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不同种类的生物,其结构与功能多种多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酵母菌和衣藻都有细胞壁和核糖体,具有统一性 C、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细胞膜等结构 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为了验证N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植物缺N会导致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补充N以后可恢复

    材料与用具:完全营养液甲、只缺N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多种相关器材、长势良好且相似的玉米幼苗、含N的无机盐等。

    (1)、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a、取40株长势良好且相似的玉米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并编为A组、B组。

    b、A组置于适宜浓度的 , B组置于等量的

    c、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

    d、预期实验结果:A组玉米幼苗 , B组玉米幼苗

    e、预期实验结论:

    (2)、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的确是由N元素缺乏引起的,可以增加的实验步骤是: , 另一组不作特殊处理。若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 , 则可进一步说明N是玉米生长发育必需的元素。
  • 3、银杏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其叶片变黄后极具观赏价值。某同学用纸层析法探究银杏绿叶和黄叶的色素差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选择新鲜程度不同的叶片混合研磨 B、研磨时用水补充损失的提取液 C、将两组滤纸条置于同一烧杯中层析 D、用过的层析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 4、同种的二倍体雄、雌动物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如甲、乙所示。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Y,雌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XBXb。不考虑除图示之外的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细胞分别为次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 B、甲、乙细胞①②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相同 C、若乙细胞继续分裂,所产生的配子只有1种类型 D、乙细胞发生的变异是基因重组,该细胞在图示时期之后还可发生基因重组
  • 5、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过程,甲、乙为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M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N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中②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④处K+通道开放以恢复静息电位 C、若将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进行实验,图2中③处值将会变大 D、图2中⑤代表静息电位重新恢复,此时对应图1中K+浓度 M侧高于N侧
  • 6、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通常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某小组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A、环境阻力中包含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B、环境阻力越大,大熊猫初始种群规模越小,灭绝的概率越低 C、环境阻力为0、初始种群规模为80只时,种群可能呈“J”形增长 D、环境阻力为0.02、初始种群规模为160只时,种群可维持存活
  • 7、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如图表示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中心碳原子,2表示“—CO—NH—” B、若该图为一段核酸链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五碳糖,3为碱基 C、若该图表示多糖结构模式图,则1、2、3连接形成的化合物是单糖 D、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的多糖结构模式图,则该物质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肝脏中
  • 8、突触小泡可从细胞质基质摄取神经递质。当兴奋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图中不能检测出神经递质的部位是(       )

    A、 B、 C、 D、
  • 9、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都能作用于自身所有的细胞 B、胰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在糖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C、垂体合成的生长激素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 D、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治疗
  • 10、当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先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的静息电位值减小而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进行到某一临界值时,Na+通道大量激活、开放,导致Na+迅速大量内流而形成动作电位。这个足以使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阈上刺激和阈刺激引起的峰电位相同 B、图中②阶段属于去极化,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 C、图中④阶段,Na+通道和K+通道均开放,导致膜电位迅速变为-50 D、任何刺激只要能使膜从静息电位形成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
  • 11、下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B、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 D、图中受体所在的突触后膜通常是神经元细胞的轴突末梢膜
  • 12、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体内失水过多,但细胞外液渗透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具体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说明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B、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会减少 C、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D、图中A是由垂体合成并且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是大脑皮层
  • 13、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因为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B、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生理范围,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C、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不同的激素可以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
  • 14、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PD),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 15、百岁兰是一种沙漠植物,曾在巴西采集到化石,其一生只有两片高度木质化的叶子。百岁兰基因组整体呈现重度甲基化,百岁兰基因组朝着小且“低耗能”的方向演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百岁兰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重度甲基化有利于百岁兰避免“有害”突变,故突变无法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C、极端干旱和贫营养的条件,使百岁兰基因组“低耗能”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 D、百岁兰高度木质化的两片叶子能适应干旱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16、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说明细胞膜能够进行信息传递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由结构①提供能量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 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 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
  • 18、在稻田中引入河蟹是一种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下表为某稻田中主要生物的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稻螟

    稻飞虱

    蜘蛛

    河蟹

    胃中食物

    水稻、杂草

    水稻、杂草

    稻螟、稻飞虱

    杂草、稻螟、稻飞虱、饵料

    A、水稻参与形成4条食物链,蜘蛛属于次级消费者,位于第三营养级 B、流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该生产模式可实现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D、引入河蟹能使稻田结构复杂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 19、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 , 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的含量不同。正常情况下,图中b、c、d、e中CO2浓度最高的是(填图中字母)。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填图中字母),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用头孢类药物后饮酒会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导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这些酒精至少需要穿过(填结构名称)。

    ②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为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参与调节的缓冲对中最主要的是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的进行,内环境的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主要调节机制是。但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容易发生中暑,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这说明
  • 20、用洗耳球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测量到眼眨肌电信号。对大鼠进行一段时间训练,发生了如图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流信号是无关刺激 B、声音信号是非条件刺激 C、气流信号不再引起眨眼反射 D、经过训练,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上一页 398 399 400 401 4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