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表示被流感病毒侵染后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X、Y、Z表示器官或细胞;①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中的某些细胞既是神经元又是内分泌细胞,可以分泌多种激素 B、①可以经体液定向运输到全身大部分组织细胞以促进细胞代谢 C、Y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 D、图中Z可由B细胞、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且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 2、尿崩症是一种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会表现出大量饮水、多尿、烦躁等症状。其中垂体尿崩症是由抗利尿激素(ADH)缺乏引起的,ADH作用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垂体尿崩症可能是由垂体或者下丘脑发生病变导致的 B、ADH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促进了ATP向AMP的转化 C、原尿中的水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该过程消耗ATP D、口服适量ADH后,垂体尿崩症患者尿液的渗透压会降低
  • 3、热休克是指体温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导致血压强烈波动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洗澡时尤其容易中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洗澡时由于水温较高或者浴室环境较热,会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B、洗澡时皮肤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可传递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洗澡时为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出现热休克的原因是外界温度变化超过了人体体温调节能力的限度
  • 4、夜间过多光暴露可能引起诸如睡眠障碍、糖尿病等症状。相关机制如下图所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是昼夜节律系统的神经中枢,褪黑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缩短入睡时间,减少睡眠中觉醒次数。棕色脂肪细胞会影响糖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夜间光暴露会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导致难以入眠而出现睡眠障碍 B、光作为信号能够促进人体棕色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与转化 C、光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棕色脂肪组织轴”调控糖代谢属于神经调节 D、下丘脑某个区域兴奋可以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进而提高血糖
  • 5、11岁的皓皓身高仅有136.6厘米,他在医生的建议下注射了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 B、生长激素可以催化人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C、侏儒症患者成年时注射生长激素症状不能缓解 D、人的身高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和体内激素的调节
  • 6、每年的6月14日为“世界献血者日”,世界献血者日的宗旨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献血时被针扎没有缩手表明躯体运动可以受大脑皮层和脊髓的共同调控 B、献血时可以忍住尿意不排尿表明大脑皮层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C、献血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献血后心跳没有立马恢复正常,表明体液调节较神经调节反应速度更缓慢
  • 7、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传出神经对内脏效应细胞或骨骼肌细胞进行控制,如下图所示,乙酰胆碱(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E)为两种神经递质,M、N、α、β为细胞膜上相应受体。已知格隆溴铵能阻断副交感神经对效应器的作用,但神经末梢ACh的释放量并未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属于外周神经系统,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效应细胞的作用可能相反 C、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与递质种类和受体类型有关 D、格隆溴铵可能通过直接与ACh竞争M受体发挥作用
  • 8、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不到20岁的潘展乐,以46秒40的优异成绩夺冠,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泳坛新“飞鱼”。潘展乐在比赛前后,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游泳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B、游泳过程中大量出汗,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C、游泳过程中大量消耗葡萄糖,会使血糖浓度大幅降低 D、冲刺过程中进行无氧呼吸并在内环境中产生大量乳酸
  • 9、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可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其余大部分主要由肝脏代谢,酒精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严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饮酒者呼出的气体可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最终产生砖红色沉淀 C、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会使肺通气量减少,导致二氧化碳积累,血浆pH变小 D、不管是服用还是静脉注射头孢类的药物,在用药之后短时间内都不可以饮酒
  • 10、葡萄与爬山虎是葡萄科的两种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抹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再将所结的葡萄种子种下,即可得到结无籽葡萄的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爬山虎与葡萄杂交可结种子,因此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B、经上述方式所得到的无籽葡萄的果肉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 C、上述无籽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自然条件下结有籽果实 D、相比无性生殖,有性生殖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变慢
  • 11、巨型羽翅鲎是第一种从水中迁移到陆地的动物。某地区现有一个较大的巨型羽翅鲎种群,其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b的基因频率为40%,不考虑突变、迁移及自然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巨型羽翅鲎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B、b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巨型羽翅鲎从水生生活进化为陆生生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出现隐性巨型羽翅鲎的概率为16% D、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性个体的概率约为28.6%
  • 12、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图示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不会直接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B、与市中心相比,乡村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更高 C、草食动物的采食导致白车轴草中产HCN个体的出现 D、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的方向和速度
  • 13、 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酶X,某同学将编码酶X的基因(目的基因)插入质粒P0 , 构建重组质粒Px , 并转入大肠杆菌。该同学设计引物用PCR方法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引物1~4结合位置如图所示,→表示引物5'→3'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PCR是根据DNA复制原理在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在细胞中DNA复制时解开双链的酶是 , 而PCR过程中解开双链的方法是
    (2)、PCR过程中,因参与合成反应、不断消耗而浓度下降的组分有
    (3)、该同学进行PCR实验时,所用模板与引物见下表。实验中①和④的作用是:;②无扩增产物,原因是;③、⑤和⑥有扩增产物,扩增出的DNA产物分别是

    管号

    模板

    P0

    Px

    P0

    Px

    引物对

    引物1和引物2

    引物3和引物4

    (4)、设计实验验证大肠杆菌表达的酶X有活性,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14、 植物合成的色素会影响花色。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深红、浅红和白三种表型。研究小组用甲、乙两个浅红色表型的植株进行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分别自交,子一代均出现浅红色:白色=3:1的表型分离比;甲和乙杂交,子一代出现深红色(丙):浅红色:白色(丁)=1:2:1的表型分离比。综上判断,甲和乙的基因型(填“相同”或“不同”),判断依据是
    (2)、丙自交子一代出现深红色:浅红色:白色=9:6:1的表型分离比,其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若丙与丁杂交,子一代的表型及分离比为 , 其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 15、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感召下,同学们积极讨论某退化荒山的生态恢复方案。A同学提出选择一种树种进行全覆盖造林;B同学提出应该种植多种草本和木本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退化荒山会发生群落演替。通常,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二者的区别有(答出2点即可)。
    (2)、与A同学的方案相比,B同学的方案可能有利于控制害虫的爆发,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为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从群落空间结构的角度考虑,设计荒山绿化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是(答出2点即可)。
    (4)、为维护恢复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采取的措施有(答出2点即可)。
  • 16、 有研究显示,机体内蛋白P表达量降低会引起免疫失调。已知酶E可催化蛋白P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酶E被磷酸化后失活。研究人员用酶E(或磷酸化的酶E)、含蛋白P基因及其启动子的表达质粒等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失调包括过敏反应和(答出2点即可)等
    (2)、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蛋白P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填“促进”“抑制”或“不影响”)蛋白P的表达,判断依据是
    (3)、为治疗因蛋白P表达量降低起的免疫失调,可使用抑制(填“酶E”“磷酸化的酶E”或“蛋白P”)活性的药物。免疫失调也可以通过调节抗体的生成进行治疗,机体产生抗体过程中记忆B细胞的作用是
  • 17、 将某植物叶肉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Cl溶液中,起初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一定时间(t)后细胞开始吸水,并逐渐复原。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进行水分交换时,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是
    (2)、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原因是
    (3)、一定时间(t)后细胞开始吸水的原因是
  • 18、 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核酸样品的分析,样品1~4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样品1和2中的DNA分子分别是甲和乙,甲只有限制酶R的一个酶切位点,样品3和4中有一个样品是甲的酶切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琼脂糖凝胶时需选用适当的缓冲溶液 B、该实验条件下甲、乙两种DNA分子均带负电荷 C、甲、乙两种DNA分子所含碱基对的数量可能不同 D、据图推测样品3可能是甲被酶R完全酶切后的产物
  • 19、 为获得作物新品种,可采用不同的育种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倍体西瓜育种时,利用了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的多倍体 B、作物单倍体育种时,利用了由植物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单倍体 C、航天育种时,利用了太空多种因素导致基因突变产生的突变体 D、水稻杂交育种时,利用了水稻有性繁殖过程中产生的重组个体
  • 20、 某同学在甲、乙两个植物群落中设置样方调查其特征,样方中植物的物种数随样方面积扩大而逐渐增加,但样方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后物种数的变化明显趋缓(如图所示),此时对应的样方面积(a和b)通常称为最小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小面积样方中应包含群落中绝大多数的物种 B、与甲相比,乙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调查时最小面积更大 C、调查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时,设置的样方面积应不小于a D、调查乙群落中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针对每种植物设置的样方面积应不小于b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