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干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应使用于燥的定性滤纸 B、绿叶需烘干后再提取色素 C、重复画线前需等待滤液细线干燥 D、无水乙醇可用入适量无水碳酸钠的95%乙醇替代
-
2、某时刻某动物种群所有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①,一段时后.此种群所有存活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②,此种群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总能量为③,这段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有机物中的总能量为④。此种群在此期间无迁入迁出,无个体被捕食,估算这段时间内用于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时,应使用的表达式为( )A、②-①+④ B、②-①+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③+①
-
3、某湿地公园出现大量由北方前来越冬的候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候鸟前来该湿地公园越冬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鸟类与鸟类之间 B、鸟类的到来改变了该湿地群落冬季的物种数目,属于群落演替 C、来自不同地区鸟类的交配机会增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湿地水位深浅不同的区域分布着不同的鸟类种样,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4、果头脱落受多种激素调控。某植物果实脱落的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脱落酸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促进该植物果实脱落 B、脱落酸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影响该植物果实脱落 C、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有利于防止该植物果实脱落 D、该植物果实脱落过程中产生的乙烯对自身合成的调节属于负反馈
-
5、机体长期感染某病毒可导致细胞癌变。交感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癌细胞表面β受体,上调癌细胞某蛋白的表达,破坏癌细地的连接,从而促进癌细胞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机体清除该的过程属于免疫自稳 B、使用β受体阻断剂可降低癌细胞转移率 C、可通过接种该病毒疫苗降低患相关癌症的风险 D、辅助性T细胞可能参与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
-
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产生后,K+外流使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膜上的钠钾泵转运K+、Na+的活动增强,促使膜内外的K+、Na+分布也恢复到静息状态。已知胞内K+浓度总是高于胞外,胞外Na+浓度总是高于胞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增加神经细胞外的Na+浓度,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B、若静息状态下Na+通道的通透性增加,静息电位的幅度不变 C、若抑制钠钾泵活动,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幅度都减小 D、神经细胞的K+、Na+跨膜运输方式均包含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
7、某动物家系的系谱图如图所示。a1、a2、a3、a4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Ⅰ-1基因型为Xa1Xa2 , Ⅰ-2基因型为Xa3Y,Ⅱ-1和Ⅱ-4基因型均为Xa4Y,Ⅳ-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A、3/64 B、3/32 C、1/8 D、3/16
-
8、镰状细胞贫血是由等位基因H、h控制的遗传病。患者(hh)的红细胞只含异常血红蛋白,仅少数患者可存活到成年;正常人(HH)的红细胞只含正常血红蛋白;携带者(Hh)的红细胞含有正常和异常血红蛋白,并对疟疾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起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突变为中性突变 B、疟疾流行区,基因h不会在进化历程中消失 C、基因h通过控制血红蛋白的结构影响红细胞的形态 D、基因h可影响多个性状,不能体现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
9、关于豌豆胞核中淀粉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三个过程,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三个过程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B、三个过程中只有复制和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 C、根据三个过程的产物序列均可确定其模板序列 D、RNA聚合酶与核糖体沿模板链的移动方向不同
-
10、关于细胞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均需要O2作为原料 B、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H2O作为原料 C、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不产生NADH D、经过无氧呼吸,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11、利用病毒样颗粒递送调控细胞死亡的执行蛋白可控制细胞的死亡方式。细胞接收执行蛋白后,若激活蛋白P,则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膜突起形成小泡,染色质固缩;若激活蛋白Q,则诱导细胞发生焦亡,细胞肿胀破裂,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焦亡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C、细胞凋亡和细胞焦亡受不同蛋白活性变化的影响 D、通过细胞自噬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
12、生长于NaCl浓度稳定在100 mmol/L的液体培养基中的酵母菌,可通过离子通道吸收Na+ , 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超过30 mmol/L时会导致酵母菌死亡。为避免细胞质基质Na+浓度过高,液泡膜上的蛋白N可将Na+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到液泡中,细胞膜上的蛋白W也可将Na+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在液泡中的积累有利于酵母细胞吸水 B、蛋白N转运Na+过程中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 C、通过蛋白W外排Na+的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D、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
13、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下列细胞器或结构不会出现核酸分子的是( )A、高尔基体 B、溶酶体 C、核糖体 D、端粒
-
14、用电刺激蛙心的迷走神经,蛙的心跳会减慢。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是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跳减慢,还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分泌的化学物质导致蛙心跳减慢?为探究这一问题,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注:两栖动物蛙的心脏没有冠状循环,心肌细胞能直接与流经心腔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
实验材料和用具:两个收缩能力正常的离体蛙心1和2,蛙心1保留迷走神经,蛙心2去除迷走神经;任氏液,插管(用来灌注液体及连通两个离体蛙心)若干,电刺激装置,心搏记录仪(可记录心搏曲线,心搏记录仪具体使用不做要求)。
(1)、实验思路:①按图1所示装置用插管插在两个蛙心的相应位置,再用插管连接好离体的蛙心1和蛙心2,两个蛙心的其他管口都结扎密封;
② , 观察并记录蛙心1和蛙心2心跳情况;
③ , 观察并记录蛙心1和蛙心2心跳的变化情况。
(2)、预期结果:①若 , 说明是迷走神经产生电信号直接传导造成心跳减慢;
②若 , 说明是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分泌的化学物质导致蛙心跳减慢。
③请在下图2中画出该结论下的蛙心2的实验结果(画出心搏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
(3)、分析讨论①向两个蛙心灌注任氏液,目的有i , ii;该实验的对照类型是。
②本实验中控制蛙心的迷走神经属于(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电刺激后,蛙心2出现与蛙心1类似的心跳变化时间滞后,原因是。
-
15、番茄细菌性斑疹病是番茄种植产业中较严重的病害,具有发病迅速、防治难等特点,主要由丁香假单胞杆菌感染引起。研究发现:植物体内芦丁等类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增多时可增强植物对细菌或真菌病害的抗性。而经拟南芥AtMYB11或AtMYB12基因(简称A基因)转化的烟草、番茄等植株可提高芦丁等物质的合成量。现欲向番茄植株内转入A基因进而选育出高抗病番茄品系。
抗生素
功能作用
潮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
通过抑制核糖体功能达到杀死细菌、动物、植物细胞的效果。
羧苄青霉素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达到杀死细菌的效果;
可分解生成生长素类物质,刺激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与增殖。
(1)、目的基因的获取。一般情况下目的基因片段越小,重组效率和导入效率均越高。从拟南芥提取的A基因长度约为3000bp,若要提高目的基因与质粒重组效率,可以获取A基因。(2)、目的基因的扩增与重组质粒的构建。若获取的A基因无上述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识别序列,PCR扩增A基因时,需在两种引物的端(填“5'”或“3'”)添加相应的识别序列。为成功选育出高抗病番茄品系,构建重组质粒应选择酶对图示质粒进行切割。(3)、重组质粒的导入。将农杆菌放入低温、低浓度的溶液中处理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之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在低温条件下与重组质粒混合,以低温条件处理的作用是 , 然后进行短暂的热刺激处理,使外源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细胞。将转化后的农杆菌置于摇床慢速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使农杆菌从感受态恢复正常状态,从而。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 , 才能初步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量农杆菌。(4)、农杆菌与番茄细胞共培养与筛选。根据表格信息,将农杆菌与番茄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外植体培养基要加入(抗生素)以杀灭农杆菌。之后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以筛选出含有A基因的番茄细胞。(5)、转基因植株的扩增。为了获得更多的A基因番茄植株,对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影响继代培养物生成再生植株的因素除培养条件(温度、光照等)、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配比外,还有(写出2点)。 -
16、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Ⅰ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及其他变异。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杂交组合一: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杂交组合二: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1)、影响植物花色的色素存在于(细胞器)中,控制花色遗传的基因是通过途径(填“直接”或“间接”)实现对花色性状的控制。(2)、乙的基因型是 , 杂交组合一的F2靛蓝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 F2的白花个体有种基因型。能否通过测交确定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3)、丙的基因型是 , 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所占比例为。(4)、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 -
17、卡尔文和本森等科学家以小球藻为实验材料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最终探明了光合作用过程从CO2到糖的一系列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使用进行实验的原因有 , 每隔一定时间从取样控制阀门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到煮沸的甲醇中。热甲醇的作用是(写出1点即可)。样品浓缩后再于层析纸上,进行双向纸层析(两次层析的方向相互垂直),使14C标记的化合物。据图2结果分析,两次纸层析所用的层析液(填“相同”或“不相同”)。(2)、利用图1装置及双向纸层析,为确定CO2参与光合作用形成的第一个产物,实验思路是。科学家起先猜测三碳化合物是由CO2与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突然降低CO2浓度后,发现五碳糖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最可能是。(3)、小球藻光合作用的碳反应场所是 , 其中含有许多种酶,这些酶(填“都是”或“不都是”)碳反应所必需的,原因是。
-
18、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潮间带河口、海湾、海岸,是以红树植物为主要常绿乔木或灌木的湿地群落。回答下列问题:(1)、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红树林中的植物具备以下哪些特点_____。A、具有呼吸根以应对缺氧环境 B、具有盐腺以应对高盐胁迫 C、根系发达以适应潮汐海水冲刷 D、表面覆盖蜡质层以抵御退潮后烈日暴晒与盐雾侵蚀(2)、若要调查红树林中某植物的生态位,(填“需要”或“不需要”)调查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红树林中生活着招潮蟹、弹涂鱼等多种特色动物,这些动物生态位的分化方式主要有改变食性、划分分布区域和活动范围、等。(3)、繁殖季节成年的雄性招潮蟹站在洞穴的入口处挥舞着大螯来吸引雌招潮蟹,这是一种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红树林中的某些水域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形,主要原因是。(4)、红树林中的桐花树、秋茄、白骨壤等植物因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而成为群落中的。红树林群落中因潮水涨落引起群落的和的周期性变化属于时间结构。(5)、红树林在防风减灾、固碳释氧、全球碳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9、将大肠杆菌用含15N的培养基培养多代作为亲代(0世代),再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于不同的时间点收集样品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接着把离心管放在紫外光下(DNA在260nm紫外光下有最大吸收峰),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运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对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离心 B、本实验通过离心管的DNA条带数目和位置来确定世代数 C、比较0.3、0.7、1.0世代的实验结果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 D、将1.9世代的DNA解旋成单链后离心结果不同
-
20、植物通过雨水淋溶、挥发、根系分泌等方式释放次生代谢物,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有害或有益的影响,称为化感作用。某研究小组对“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进行了多因变量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将实验组实验结果值减去对照组实验结果值,所得的差值为正,则综合评价值为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主要以抑制作用为主 B、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对波斯菊的化感作用有两重性 C、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的化感作用依靠植物激素起作用 D、中华猕猴桃叶浸提液中存在起化感作用的物质及其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