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可以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当人体受到刺激后体内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皮质激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来进行的 C、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CRH和ACTH的分泌减少 D、糖皮质激素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
2、科研人员对老鼠进行“记忆移植”实验时,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多次电刺激,使老鼠产生对黑暗的恐惧反射,老鼠的情绪记忆由原来的“喜暗怕亮”转变为“喜亮怕暗”。科研人员抽取上述实验鼠脑体中的蛋白质分子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普通老鼠也变得“喜亮怕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的建立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B、建立“喜亮怕暗”的条件反射之后,也可能会消退该记忆 C、在建立“喜亮怕暗”的过程中,黑暗环境由无关刺激转变为非条件刺激 D、注射到普通老鼠脑内的蛋白质分子可能促进某种神经递质的合成
-
3、科学家以蛙的坐骨神经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冷却阻滞处理,随后检测坐骨神经上的膜内电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冷却阻滞的位置最好位于坐骨神经的轴突上,且坐骨神经应置于生理盐水中 B、该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冷却阻滞处理后,距离电刺激位置越远的位点的兴奋强度越弱 D、推测冷却阻滞主要通过影响坐骨神经上Na+的内流来影响神经纤维的兴奋 -
4、排尿既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高位截瘫患者既能产生尿意,又能排尿 B、交感神经兴奋不能使膀胱收缩,推测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 C、排尿过程中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相互转化 D、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膀胱 -
5、基因A控制着纺锤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伸长时间和长度。当植物细胞的基因A发生突变,纺锤体的伸长时间和长度会显著缩短,在其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梭形纺锤体 B、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着丝粒无法分裂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受影响
-
6、玉米的叶绿素的合成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的叶片分别表现为深绿色和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叶片呈黄色,在幼苗期便会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黄叶玉米幼苗期死亡的原因是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将深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深绿叶玉米 C、将等量的深绿叶玉米和浅绿叶玉米间行种植,存活的子代玉米中纯合子占3/5 D、将浅绿叶玉米单独种植,后代均为浅绿叶玉米
-
7、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都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B、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C、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D、胰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
-
8、研究人员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将纯合的甜玉米(甲)与纯合的非甜玉米(乙)间行种植,得到的结果是甜玉米(甲)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有甜和非甜;非甜玉米(乙)果穗上所结的玉米粒只有非甜。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果穗上所结玉米粒有甜和非甜,乙果穗上所结玉米粒只有非甜,说明甜玉米为显性性状,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 B、甲结出的甜玉米粒与乙结出的非甜玉米粒种植后进行杂交,结出甜玉米粒和非甜玉米粒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C、作为母本的豌豆,需在其花粉成熟后马上进行去雄并套袋;而作为母本的玉米,可不去雄,将其未成熟的雌花套袋 D、自然状态下,豌豆进行自花传粉,玉米进行异花传粉,但不管豌豆还是玉米,在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以防外来花粉的干扰
-
9、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膜的相应受体 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 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与应答蛋白结合,使其磷酸化而有活性 D、活化的应答蛋白最终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定向分化 -
10、北京烤鸭是北京的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选做食材用的北京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和菜叶为饲料,使其肥育,这样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北京鸭的脂肪会积累在一种由内质网衍生而来的油质体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玉米、谷类和菜叶可为北京鸭提供了富含脂肪的饲料 B、检测脂肪时,可以用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染液 C、北京鸭的皮下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固态脂肪 D、油质体中的脂肪会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积累 -
1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利用藓类叶片为材料对于制作临时装片十分有利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将淀粉和淀粉酶先置于不同温度处理后再混合 C、“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细胞随着质壁分离程度的加深,吸水能力增强 D、“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实验”得出结论:伞藻帽形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
12、GTP的结构和性质与ATP相似,仅碱基A被G替代。蛋白质Arf需要与GTP结合才能被激活,从而发挥其运输功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GTP中的字母“G”代表的是鸟嘌呤 B、GTP丢失2个Pi后可参与构成RNA C、蛋白质Arf被激活可能需要GTP提供能量 D、蛋白质Arf被激活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
13、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林窗(100∼225m2)、中型林窗((625∼900m2)和大型林窗((1225∼1600m2),每个类型林窗9个,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原因是。(2)、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采伐后,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群落内各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3)、长期过度的纯林化经营,致使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害频发。结合上图数据进行分析,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此可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从而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4)、为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稳定持续发展,根据本实验结果可采取的措施是。 -
14、细胞分裂素(CK)参与调节植物对食草昆虫的防御反应。为研究其机理,科研人员以番茄为研究对象、斜纹夜蛾为危害昆虫,研究外施CK或CK信号缺陷对番茄防御斜纹夜蛾的影响;虫害对番茄CK代谢的改变及CK 葡萄糖基化修饰对番茄抗虫性的影响。部分结果见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 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与表现为协同作用。(2)、用含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水溶液喷施野生型番茄幼苗24h后,接种斜纹夜蛾幼虫,48h后记录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增量,实验结果见图1.对照组的处理为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3)、已知SlHK2、SlHK3、SlHK4均为番茄内的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研究人员以野生型和SIHK4基因缺失突变体番茄为材料,设计并开展实验,结果如图2.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SlHK4是否参与了内源细胞分裂素调节番茄抗斜纹夜蛾过程中的。(4)、糖基化失活是植物维持CK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葡萄糖基转移酶(UGT)可催化有活性的细胞分裂素(tZ)转变为非活性形式(tZOG),请设计实验验证虫害对番茄CK活性的改变与糖基化修饰有关。写出你的实验思路:。 -
15、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类视网膜功能退化的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下图是两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RP患者的部分家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2)、甲家族中RP的遗传方式为;乙家族中RP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3)、已知位于X染色体上的RP2基因是导致RP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为研究家系乙的患病原因是否与RP2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做了如下检测:在获得家系成员知情同意后,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分别提取不同家族成员的基因组 DNA,以其作为模板,根据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对不同成员的PCR产物测序。测序结果如下。由此可初步判断,家系乙的RP发生(是/否)与RP2基因突变有关。
(4)、传统的治疗不能阻止和逆转视网膜的损害。结合上述信息,请为乙家族提出一个基因治疗RP的新思路:。 -
16、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谷氨酸(Glu)可引起海马区兴奋性增加,具体原理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图中①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C、谷氨酸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D、促进谷氨酸的合成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
17、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人在紧张、惊吓、焦虑等情况下,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失重环境下机体对血压的调节不受意识控制,则该情况下机体通过(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调节血压,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为。(2)、人体受到惊吓时,通过图中途径(填字母)的调节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这种调节方式为。惊吓时人体内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会使心率加快。写出上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别参与的两种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的区别。(3)、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对Na+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4)、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诊断为高血压后,患者除了要注意低盐、清淡饮食以外,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替米沙坦片(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其降压机理是。 -
18、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小鼠的体重与基因β//关,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缓解肥胖的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可能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2)、若要研究肥胖基因β的遗传方式,请利用若干只健康小鼠和肥胖小鼠作为实验材料,补充以下杂交实验:
①杂交方法:。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子一代表型均为 , 则肥胖基因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若子一代表型均为 , 则肥胖基因β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子一代表型均为 , 则肥胖基因β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
(3)、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转录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子(UAA、UGA、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 这种突变(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4)、若小鼠的体重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存在显性累加效应,使小鼠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若一对雌雄鼠基因型均为AaBb,且繁殖能力极强,对其所生一窝小鼠进行基因型分析,此窝小鼠体重与双亲一样的概率是 , 体重高于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有(写出具体基因型)。 -
19、在两个密闭透光、体积为1L的小室中,分别放置大小、生长状况相似的A、B两种植物,图中曲线①、②为小室中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变化所测得的CO2吸收量。对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特性进行研究,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回答有关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2)、植物A和B的净光合速率有差异,推测与叶绿素含量有关。于是,研究小组通过“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比较两种叶绿素的含量。在提取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一般在研钵中加入少许。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代表叶绿素的色素带颜色为 , 通过比较两种植物叶绿素色素带的 , 验证其推测。(3)、若测得在光照强度G=5k1x时,实验前小室中CO2的浓度为100mg/L,1h后放置植物A、B的小室中CO2的浓度分别为40mg/L、30mg/L(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呼吸强度不变),则图中表示A植物的曲线是(填“①”或“②”),B植物的总光合作用速率为mg/h;若G=7klx,则图中y2的值为mg/h。(4)、图中曲线①代表的植物,在光照强度为2klx时,叶肉细胞的生理状态是光合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 -
20、一对夫妇中,丈夫患某种遗传病,妻子正常,生有一患病女儿。现在妻子又怀有双胞胎,医生分别用相应的显性和隐性基因探针对这对夫妇及双胞胎进行基因诊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与红绿色盲属于不同类型 B、妻子不携带致病基因,患病女儿基因型为杂合子 C、妻子所怀孩子为一对龙凤胎 D、患该病的女儿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孩子男女患病概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