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研究番茄体内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应对低温胁迫的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1)、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是植物体产生的,对生命活动起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用适量的BR和ABA分别处理番茄植株,检测叶片电导率(与植物细胞膜受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1。

①图1结果表明。
②已知N酶是催化ABA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BR可能通过促进N基因表达,进而促进ABA合成。图2中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经低温处理后。
(3)、研究发现,BR处理后的番茄植株中BIN蛋白和BZR蛋白含量均有一定改变。BZR是一种转录因子,去磷酸化状态能与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为研究BIN和BZR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表明BIN能BZR磷酸化,从而BZR的功能。
(4)、依据上述所有研究结果,完善BR与ABA应对低温胁迫的机制,请在括号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
2、睡眠状态提前综合征(FASPS)是一种罕见的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与绝大多数人的睡眠清醒节律不同,表现为早睡(下午4~5点)早起(凌晨1~2点)。研究人员对该病进行了系列研究。
(1)、对患有FASPS的某家族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研究人员认为该病最可能为显性遗传病,你认为理由是。某调查小组欲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答出2点)。(2)、正常基因(a)的表达产物为dbt(一种酶),与dbt相比,致病基因(A)表达产物的第44位氨基酸由苏氨酸(密码子为ACU、ACC、ACA、ACG)变为异 亮 氨酸(密码子为AUU、AUC、AUA),导致dbt的活性下降。基因a突变为A时碱基对的变化为 , dbt活性下降的直接原因是。(3)、GAL4/UAS系统可实现基因在果蝇特定类型的组织或细胞中表达,该系统由GAL4纯合果蝇品系和“UAS-待表达基因”纯合果蝇品系组成,可用于睡眠清醒节律的研究。GAL4基因由转GAL4果蝇品系携带,编码转录激活因子。UAS是上游激活序列,其下游连接待表达的基因,“UAS-待表达基因”由另一果蝇品系携带。GAL4的表达产物可激活UAS进而表达其下游基因,GAL4/UAS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①构建GAL4纯合果蝇品系时,在一雌果蝇和一雄果蝇的常染色体上分别导入一个GAL4基因,该雌、雄果蝇交配后,子代果蝇中有(比例)符合要求。为不影响其它细胞的生理功能,GAL4基因应在果蝇的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②研究人员构建了GAL4、UAS-A、UAS-a三个果蝇品系并进行实验,通过检测果蝇的睡眠清醒节律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了A基因是引起睡眠清醒节律失调的基因。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基因引起睡眠清醒节律失调,是FASPS的致病基因。
-
3、肿瘤细胞表面有大量PD-L1蛋白可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实现免疫逃逸。研究者对PD-L1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新策略进行探究。(1)、肿瘤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DC)可肿瘤细胞释放至胞外的凋亡小体(含有肿瘤抗原),随后将凋亡小体降解并呈递肿瘤抗原至细胞毒性T细胞使之活化,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肿瘤细胞。(2)、研究发现在DC中S蛋白可从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发挥作用。
①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WT)和S基因敲除鼠(SKO)来源的DC培养在含有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后更换为不含M肿瘤凋亡小体的培养液培养,检测DC胞内凋亡小体数目,结果如图所示。由图可知S蛋白的作用是。

②进一步检测发现SKO来源的DC表面的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显著 , 证实S蛋白促进DC抗原呈递过程。
(3)、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升高,TGF-β作为信息可提高细胞中糖基化酶活性。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肿瘤通过TGF-β使肿瘤组织中的DC胞内S蛋白糖基化水平提高从而使其活性下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从选项中选择)以验证上述机制。对照组:WT鼠注射一定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
实验组:鼠注射与对照组等量M肿瘤细胞构建肿瘤小鼠。
检测指标:。
a.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b.DC的TGF-β受体特异性敲除鼠
c.DC中S蛋白糖基化水平
d.DC表面M肿瘤抗原复合物量
(4)、研究者制备靶向DC的S蛋白并将其与PD-L1抗体联合使用,可有效抑制对PD-L抗体无响应的肿瘤免疫逃逸,综合上述研究,结合细胞免疫过程,解释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是:联合使用时, , 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能力增强,进而提升清除肿瘤细胞能力。 -
4、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神经元A对神经元B起到抑制作用,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不同刺激方式(I表示分别单次电刺激A或B,Ⅱ表示连续电刺激B,Ⅲ表示单次电刺激C)产生的结果如图2所示(注:阈电位表示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元A不会引起神经元B和D的电位变化 B、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A和B,示波器不会发生偏转 C、分别刺激神经元B和神经元C,示波器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 D、神经元B和神经元C对神经元D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 -
5、细胞中L酶上的两个位点(位点1和位点2)可以与ATP和亮氨酸结合,进而催化tRNA与亮氨酸结合,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科研人员针对位点1和位点2分别制备出相应突变体细胞L1和L2 ,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后检测L酶的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酶可为tRNA与亮氨酸结合提供能量 B、突变体细胞L1中L酶不能与ATP结合 C、ATP与亮氨酸分别与L酶上的位点1和位点2结合 D、ATP与L酶结合能够促进亮氨酸与相应的位点结合 -
6、杂种优势育种是许多农作物的主要育种方法,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智能不育杂交育种技术概况如下:M/m等位基因控制花粉育性,不育系基因型为mm;智能系是将M、P、Q三个紧密相连的基因转给不育系后得到的;Q基因能使种子的胚出现荧光,携带P基因的花粉致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智能系自交所得种子,胚有荧光为不育系 B、智能系自交所得无荧光种子种植所得的稻米中无转基因成分 C、智能系自交所得种子3/4有荧光,1/4无荧光 D、智能系的花粉离体培养再经染色体加倍所得的品种与智能系相同
-
7、太湖受到污水排入的影响,水体中N、P的含量升高,蓝细菌和绿藻的爆增导致水草区面积退缩,由“草型湖泊”逐渐转变为“藻型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藻对N和P的大量吸收属于生物富集现象 B、污水排入后,蓝细菌和绿藻逐渐取代沉水植物的优势种地位 C、太湖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下降会导致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D、太湖变为“藻型湖泊”后,其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增强
-
8、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下表为2005一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6
6.11
10.9
25.5
A、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强属于协同进化 B、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向着不同方向发生变异 C、可通过更换新的抗生素,将细菌对原抗生素的耐药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D、耐药率的升高是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上升的结果 -
9、胎儿绒毛是胚胎植入子宫后,由滋养层细胞在胚胎表层形成的。胎儿绒毛检查是孕早期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判断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对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表是对536例停止发育的胚胎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查的结果。
染色体数目异常(例)
染色体结构异常(例)|
染色体核型正常 (例)
三倍体
三体
单体 (45, X)
缺失
其他
236
35
223
30
8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倍体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精入卵导致的 B、三体或单体的形成可能是亲本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 C、染色体结构异常可能发生在早期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D、236例胚胎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绒毛细胞已发生分化 -
10、甲状腺激素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状腺激素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GLP-1的分泌 B、激活肝脏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可能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C、甲状腺激素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加速血糖的吸收和利用 D、胰岛素导致的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 -
11、为揭示睡眠对记忆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一种间隔的、重复的丁酮(由致病菌发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气味)训练模式让线虫建立记忆,再通过评估睡眠特征来判断线虫是否进入睡眠状态。研究发现,线虫经丁酮训练后睡眠增多,感知丁酮的AWC嗅觉神经元与相关神经元间的突触数量也增多。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WC嗅觉神经元能感受丁酮的刺激,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 B、睡眠增多会促进线虫长期记忆的形成,此过程需要脑的参与 C、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轴突末端的部分结构参与新突触的构建 D、在丁酮刺激下,AWC嗅觉神经元上兴奋传递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
12、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合理体力活动可以降低年龄相关的疾病风险、延长预期寿命;延长端粒可能是体力活动促进长寿的潜在机制,步行对端粒长度和寿命的影响尤为显著;而端粒的延长与端粒酶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力活动过程中主要靠氧化分解葡萄糖供能 B、步行等有氧运动降低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 C、端粒变短之后,其内侧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从而影响细胞活动 D、癌细胞端粒长度与分裂次数无关,可能是癌细胞内端粒酶活性比较高
-
13、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主要遵循了加法原理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 D、科学家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
14、温度的变化往往会影响生物学实验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黑藻细胞中叶绿体时,温度越高,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越快 B、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时,将酶与底物混合后保温有利于缩短反应时间 C、酵母菌在5℃条件下进行悬浮培养时,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 D、洋葱研磨液过滤后在室温下静置过夜,则DNA提取量显著提高
-
15、科学家在厌氧型光合细菌中发现了一种利用菌绿素的原始光合作用机制,其基本原理如图所示。该细菌的光合作用与高等植物相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合成同样依赖色素分子吸收光能 B、菌绿素和叶绿素同样位于类囊体薄膜 C、(CH2O)的合成都需要ATP和NADPH的参与 D、该细菌不释放O2是因为NADPH的H来自H2S -
16、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 B、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并加以保护 C、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
-
17、东北豹主要栖息在温带针阔混交林中,以野兔、野猪等为食。2015年,我国科研人员监测到的东北豹数量仅42只,属于濒危野生动物,我国已采取相关保护措施。下列有关东北豹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其种群密度 B、东北豹的食物如野兔、野猪等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增长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在监测东北豹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红外触发相机逐个计数 D、建立东北豹繁育中心是对东北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
18、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泌信号分子AHL,通过检测其浓度从而感知种群密度的变化。当种群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启动某些基因表达,这一过程称为群体感应(QS)。QS发生机制是Luxl酶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 AHL,AHL和 LuxR蛋白结合成 AHL-LR复合体后激活pLUX启动子,使细菌发出荧光,LuxR发挥作用后会被细胞内的酶降解,使荧光不断减弱。科学家依据QS发生机制设计了一种能监测目标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并产生响应信号的“生物触发基因电路”,如图表示“生物触发基因电路”的结构,表格列出了各基因部位的功能,这种触发器可广泛应用于发酵工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部件
功能描述
pLac
常闭启动子, 受IPTG诱导开启
LuxI
编码Luxl蛋白
cI
编码cI蛋白
LucxR
编码Lux R蛋白
GFP
编码绿色荧光蛋白
pCI、pLUX
启动子
(1)、构建“生物触发基因电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 , 将“生物触发基因电路”导入大肠杆菌前要用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2)、“生物触发基因电路”中pLac是一种常闭启动子,只有受IPTG诱导后才能开启。当感应系统无输入信号(不含IPTG)时,细胞内会大量积累LuxR,原因是 , 此时细胞内(填“发出”或“不发出”)绿色荧光,原因是。(3)、某实验小组为了验证生物触发器系统的功能,取隔夜培养的菌液300mL接种在3个瓶中,并在1号瓶中加入AHL溶液,2号瓶中加入IPTG溶液,3号瓶作为空白对照,从诱导时起,每隔一小时测定培养液荧光值,结果如图所示。结合图示分析,1号瓶的荧光强度强于2号瓶的原因是 , 若1号瓶和2号瓶的荧光强度几乎无差别,则该生物触发器系统可能缺乏的“基因部件”是。 -
19、某野生型(红眼正常翅)果蝇群体中发现了紫眼卷翅突变型品系1果蝇,为了研究紫眼和卷翅的遗传规律,实验小组利用野生型果蝇和紫眼卷翅果蝇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控制红眼和紫眼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卷翅和正常翅的基因用B/b表示,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紫眼卷翅果蝇的卷翅突变为(填“显性”或“隐性”)突变。(2)、让F2的全部红眼卷翅果蝇随机交配,后代中红眼正常翅果蝇所占的比例为。(3)、实验小组在该果蝇群体中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卷翅突变体品系Ⅱ,进一步检测发现品系Ⅰ和品系Ⅱ卷翅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果蝇Cy染色体上的同一基因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基因都会纯合致死。为了探究两种品系的卷翅突变基因是否是相同的基因,让两个卷翅品系的果蝇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出现正常翅和卷翅两种表型。①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 , 则两品系的卷翅突变基因是相同的基因;若 , 则两品系的卷翅突变基因不是相同的基因。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种品系的卷翅突变基因是否是相同的基因,实验小组选择F1若干只正常翅和卷翅品系果蝇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1~4号为卷翅,5~8号为正常翅)。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条带来自Cy染色体,另外一条条带来自Cy的同源染色体。根据电泳的结果可知,两品系的卷翅突变基因(填“是”或“不是”)相同的基因,判断理由是。
-
20、棉蚜是棉田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瓢虫和草蛉是棉蚜的主要天敌,棉蚜的活动能力很弱,而瓢虫和草蛉是有翅昆虫,具有一定的迁飞距离。为了探究在自然棉田的相邻棉田施药是否会对自然棉田害虫及天敌造成影响。实验小组设置4种处理如图所示棉田,调查各类棉田中害虫及天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棉田类型
棉蚜
瓢虫
草蛉
单侧化防棉田
1106
0.48
0.80
化防棉田
377
0.20
0.21
双侧化防棉田
852
1.27
1.06
自然棉田
1482
0.69
0.63
(1)、调查棉田的主要害虫棉蚜种群密度的一般方法为 , 利用该方法还可以调查棉蚜的年龄结构,调查棉蚜的年龄结构的作用在于。(2)、要研究棉田中棉蚜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比较棉田A和棉田B的种植方式,试分析双侧化防棉田中瓢虫和草蛉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他组的原因是。(3)、试结合该实验结果提出一条棉田农药施放的新思路,并说明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