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农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
    (2)、在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通过过程①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并固定在农作物体内。土壤碳库中的有机物由分解者通过过程②转变成无机物重新被植物利用。
    (3)、碳元素在大气碳库和植物碳库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人类活动(填“加速”或“减缓”)了碳循环的进程。
    (4)、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时一般不以某一单独的生态系统为单位,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
  • 2、为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图1)、自养类群和异养类群的个体数量(A和H分别代表自养和异养类群的优势种)(图2)。

    (1)、裸石上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为
    (2)、由图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长在裸石上的物种总数(增加∕减少),之后,演替趋于稳定。
    (3)、由图2可知,演替稳定后,优势种A的环境容纳量与演替初期相比(变大∕变小)。
    (4)、已知自养类群为异养类群提供有机碳,演替达到稳定后,两者的数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
    (5)、当试验裸石上的演替稳定后,其群落结构应与周围类似石块上已稳定存在的群落结构相似,原因是两者所处的相似。
  • 3、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
    (2)、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血浆进入脑脊夜,引起脑脊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此时机体的环境处于失调状态。而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至少答出两点)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需要依靠调节网络来维持。
    (3)、脑水肿在临床上可用地塞米松来治疗,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
  • 4、下图表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成分1、2、3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若成分1是生产者,则其一定是绿色植物 C、能量只能通过成分2输出该生态系统 D、在该生态系统中,成分1、成分2均不可缺少
  • 5、如图为湖泊中某种鱼在一段时间内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该种鱼的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K值 B、改善该种鱼生存条件可以使b点右移 C、该种鱼在b点的种群密度与其起始的种群密度相同 D、只有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环境因素才会影响该种鱼的种群数量
  • 6、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对于上述反应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惊恐引起的心跳和呼吸变化只受意识支配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能支配血管的收缩活动 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 D、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 7、心肌细胞上广泛存在Na+—K+泵和Na+—Ca2+交换体(转入Na+的同时排出Ca2+),两者的工作模式如图所示。已知细胞质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可引起心肌收缩。某种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细胞膜上的泵。关于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心肌收缩力增强 B、细胞内液的钾离子浓度升高 C、动作电位期间钠离子的内流量减少 D、细胞膜上Na+—Ca2+交换体的活动加强
  • 8、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信息交流过程中,生物只通过一种信息类型进行 B、生物个体内部和种群内部都存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物理信息既可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存在于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 D、行为信息仅能在同种生物间传递,化学信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传递
  • 9、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可能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不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的维持 D、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分开的,则可能会有未被利用的资源
  • 10、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下图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点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最小 B、0~a年,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b~d年,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 D、d~e年,该种群生物量达到K值
  • 11、如图是发生高强度火灾后的某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0~30年,植物甲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30年后,植物甲可能在种间竞争中处于劣势 C、发生演替的过程中,原有的优势物种可减少甚至消失 D、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逐渐增加
  • 12、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AA与GA两者协调促进植物的生长 B、GA缺陷型植株仍可合成IAA C、IAA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使植物生长 D、GA通过促进IAA的合成及分解使之维持一定的水平
  • 13、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科研人员对人群中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个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研究结果及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A、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 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 C、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
  • 14、“开心水”是一种新型毒品,一般含有冰毒、苯丙胺等。冰毒和苯丙胺都能促进多巴胺的释放并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吸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增高,导致愉悦感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冰毒能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 B、苯丙胺能抑制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重吸收 C、“开心水”能作用于突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开心水”这种液体毒品能够使人形成瘾癖,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 15、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的症状,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C、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 16、大肠杆菌是重要工业菌株之一,其培养过程可分为快速生长期和生长稳定期两个阶段。为了通过调节蛋白质合成与降解速率来动态调控代谢途径关键酶的蛋白量,使细胞适配不同阶段的生产需求,研究者设计了两种质粒,并以稳定性好的红色荧光蛋白mKate2为模式蛋白,测试质粒功能。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首先构建质粒①(图a)用于在细胞内表达C-末端带SsrA短肽的mKate2,将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后,在添加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根据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状况,结合PCR及检测,筛选获得重组菌株W1.

    (2)、将W1在适宜条件下进行摇瓶培养,定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细胞密度,方法有(答一种)。接种前需检测液体培养基的荧光强度,其作用是。培养结果(图b)表明,进人生长稳定期后荧光强度快速下降,原因是

    (3)、研究者选用启动子Px、X基因(编码阻遇蛋白X,阻遏Px开启转录),重新构建质粒②(图a),导人野生型大肠杆菌中获得重组菌株W2。在适宜条件下摇瓶培养,W2的生长趋势不变,培养期间荧光强度的变化趋势为
    (4)、莽草酸是一种重要工业化学品,其胞内合成代谢途径见图c。由于野生型大肠杆菌胞内酶A活性弱,且莽草酸会被快速转化为细胞生长必需物,因此细胞中无法大量积累莽草酸。为了保证细胞正常生长,并在生长稳定期实现莽草酸的大量积累,利用上述两种质粒的调控功能,结合野生型菌株遗传物质的改造,提出重组生产菌株构建思路:

  • 17、为探索神经活动调节体液免疫反应机理,我国科学家以实验小鼠为对象,对实验组小鼠进行手术并用药物处理以去除牌神经(交感神经纤维进人脾脏的分支),对照组小鼠进行同样手术但不去除脾神经。术后恢复6周,腹腔注射抗原NP-KLH免疫小鼠。

    回答下列问题:

    (1)、对小鼠注射NP-KLH后,通过抗原呈递,激活细胞为B细胞增殖分化提供第二个信号。
    (2)、免疫后第7、13天,采用荧光标记的特定抗体与细胞膜上相应结合进行识别的方法,对B细胞和浆细胞分类计数,计算浆细胞占总B细胞的百分比(如图)。由第13天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免疫后第1天,实验组脾脏浆细胞数量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平均值,但研究者并不能依据该数据得出上述结论,原因是


    注:图中圆圈表示小鼠不同个体的数据:黑色短横线表示平均值:上方值为统计分析所得概率值,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

    (3)、研究发现,脾神经末梢与脾脏T细胞形成突触样结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T细胞合成并释放乙酰胆碱(ACh),基于ACH可与ACh 受体(AChR)结合的事实,结合上述研究,研究者推测:ACh通过直接以实现脾神经兴奋对体液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为证实该推测,首先需要确认脾脏B细胞是否存在AChR。由于小鼠体内存在多种类型的AChR,研究者采用PCR检测各类型AChR的mRNA,结果见表。根据该结果,首选AChR-α9进行研究,理由是

    细胞样本

    AChR 类型

    AChR-β1

    AChR-β4

    AChR-α9

    总B细胞

    +++

    -

    +

    生发中心B细胞

    ++

    -

    +++

    浆细胞

    +++

    ++

    ++

    注:生发中心是B细胞活化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场所,+表示有检出,+越多表示检出量越多;-表示未检出。

    研究者将小鼠AChR-α9基因敲除,然后对进行处理并免疫小鼠,再检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脏浆细胞和抗体生成量,从而验证以上推测是否合理。

  • 18、在繁育陶赛特绵羊的过程中、发现一只臀部骨骼肌尤为发达、产肉量高(美臀)的个体。研究发现,美臀性状由单基因(G/g)突变所导致,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此外,美臀性状仅在杂合子中,且G基因来源于父本时才会表现;母本来源的G基因可通过其雄性子代使下一代杂合子再次表现美臀性状。回答下列问题:
    (1)、育种人员将美臀公羊和野生型正常母羊杂交,子一代中美臀羊的理论比例为;选择子一代中的美臀羊杂交,子二代中美臀羊的理论比例为
    (2)、由于羊角具有一定的伤害性,育种人员尝试培育美臀无角羊。陶赛特绵羊另一条常染色体上R基因的隐性突变导致无角性状产生,如图a进行杂交,P美臀有角羊应作为(填“父本”或“母本”),便于从F1中选择亲本;若要实现F2中美臀无角个体比例最高,应在F2中选择亲本基因型为.

    (3)、研究发现,美臀性状由G基因及其附近基因(图b)共同参与调控,其中D基因调控骨骼肌发育,其高表达使羊产生美臀性状;M基因的表达则抑制D基因的表达。来自父本的G基因使D基因高表达,而来自母本、具有相同序列的G基因只促进M基因的表达,这种遗传现象属于 , GG基因型个体的体型正常,推测其原因

    (4)、在育种过程中,较难实现美臀无角性状稳定遗传,考虑到胚胎操作过程较繁琐,可采集并保存 , 用于美臀无角羊的人工繁育。
  • 19、我国科学家以不同植物为材料,在不同光质条件下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测定了番茄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并拟合CO2响应曲线(图a);比较了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水分消耗的差异(图b),鉴定到突变体发生了PILIS基因的功能缺失,并确定该基因参与脱落酸信号通路的调控。

    注:红光下植物的相关反应与白天相似,远红光下植物的相关反应与夜间相似。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当胞间CO2浓度在 900~1 200 μmol· mol-1范围时,红光下光合速率的限制因子是 , 推测此时蓝光下净光合速率更高的原因是
    (2)、图b中,突变体水稻在远红光与红光条件下蒸腾速率接近,推测其原因是
    (3)、归纳上述两个研究内容,总结出光影响植物的两条通路(图c)。通路1中,①吸收的光在叶绿体中最终被转化为。通路2中吸收光的物质②为。用箭头完成图c中②所介导的通路,并在箭头旁用”(+)”或“(-)”标注前后两者间的作用,(+)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4)、根据图c中相关信息,概括出植物利用光的方式:
  • 20、热带雨林土壤中磷元素大部分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复杂有机磷形式存在,是植物生长和幼苗更新的主要限制因素。热带雨林中绝大多数植物都与菌根真菌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菌根真菌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和水分,并从宿主植物获得生长必需的碳水化合物,其中,乔木主要与丛枝菌根(AM)或外生菌根(ECM)真菌共生(图a)。为探究AM和ECM真菌对宿主植物磷元素吸收的作用,科学家选取AM和ECM树种开展盆栽实验,向接种菌根真菌后的幼苗分别提供Na,PO,(无机磷)、腺苷酸(简单有机磷)、植酸(复杂有机磷)和水(空白对照),种植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生长情况(图b)。

    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类型的菌根植物可以利用土壤中不同形式的磷元素,形成树种间进而实现稳定共存。
    (2)、热带雨林中冠层优势度较高的树种主要来自龙脑香科,以约3%的物种数占据30%以上的个体数。推测这些树种主要与共生,原因是。同时,母树还可以通过地下菌丝网络实现“亲代抚育”,帮助幼苗突破林下光照不足的限制,可能的机制是。植物和菌根真菌间的互利共生越来越高效、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生态学现象属于
    (3)、随着群落内宿主植物个体数增加,其对应的地下菌丝网络功能越强,越有利于同种个体生长和幼苗更新,这一过程属于调节;但个体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种内竞争加剧进而抑制种群进一步增长。上述调控机制共同维持了的相对稳定。
    (4)、针对退化热带雨林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结合植物根际生态过程,提出合理建议以恢复生物多样性: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