿着模板链的3'端向5'端聚合核苷酸 B、图2中胶板的上端是电泳时的负极,且电泳时DNA片段由负极向正极泳动 C、若用32P标记引物P1 , 每个DNA分子经4轮PCR循环后,可获得16条含32P标记的DNA单链 D、若用32P标记引物P1 , 每个DNA分子经4轮PCR循环后,可获得8个含32P标记且长度为b的DNA分子 -
18、 叶用桑树是重要的经济树种,苜蓿是重要的豆科牧草。间作是在同一土地上按一定比例分行或分带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的种植模式。有学者研究桑树和苜蓿间作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部分指标如表所示。
处理
最大净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
叶绿素a/b
土壤脲
酶活性
粗蛋白
含量
总产量
单作苜蓿
19.0
36.5
1493
1.8/0.7
10.0
17.7
8031
间作苜蓿
156
24.1
1260
2.1/0.9
13.2
21.5
9914
单作桑树
24.9
78.7
1529
2.4/1.3
10.8
23.3
676
间作桑树
30.0
109.6
1758
3.2/1.3
14.4
26.3
923
注:光补偿点指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度。光饱和点指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表中测定指标的单位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作相比,间作苜蓿的更低,表明间作苜蓿在较低的光照强度下就开始积累光合产物,同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提高有利于 , 但叶绿素a/b下降,说明间作苜蓿吸收的可见光中,不同 发生改变。该研究中,若用定性滤纸通过纸层析 (填“能”或“不能”)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间作桑树的光饱和点高于单作,表明间作环境下的桑树在条件下光合速率更高。桑树和苜蓿的高矮搭配,可促进单位土地面积的效率增加,提高产量和土地资源的利用。(2)、间作模式下,苜蓿根瘤菌的作用可为桑树提供氮素营养。同时,间作系统中桑树和苜蓿根际土壤中产生的脲酶活性提高,从而为植物提供了更多的。因此,除了总产量提高外,含量也有所增加,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牧草和桑叶的品质。 -
19、 稻蛙综合种养技术通过构建稻蛙共养系统,促进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的协同发展,提升了生态和经济效益。黑斑蛙主要摄取动物性食物,也摄取少量植物性食物,排泄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经营者在移栽水稻一段时间后,投放黑斑蛙幼蛙且定期投喂。回答下列问题:(1)、稻田引入黑斑蛙进行养殖,提高食物网的复杂性,使稻田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变。蛙能捕食稻飞虱等水稻害虫,因此可利用这种关系进行 , 实现水稻的绿色生产。(2)、稻蛙共养系统的能量来源为。能量可以沿着“水稻→稻飞虱→黑斑蛙→蛇”流动,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去除该食物链中的 ,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蛙的产量。(3)、生态系统中A的缺失都会导致物质循环停滞,造成系统崩溃。合理投喂饲料可促进蛙的生长,从物质循环角度考虑,这种系统外的物质输入促进水稻生长,原因是。(4)、经营者发现,幼蛙投放量过多,反而导致水稻亩产量减少,可能的原因有哪几项____。A、蛙会争夺水稻所需的矿质营养 B、食物资源不足,蛙会取食幼嫩稻苗 C、空间资源不足,蛙的频繁活动会影响水稻生长 D、蛙排泄物过多会改变土壤pH,不利于水稻生长
-
20、 遗传病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同的基因型在两性中表型会有差异。男性在甲病基因纯合或杂合时患病,女性只有甲病基因纯合才患病。现有一对夫妻,男的患有甲病且是红绿色盲,女的表型正常,系谱图如下,其中Ⅱ1是甲病的纯合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B、若只考虑甲病基因、II2和II4同时是杂合子的概率为4/9 C、若Ⅱ2与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生一个儿子,患甲病且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4 D、若Ⅱ4和Ⅲ1均不携带甲病基因,则Ⅱ4和Ⅱ5再生一个儿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