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大豆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富含优质蛋白和油脂。大豆的类病变突变是指大豆绿叶组织上自发发生细胞死亡的现象。该突变体即使没有外部环境胁迫,也往往会形成病斑,致使绿叶面积大大减小,结实率降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类病变突变体(MT),利用其与野生型植株(WT,表型正常)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世代
单株或株系的数目
总数
野生型
类病变植株
WT×MT
F1
8
8
0
F2
1920
1801
119
F2:3
——
——
——
注:F2:3指将F2中显性单株收获种子并种植,每个单株收获的种子种植一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类病变突变性状最可能由(填“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MT的基因型特点是。(2)、按最可能情况推测,F2:3中,全为野生型和出现性状分离的行数比为________。(3)、研究人员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已知大豆8号染色体上的众多基因(G20~G28)突变均与大豆类病变突变性状的出现有关。为检验MT的突变基因是否属于已知突变基因中的一种,科研人员设计了2个实验对MT进行相关研究。实验一:测定WT和MT大豆叶片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

要测定基因表达量,可以测定的含量。据图推测,MT的突变基因最可能为。
实验二:以WT、MT为材料,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验证上述推测,写出研究思路。
-
2、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发现棕色脂肪组织(BAT)可增加耗能产热,而BAT功能障碍则减少耗能导致肥胖。解偶联蛋白1(UCP1)在BAT中特异性表达,能引起线粒体释放的能量和ATP的生成解偶联,更多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UCP1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调节,如,盐皮质激素受体(MR)激活可引起UCP1表达上调,BAT功能增强。寒冷刺激和高脂饮食也会影响BAT的功能,如图甲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引起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激活BAT的细胞膜上的受体,信号传递后引起UCP1基因表达量(填“上调”或“下调”),增加细胞产热。该调节过程属于(填“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2)、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的原因之一是:长期高脂饮食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下丘脑产生的________激素减少,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减少,MR的激活减少,BAT功能下调,热量消耗减少,引发肥胖。(3)、禁食会引发行为、生理和代谢反应,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增加了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水平,据图分析禁食对BAT细胞产热的影响是________。(4)、许多物质可通过作用于MR调节脂肪细胞的代谢。科研人员探究MR对小鼠原代棕色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分别给予螺内酯(MR拮抗剂)、可的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联合处理,测定UCP1基因表达的变化。图乙示螺内酯、可的松及其联合处理时棕色脂肪组织UC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据图乙分析,螺内酯、可的松可能引起BAT功能减弱引发肥胖,临床使用应避免长时间联合用药,原因是________。
-
3、2022年,我国科学家利用高光敏感的拟南芥突变体揭示了植物光适应的一种新机制。该突变体由正常光强转移到高光条件时,光合速率显著下降,表现出典型的光抑制现象。研究发现其叶绿体中NAD磷酸激酶基因缺失,NAD磷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图甲是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其中PS I和PS II组成光反应系统。图乙是野生型与突变型的叶绿体内NADP+和NADPH的含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生物膜是________。(2)、据图乙结果,可推测在暗反应过程中,突变型拟南芥的C3还原速率________(填“高于”或“等于”或“低于”)野生型的。(3)、研究发现该突变型拟南芥中由psaA—psaB蛋白复合体组成的PS I功能受损,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型拟南芥叶绿体的psaA—psa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率明显大于突变型拟南芥。结合上述研究,推测NAD磷酸激酶间接影响PSI功能的机制是NAD磷酸激酶催化NAD+生成NADP+ , , 更多的还原剂促进了psaA—psaB 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 进而促进PS I的生成。(4)、为验证NAD磷酸激酶具有缓解光抑制从而提升拟南芥光适应能力的作用。研究小组设置A、B、C组进行实验,A组为野生型拟南芥,B组为突变型拟南芥,C组为,三组均给予强光照射,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测定并比较三组拟南芥光合作用的速率。预期结果为。 -
4、豆科作物可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邻体生产力和多样性。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中豆科树木对其邻体植物是否存在同样规律,某研究团队以某地热带雨林中的7种豆科树木(以A~G表示)及其一定距离内的邻体植物组成为样本开展研究,部分结果如图。

注:邻体相对多度和相对丰富度表示豆科树木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和丰富度的相对影响。相对值小于1时表示豆科树木对邻体植物的个体数或丰富度有抑制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评估图中特定豆科树木是否对邻体植物产生影响,常采用________调查。(2)、间作、套种时,大豆等农作物表现出“利他效应”,原因是大豆等利用与其共生的固定大气中的氮,通过根系将分泌物输出,向邻体植物提供氮。此外,生产中还可采取措施,增加土壤氮储量。(3)、本研究结果表明,抑制邻体植物的豆科树木有。从植物自身角度分析,在低土壤氮条件下,这些豆科树木固氮效率降低,同时根系分泌物输出(填“增加”或“减少”),形成了一种耐受低氮的生活方式,表现出“利己主义”。(4)、退耕还林时,选用豆科树木G可加快森林周边的农田恢复为复层群落结构林地,其依据是________。 -
5、铁(Fe)对浮游植物和细菌的生长和代谢至关重要。海洋中的Fe可被表层的浮游植物固定到有机物中,随有机物沉降到无光区。无光区的部分异养细菌在海水Fe浓度较低时能合成并分泌铁载体,促进Fe的摄取以维持代谢所需(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与海水中的含Fe有机物相比,铁载体与Fe的结合能力更高 B、无光区中的异养细菌的数量与水体中Fe浓度呈负相关 C、深海中异养细菌大量繁殖,不利于维持海洋深处有机碳的储存量 D、无光区的异养细菌分泌铁载体来维持对Fe的需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6、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某同学探究干旱条件下外施不同浓度的BR和ABA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1~8组处理浓度见下表。充分灌溉后停止浇水,在第12天土壤干旱时进行相应指标测定,部分结果如图。
组别
1
2
3
4
5
6
7
8
处理
ABA浓度/mg·L-1
0
0
0
0
2
2
2
2
BR浓度/mg·L-1
0
0.1
0.2
0.4
0
0.1
0.2
0.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单独施用时,低浓度的BR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高浓度则抑制 B、对照组是在正常水肥条件下测得的大豆幼苗的各项生理指标 C、BR+ABA混合施用可提高气孔导度,可能不利于其水分保持 D、喷施适宜浓度的BR+ABA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
7、科研人员在观察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亲子代的翅缘颜色和眼色遗传时,发现了有趣的遗传现象并进行如下研究。
亲本(纯合子)
F1
F2表型及占F2的比例
雌性
黑翅缘赤眼
黑翅缘青眼
黑翅缘赤眼(4/16)、黑翅缘青眼(4/16)
雄性
灰翅缘青眼
黑翅缘赤眼
黑翅缘赤眼(3/16)、黑翅缘青眼(3/16)、
灰翅缘赤眼(1/16)、灰翅缘青眼(1/16)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控制该昆虫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翅缘基因型不同的雌性个体均表现为黑翅缘 C、F2有6种表型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 D、F2中黑翅缘赤眼个体共有5种基因型且有2种是纯合子 -
8、线粒体可通过融合、分裂及自噬来修复线粒体,满足细胞的能量需求。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如图所示)。在糖尿病状态下,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引发线粒体变小和片段化、活性氧自由基堆积等,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细胞内线粒体变小和片段化可能与能量供应不足有关 B、线粒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堆积,可能会促进线粒体DNA发生突变 C、Opal、Mfnl和Mfn2含量下降不利于受损线粒体的融合和修复 D、可开发提高Drpl表达量的药物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
9、水熊虫是一种能够耐受高温、强辐射等极端物理条件的小型无脊椎动物。研究表明,水熊虫合成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可与染色体的核小体特异性结合,促进受损DNA分子的修复,从而减少极端物理条件对核DNA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熊虫细胞内具有核糖体和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要了解Dsup对DNA的保护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状来实现 C、Dsup使水熊虫对强辐射等具有耐受性的原因是促进受损DNA的修复 D、研究水熊虫能够耐受极端物理条件的机制有助于人类开展太空探索活动
-
10、研究发现,B淋巴瘤细胞中存在如图所示的调控机制。c—Myc基因异常高水平表达会引发B淋巴细胞瘤,正常表达或低水平表达则不会。正常机体中Mxd1蛋白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使其含量在细胞中维持正常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miR—21时需要RNA聚合酶 B、Mxdl基因过度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 C、抑制miR—21的合成有助于治疗B淋巴细胞瘤 D、肿瘤细胞中c—Myc通过反馈调节大幅上调自身的表达水平 -
11、研究人员对来自67种鳞翅目昆虫的W染色体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W染色体可能源自同一祖先,而且W染色体在进化历程中通过基因转移融入了部分细菌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基因转移是通过细菌与鳞翅目昆虫间的自然杂交实现的 B、对W染色体的分析为研究鳞翅目昆虫的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随着时间推移,鳞翅目昆虫种群中来自细菌的基因的频率将会不断上升 D、鳞翅目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转移可丰富其基因库,为进化提供更多原材料
-
12、肿瘤疫苗(OVA)可预防或治疗肿瘤,物质P作为安全的纳米材料常用作疫苗载体。物质Q具有干扰溶酶体膜稳定性的作用。将Q引入到纳米疫苗(OVA—P)后与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共同培养,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与普通疫苗相比,纳米疫苗更易被树突状细胞摄取处理 B、树突状细胞利用溶酶体处理抗原,加工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C、引入Q的纳米疫苗,可减少树突状细胞中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量 D、从溶酶体逃逸到细胞质基质的疫苗,可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引发细胞免疫 -
13、陈醋中的川芎嗪是治疗血栓等疾病的新型药物,能活血化瘀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离作用。研究人员为提高陈醋药用价值,分别探究了传统、机械生产工艺对川芎嗪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生产工艺
川芎嗪含量/(mg·L-1)
发酵后熏醅前
发酵后进行传统熏醅
(80—90℃4—5d)
发酵后进行机械熏醅
(110—120℃12—24h)
传统醋酸发酵
0.38
3.15
11.18
机械醋酸发酵
1.33
4.73
17.63
A、陈醋发酵过程中需要提供碳源、氮源并通入空气 B、传统熏醅时提高熏醅的温度可以提高川芎嗪的产量 C、受皮外伤的患者在伤口愈合期间建议减少对陈醋的食用 D、选用机械醋酸发酵和机械熏醅方式酿造的食醋药用价值更高 -
14、珍稀中草药蛇足石杉的有效成分为石杉碱甲,但含量较低。研究人员发现共生真菌可与植物细胞共用酶系统,将蛇足石杉细胞与真菌进行共生培养可促进石杉碱甲的生成。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共生培养过程中蛇足石杉细胞数量及石杉碱甲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石杉碱甲需将外植体培育到愈伤组织阶段 B、将蛇足石杉细胞与真菌共生培养时需要适当添加植物激素 C、图甲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第4天为传代培养和收集代谢物的最佳时间 D、图乙实验结果不足以证明共生真菌利用了蛇足石杉细胞的酶系统 -
15、密码子偏好性是指在生物体中,编码相同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有着不同的使用频率。研究人员对短乳杆菌中的L—阿拉伯糖异构酶(L—AI)的基因进行密码子偏好性的优化,提高短乳杆菌L—AI合成速率,进而提高了D—塔格糖的生产效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序列数据库等寻找短乳杆菌偏好的密码子对应序列 B、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基因突变等技术优化L—AI的基因碱基序列 C、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L—AI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D、D—塔格糖的产量提高与优化后L—AI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
16、处于花期的美丽异木棉花多叶少,花色繁多,有红、白、粉红、黄等颜色。果实成熟后,白色柔软的絮状物协助种子传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开花所需能量来自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 B、花瓣细胞液中色素种类和含量可影响花色 C、花色可作为物理信息吸引昆虫帮助传粉 D、絮状物中的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
-
17、为研究水稻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与脱落酸代谢途径(ABA)之间的作用关系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光照条件
黑暗
光照
外源ABA浓度(μmol/L)
0
4
8
0
4
8
萌发率(%)
99
30
5
98
50
18
(1)、表是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所得的实验数据,据该表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外源ABA能抑制水稻种子萌发,而且;光照能。(2)、光敏色素是一类 , 光可作为被植物体中的光敏色素捕捉,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请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光影响水稻种子萌发的原因可能是。(3)、为了研究光敏色素介导的光对ABA生物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水稻(WT)和光敏色素B突变体(phyB,无法合成光敏色素)水稻作为材料,光照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与内源ABA合成代谢相关的基因是________。
(4)、外源ABA处理明显抑制黑暗和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但是在光照条件下,ABA对WT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显著低于phyB突变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18、为探究记忆的形成机制,研究者以海蜗牛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A组海蜗牛的尾巴被轻微电击5次,每次间隔20分钟,24小时后再进行一轮电击训练。B组海蜗牛未经过电击训练。研究人员用柔软的探头轻触海蜗牛,测量两组海蜗牛的防御性收缩反应持续的时间(简称“轻触-测量”),实验结果如图1.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取A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未被电击过的海蜗牛身上(C组)。24小时后,进行轻触-测量,实验结果如图2.
(1)、经过电击训练后,A组海蜗牛对轻触表现出较长时间的防御性收缩反应,属于反射,其生物学意义是。(2)、图中D组是对照组,其设置是________。(3)、结合图1和图2,发现:①A组海蜗牛防御性收缩反应持续时间显著长于B组,②。以上结果表明。实验三:将经过电击训练的海蜗牛的RNA注射到未经训练的海蜗牛体内并分成两组,10分钟后,E组注射DNA甲基化抑制剂(DNMT),F组注射DNMT的溶剂(不含DNMT)。24小时后,进行轻触-测量,实验结果如图3.
(4)、图3结果表明,RNA可能通过(填“促进”或“抑制”)DNA的甲基化,从而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揭示了这种记忆的形成机制可能与遗传有关。(5)、基于上述实验,请你提出一个进一步实验探究的问题:________。 -
19、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完全显性,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完全显性,但显隐性关系及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未知。
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统计得到的F2中体色与翅形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不考虑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及交换。分析上述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体色和翅形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 控制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填“一对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定位体色基因。先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然后演绎推理,推理得到的F2体色表型及比例是 , 与统计得到的F2(填表型及比例)比较,结果(填“一致”或“不一致”),从而判断体色基因在上。(3)、根据上述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2表型中不可能出现______。A、红眼全为黑身 B、白眼全为截翅 C、长翅全为雌性 D、截翅全为雄性 -
20、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多糖(SDC2)在多种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异常表达。为了探究SDC2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体外实验。分析实验,回答问题。(1)、正常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数,而癌细胞能够________,形成的肿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科研人员对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SDC2基因的表达水平展开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据此推测编码SDC2的基因可能属于基因(填“原癌”或“抑癌”),理由是。
(3)、为探究SDC2低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科研人员拟通过shRNA来敲低SDC2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完成实验探究。①sh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mRNA结合,降解mRNA,从而抑制基因表达。shRNA作用于图中的过程(填字母)。
②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种特定的shRNA:shRNA-1和shRNA-2,分别进行敲低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可知,明显敲低SDC2基因的表达水平,应选其作为敲低工具(简称为X)。
③应用X敲低SDC2基因的表达,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如图,结果表明。
(4)、若要获得更充分的证据来阐明SDC2在结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还需在________水平展开进一步的研究。(5)、基于上述一系列研究,提出预防或治疗结直肠癌的思路________(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