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高光强环境下,植物光合系统吸收的过剩光能会对光合系统造成损伤,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植物进化出的多种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该损伤。某绿藻可在高光强下正常生长,其部分光合过程如图所示。

    (1)、叶绿体膜的基本支架是;叶绿体中含有许多由类囊体组成的 , 扩展了受光面积。
    (2)、据图分析,生成NADPH所需的电子源自于。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可追踪物质的去向,用含3H2O的溶液培养该绿藻一段时间后,以其光合产物葡萄糖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时,能进入线粒体基质被3H标记的物质有H2O、.离心收集绿藻并重新放入含H218O的培养液中,在适宜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绿藻产生的带18O标记的气体有
    (3)、据图分析,通过途径①和途径②消耗过剩的光能减轻光合系统损伤的机制分别为
  • 2、酿造某大曲白酒的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有大曲和窖泥。大曲主要提供白酒酿造过程中糖化所需的微生物,制曲过程需经堆积培养,培养时温度可达60℃左右;将大曲和酿酒原料混合,初步发酵后放入窖池;窖池发酵是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发酵的最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堆积培养过程中的高温有利于筛选酿酒酵母 B、大曲中存在能分泌淀粉酶的微生物 C、窖池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以无氧呼吸为主 D、窖池密封不严使酒变酸是因为乳酸含量增加
  • 3、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密度为临界密度,只有大于临界密度,种群数量才能增加,最后会达到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不同环境条件下,同种动物种群的K值不同。图中曲线上的点表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某动物种群的K值和达到K值时的种群密度,其中m为该动物种群的临界密度,K0以下的环境表示该动物的灭绝环境。a、b、c、d四个点表示不同环境条件下该动物的4个种群的K值及当前的种群密度,且4个种群所在区域面积相等,各种群所处环境稳定。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提高K值对a点种群进行有效保护 B、b点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c点种群发展到稳定期间,种内竞争逐渐加剧 D、通过一次投放适量该动物可使d点种群得以延续
  • 4、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和细胞外液渗透压均低于正常值。依据患者细胞外液量减少、不变和增加,依次称为低容量性、等容量性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醛固酮分泌过多可能引起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B、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引起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C、与患病前相比,等容量性低钠血症患者更易产生渴感 D、与患病前相比,低钠血症患者的细胞外液中总钠量可能增加
  • 5、果蝇体节发育与分别位于2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M、m和N、n有关,M对m、N对n均为显性。其中1对为母体效应基因,只要母本该基因为隐性纯合,子代就体节缺失,与自身该对基因的基因型无关;另1对基因无母体效应,该基因的隐性纯合子体节缺失。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均体节缺失,能判断哪对等位基因为母体效应基因的是(   )
    A、MmNn B、MmNN C、mmNN D、Mmnn
  • 6、在低氧条件下,某单细胞藻叶绿体基质中的蛋白F可利用H+利和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生成H2。为研究藻释放H2的培养条件,将大肠杆菌和藻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分成2等份,1份形成松散菌-藻体,另1份形成致密菌-藻体,在CO2充足的封闭体系中分别培养并测定体系中的气体含量,2种菌-藻体培养体系中的O2含量变化相同,结果如图所示。培养过程中,任意时刻2体系之间的光反应速率无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菌-藻体不能同时产生O2和H2 B、菌-藻体的致密程度可影响H2生成量 C、H2的产生场所是该藻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D、培养至72h,致密菌-藻体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多于松散菌-藻体
  • 7、深海淤泥中含有某种能降解纤维素的细菌。探究不同压强下,该细菌在以纤维素或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压强

    纤维素

    淀粉

    菌落

    常压

    -

    +

    -

    常压

    +

    -

    -

    高压

    -

    +

    -

    高压

    +

    -

    +

    注: “+”表示有;“一”表示无

    A、可用平板划线法对该菌计数 B、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应先倒平板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C、由②④组可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菌可在常压下生长 D、由③④组可知,高压下该菌不能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
  • 8、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转基因牛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牛乙注射促性腺激素是为了收集更多的卵母细胞 B、卵母细胞去核应在其减数分裂Ⅰ中期进行 C、培养牛甲的体细胞时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D、可用PCR技术鉴定犊牛丁是否为转基因牛
  • 9、“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干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应使用于燥的定性滤纸 B、绿叶需烘干后再提取色素 C、重复画线前需等待滤液细线干燥 D、无水乙醇可用入适量无水碳酸钠的95%乙醇替代
  • 10、某时刻某动物种群所有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①,一段时后.此种群所有存活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②,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总能量为③,这段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④。此种群在此期间无迁入迁出,无个体被捕食,估算这段时间内用于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时,应使用的表达式为(   )
    A、②-①+④ B、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③+①
  • 11、某湿地公园出现大量由北方前来越冬的候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候鸟前来该湿地公园越冬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鸟类与鸟类之间 B、鸟类的到来改变了该湿地群落冬季的物种数目,属于群落演替 C、来自不同地区鸟类的交配机会增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湿地水位深浅不同的区域分布着不同的鸟类种样,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12、果头脱落受多种激素调控。某植物果实脱落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脱落酸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促进该植物果实脱落 B、脱落酸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该植物果实脱落 C、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有利于防止该植物果实脱落 D、该植物果实脱落过程中产生的乙烯对自身合成的调节属于负反馈
  • 13、机体长期感染某病毒可导致细胞癌变。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癌细胞表面β受体,上调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破坏癌细地的连接,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清除该的过程属于免疫自稳 B、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癌细胞转移率 C、可通过接种该病毒疫苗降低患相关癌症的风险 D、辅助性T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
  • 14、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后,K+外流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膜上的钠钾泵转运K+、Na+的活动增强,促使膜内外的K+、Na+分布也恢复到静息状态。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胞外Na+浓度总是高于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增加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B、若静息状态下Na+通道的通透性增加,静息电位的幅度不变 C、若抑制钠钾泵活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都减小 D、神经细胞的K+、Na+跨膜运输方式均包含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 15、某动物家系的系谱图如图所示。a1、a2、a3、a4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Ⅰ-1基因型为Xa1Xa2 , Ⅰ-2基因型为Xa3Y,Ⅱ-1和Ⅱ-4基因型均为Xa4Y,Ⅳ-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

    A、3/64 B、3/32 C、1/8 D、3/16
  • 16、镰状细胞贫血是由等位基因H、h控制的遗传病。患者(hh)的红细胞只含异常血红蛋白,仅少数患者可存活到成年;正常人(HH)的红细胞只含正常血红蛋白;携带者(Hh)的红细胞含有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为中性突变 B、疟疾流行区,基因h不会在进化历程中消失 C、基因h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D、基因h可影响多个性状,不能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 17、关于豌豆胞核中淀粉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
    A、三个过程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三个过程中只有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 C、根据三个过程的产物序列均可确定其模板序列 D、RNA聚合酶与核糖体沿模板链的移动方向不同
  • 18、关于细胞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均需要O2作为原料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H2O作为原料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不产生NADH D、经过无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19、利用病毒样颗粒递送调控细胞死亡的执行蛋白可控制细胞的死亡方式。细胞接收执行蛋白后,若激活蛋白P,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膜突起形成小泡,染色质固缩;若激活蛋白Q,则诱导细胞发生焦亡,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焦亡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C、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受不同蛋白活性变化的影响 D、通过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20、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 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 , 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超过30 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Na+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Na+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酵母细胞吸水 B、蛋白N转运Na+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C、通过蛋白W外排Na+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D、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