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两个缸中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原因不同 C、L缸中,20天后丙藻数量上升,说明三种藻类中丙藻的竞争力最强 D、两个玻璃缸中的生物多样性低,营养结构简单,系统的稳定性较差 -
2、在繁殖季节,不同种的成年萤火虫会以特定频率的荧光吸引配偶的注意。但是Photuris属雌体萤火虫能发出类似Photinus属雌体的荧光,用以引诱Photinus属雄体前来交配,从而将其捕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萤火虫获得的能量除了用于发光外,全部储存在自身有机物中 B、萤火虫发出的荧光信息属于行为信息,能够在同种和异种间传递信息 C、萤火虫通过荧光信息获得食物,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某地区 Photuris 和Photinus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
3、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菊花是自然条件下秋季开花的植物,遮光处理可延迟其开花 B、用适宜浓度的NAA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获得无子番茄 C、拟南芥细胞赤霉素受体基因过量表达可促使其花期提前,株高增加 D、土壤干旱时,豌豆根部合成的脱落酸向地上运输可引起气孔关闭
-
4、我国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小鼠“恶心-呕吐”机制,如图为他们绘制的当胃肠道遭受毒素入侵后肠道到大脑的防御反应神经通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HT进入迷走神经的感觉神经末梢,引发Na+内流 B、脑干产生的厌恶性情绪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预见性和适应性 C、呕吐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膈肌和腹肌 D、抑制肠嗜铬细胞Ca2+通道的活性可缓解呕吐症状 -
5、图示为人体胃酸分泌的部分调节途径,其中幽门黏膜G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能分泌胃泌素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促进其分泌胃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调节过程中,胃泌素在完成调节作用后会很快失活 B、胃黏膜壁细胞膜上同时存在神经递质和胃泌素的受体 C、通过“③→④→⑤→胃黏膜壁细胞”途径促进胃酸分泌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D、胃酸分泌增加会引起胃壁扩张,进而加强胃泌素的分泌,这是负反馈调节 -
6、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C、HIV病毒对人类种群具有选择作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
7、单亲二体(UPD)是指正常二倍体的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都来自父方或母方的现象,发生机制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细胞中可发育为单亲二体的是丙 B、图中二体卵子形成的原因是母方减数分裂Ⅱ出现异常 C、表型正常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UPD女孩 D、三体合子中染色体随机丢失,则形成UPD的概率是1/3 -
8、某植物中,T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伸长的时间和长度都明显减少,从而影响细胞的增殖。下列关于T基因突变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前期无法形成纺锤体 B、染色体着丝粒可在赤道板上排列 C、纺锤丝可正常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D、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无法正常加倍
-
9、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过程。当细胞受到内部或外部凋亡信号刺激,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时,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并与A蛋白结合促进凋亡小体形成,引起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 B、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不能合成ATP C、细胞凋亡是信号调控引起的细胞坏死 D、A蛋白功能丧失会影响细胞凋亡发生
-
10、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离不开糖类等能源物质,也离不开水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可直接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B、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种类不变,含量增加 C、种子萌发时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升高 D、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被幼苗的根吸收
-
1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病症为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骨损伤,属于炎症性疾病。科研人员对R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1)、RA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某些蛋白作为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并处理,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到关节部位,同时激活分裂和分化,并与关节组织细胞结合,引起细胞裂解释放细胞内容物,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2)、S5蛋白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为研究S5蛋白对RA的作用及机制,科研人员构建了RA患病大鼠(RA模型鼠),实验材料、处理及检测指标如下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处理
检测指标
1
正常大鼠,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1.大鼠后爪关节肿胀程度2.辅助性T细胞占所有T细胞的比例
2
RA模型鼠,注射适量MTX
3
______
4
RA模型鼠,注射含有S5基因的腺病毒
注:MTX是一种可以治疗RA的药物。腺病毒是一种可携带S5基因进入宿主细胞并表达的工具。
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①据图1结果可知表中第3组的实验材料及处理是。
②图1结果表明S5蛋白对大鼠RA的作用是。
③据图2并结合(1)中RA发病机理,推测S5蛋白的作用机制是。
(3)、研究发现,S5蛋白能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为验证“S5蛋白通过去除P蛋白上的SU基团,影响T细胞分化与细胞因子释放”这一假设,以体内P蛋白带有过量SU基团的若干突变大鼠为实验材料,注射含S5基因的腺病毒,检测P蛋白上SU基团的数量。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
12、菊花是广泛栽培和应用的观赏植物,在生产中常用乙烯利调控菊花的开花时间。为研究该机制,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实验。(1)、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作为分子影响基因表达。(2)、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处理菊花幼苗,可延迟菊花开花时间。已知TEM1蛋白参与该过程的调控,为探究TEM1蛋白的作用,开展了相关实验。图1结果表明,TEM1蛋白可以延迟菊花开花时间、依据是。
(3)、研究发现,乙烯利通过上调TEM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延迟菊花开花时间。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字母完善实验设计,验证上述结论。实验材料:a、野生型 b、TEM1低表达品系
实验处理:c、清水 d、乙烯利溶液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检测指标
组1
c
TEM1的表达量和花蕾持续时间
组2
组3
b
(4)、进一步研究发现,TEM1过表达品系中AFL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综合上述研究,请在图2括号中补充“+”“-”(“+”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 以完善乙烯利调控开花的机制。
-
13、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影响学习记忆。(1)、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但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2)、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可以选择性的引起神经元Na+通道开放,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转变为。BDNF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释放 , 增强兴奋的传递过程,从而促进学习记忆。(3)、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处理
BDNFmRNA(相对值)
BDNF(pg/mg pr)
正常膳食
1
26
高脂膳食
0.65
19
高脂膳食+槲皮素
0.95
25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 , 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
-
14、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脊髓的SG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科研人员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据图1可知,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沿传导,传至位于SG区的神经纤维末梢,引起储存在内的谷氨酸(一种兴奋性递质)释放。突触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经一系列神经传递过程,最终在产生痛觉。(2)、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见图1),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图2所示结果。据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信号幅度无明显变化,但 , 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 , 导致SG区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出现痛觉敏感。(3)、SG区的神经元包括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两大类。为进一步研究谷氨酸所作用的神经元类型,科研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了抑制性神经元,用通道N激活剂处理小鼠的SG区神经元,在突触前神经元施加刺激,分别检测有绿色荧光和无荧光的神经元细胞膜的电信号变化。若 , 则可判断谷氨酸作用对象为兴奋性神经元。(4)、依据本研究,开发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思路是。 -
15、布氏田鼠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伯劳鸟是其天敌之一。鼠洞周围的芨芨草常被布氏田鼠切断其茎叶的基部,但布氏田鼠并不以芨芨草为食。为探究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的原因,研究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注:盖度是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1)、内蒙古草原上的所有布氏田鼠构成。(2)、由图1可知,随着芨芨草盖度的升高,伯劳鸟的来访频率 , 说明芨芨草可为伯劳鸟在寻找田鼠等猎物时提供良好的栖息地。(3)、由图2可知,芨芨草的盖度增大,会导致布氏田鼠的死亡率增加,结合图1的结果,推测布氏田鼠死亡率升高的原因。(4)、为了进一步研究芨芨草盖度与伯劳鸟和布氏田鼠的相互关系,研究人员在样地架网阻止伯劳鸟进入,测量实验期间芨芨草体积的变化量,结果如图3所示。
综合以上研究,表明布氏田鼠可以通过改变栖息地结构来降低自己的捕食风险,判断的依据是。
(5)、综上所述,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分析布氏田鼠破坏芨芨草行为的意义。 -
16、学习下面资料,回答以下小题。
野鸭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改善
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它涵盖了保护区内河流、湖泊、滩涂、水塘等不同类型的湿地,承载着官厅水库水源、改善水质、库滨带防风降尘固沙等生态功能,被誉为首都西北的生态安全屏障。
1997年,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初,马场、养殖场等散布于湖区,湿地退化,污染比较严重。当地通过禁牧禁渔、禁止挖沙、修建围栏等举措推动野鸭湖休养生息。野鸭湖还引入了各种有益的动植物,近年又开展了农业景观生态岛建设。在生态岛中部主要种植豆类、牧草、燕麦等农作物,自然生长的农作物同时也是多种昆虫的乐园,这些农作物和昆虫都可作为食物源为过境鸟类提供补给;在生态岛外围水线以上位置安排种植委陵菜、金莲花、狼尾草等乡土作物,既可以起到巩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作用,又可以形成充满野趣的郊野景观;在生态岛周围水线以下位置种植水稻、千屈菜等湿生植物,结合原生的芦苇、香蒲形成自然优美的浅滩植被带。这些水生植物有利于微生物加速截流在根系周围的有机碎屑的分解,还可以吸收水中氮、磷等元素,同时还能够分泌抑藻物质,防止水华的产生。
通过不断的生态修复工程,野鸭湖的浅水区、深水区、生态岛满足不同动植物需求的生态环境逐渐形成。2023年2月,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1)、在野鸭湖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2)、根据文中信息,归纳水生植物能够净化水质的原因。(3)、下图为野鸭湖的部分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①食物网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 , 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
②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还缺少的重要生物成分是 , 其作用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常进行。
(4)、各种有益动植物的引入,使野鸭湖湿地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力。(5)、野鸭湖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A、湿地可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湿地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会随季节更替而变化 C、野鸭湖的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各种生物,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D、湖中浅水区、深水区、生态岛不同动植物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 -
17、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中,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 B、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D、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
18、桉树高大、喜阳,且生长速度快,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大面积种植桉树林的生态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研究不同培育模式对桉树生长和植物多样性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种植模式
树冠层郁闭度(%)
桉树树高(m)
林分蓄积总量/m3/hm2
林下植物种类数
纯桉树林
80
28.3
339.86
93
桉树—红椎混交林
80
29.2
373.733
95
桉树—大叶栎混交林
90
28.3
366.042
45
注:林分蓄积总量代表树林的生产力
A、调查林下物种数可以用样方法 B、可选择比桉树矮,且生长速度慢的喜阳的本地天然树种与桉树混种 C、桉树—大叶栎混交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低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充足的光照 D、桉树—红椎混交林模式可增大桉树林的生产力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9、厨余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下列不属于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 )A、可将厨余垃圾与其它垃圾混合燃烧减少生态足迹 B、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厨余垃圾得到家禽饲料 C、蚯蚓吞食厨余垃圾完成生长而后将其转变为药材 D、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工程生产出乙醇用作工业原料
-
20、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kJ)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营养级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量
流入分解者
未利用
第二营养级
888
223
355
30
第三营养级
X
167
86
10
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496kJ B、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可能有多个种群 C、表中第三营养级的X值应为336 D、未利用的能量将来可能流向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