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出汗丢失Na ,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正常人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仍能维持近中性 D、当内环境稳态遭受破坏后,不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 2、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发生过敏时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 3、严重中暑又称“热射病”,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
  • 4、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下降,此时对组织细胞造成的影响是
  • 5、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出现肺水肿的原因是
  • 6、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低于①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 D、若③为组织细胞,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水
  • 7、 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B、①④都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8、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与外界相接触,而是浸浴于机体内部的细胞外液中。如图是人体四种体内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丙、丁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 B、若乙表示肝细胞的细胞内液,则丙为血浆 C、若乙中存在大量血红蛋白,则丁为淋巴液 D、若丙为淋巴液,图中缺少一个由甲指向丁的箭头
  • 9、 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将会导致水肿 B、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②中 C、①中的葡萄糖、无机盐可以通过②进入肌细胞 D、细胞因子、抗体及消化酶均可分布于②并作用于细胞
  • 10、喝水多,尿就多,喝水少,尿就少。试分析这一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 11、有人认为,多吃醋可以明显降低血液的pH,从而软化血管,减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从内环境稳态的视角分析,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并作出解释。
  • 12、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是
  • 13、淋巴管内的液体、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都属于内环境。
  • 14、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 15、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 16、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 17、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
  • 18、 云南大学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其中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是一种科学、简便、效果较好的方法。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科研人员都是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采集,将样本存放在基因库里。请回答有关问题:
    (1)、选择采集男性血液样本建立白细胞基因血库的原因是
    (2)、采样地点选在边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概率变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
    (3)、基因库是指

    基因库将为少数民族的基因多样性提供最原始的研究材料,它和物种多样性、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4)、现发现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符合如下家系图,假设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研究发现,十年后,该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请问在这十年中这个种群有没有发生进化?(假设其他基因频率不变)。为什么?

  • 19、日常生活中,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病菌的耐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目前这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生素导致病菌形成新物种 B、病菌的变异对病菌本身是有害的 C、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提高了病菌的基因突变率,导致抗性基因的产生
  • 20、 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仍然是同一个物种,则甲和乙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差别 B、据图可知,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若甲和乙仍然以丙为食物,则甲和乙之间不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D、若甲和乙所处环境条件区别较大,则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上一页 274 275 276 277 2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