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实现“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模式,其中在丘陵地上进行毛竹和牧草的间种。毛竹喜光,根系较深;牧草耐阴,根系较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丘陵地的毛竹高矮错落有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有利于合理利用水和无机盐 C、毛竹和牧草高矮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D、丘陵地上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2、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1是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图1中e时刻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则a的角度可能会变大 B、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C、本实验通常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但需要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D、估算图2所示阶段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为1.92×107个/mL
  • 3、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能调控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生长、开花和衰老等 B、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后能直接影响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倒伏植物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说明重力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 D、多年生木本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与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有关
  • 4、发烧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寒战期、高热期和解热期。寒战期: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此时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畏寒等。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病人表现为食欲缺乏、软弱无力等。解热期: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寒战期病人皮肤苍白是由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引起的 B、高热期病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时机体内消化酶的活性较低 C、解热期病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汗腺分泌增多,皮肤潮湿 D、寒战期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 5、生长激素(GH)是促进人体身高增长的关键激素,如图是GH分泌及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H可与肝细胞和软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最终使它们产生相同的生理效应 B、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间接调节GH的分泌来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稳定 C、GH的分泌受SS和GHRH共同调节,这种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含有SS和GHRH的特异性受体 D、可以用摘除垂体的动物进行实验来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
  • 6、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 B、刺激b点,能发生兴奋的有a、b、c、d、e、f、g、h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的受体 D、分别在a、f、g、h、b处给予刺激,微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的只有g和h
  • 7、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受损,会使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精准
  • 8、科学研究发现,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后,囊泡膜既能以“完全坍塌”的方式融入突触前膜,也能以“触--弹”的方式迅速脱离突触前膜返回,并装载神经递质成为新的突触小泡,这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神经递质是生物大分子,通常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B、以“触--弹”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后的囊泡可循环利用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过主动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 D、通过检测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变化,不能区分神经递质的两种释放方式
  • 9、依据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静脉滴注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 10、如图为运动员在比赛中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初到室外,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图中的激素A是 , 激素B和激素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关系。因为较长时间的运动,体温会略微上升,此时机体通过和汗腺分泌增加来增加散热。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消耗较多,其原因是;此时激素D分泌增加,激素D是由细胞分泌的,该激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肝细胞发生的相应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 11、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4种花色 C、基因型AaBbDd的植株测交,后代中黄花占3/5 D、基因型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花占1/4
  • 12、在D-甘露糖作用下,玉米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受损,一类蛋白酶家族被激活,这些蛋白酶可以切割细胞骨架蛋白,并使DNA内切酶的抑制蛋白失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甘露糖会影响玉米细胞内ATP的合成 B、D-甘露糖会改变玉米细胞内各种具膜细胞器的分布 C、D-甘露糖会导致玉米细胞内的DNA被酶切成片段 D、D-甘露糖作用后,被激活的蛋白酶家族各个成员所催化的反应底物相同
  • 13、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又称蓝藻)是露斯塔野鲏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中a-e五个点中,前8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点。
    (3)、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生物应是 , 理由是
    (4)、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个。
  • 14、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 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据此还说明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激素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法处理插条。
  • 15、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恒河猴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是 , 辅助性T细胞不仅通过与 B 细胞结合,为激活 B 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还分泌物质A , 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④和浆细胞。
    (2)、HIV颗粒表面的Env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物质B,物质B的作用是。⑤细胞可由(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而来。
    (3)、Env蛋白是HIV的重要抗原蛋白,在HIV疫苗研究中,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分多次向恒河猴体内注射含有Env的缓冲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4)、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 16、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做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2)、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兴奋增强,这种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
  • 17、为研究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幼苗为材料,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和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 B、独脚金内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 C、由实验结果可知,突变体2为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 D、6-BA促进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而GR24抑制豌豆侧枝生长发育
  • 18、调查物种资源现状,可以评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提出科学合理的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K值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根本措施 B、人类活动可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C、物种调查的准确性与样方大小无关而与样方数量有关 D、鸟类种群数量调查可通过辨别鸟类鸣叫声差异来进行
  • 19、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 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 进行计数, 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8个·mL-1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 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 再取平均值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滤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 20、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进入脂肪细胞的速率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差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也能吸收葡萄糖 C、水分子与通道蛋白特异性结合后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岛素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