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甲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GLUT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图乙表示GLUT介导的动物肝细胞和原核生物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该过程的运输载体是。葡萄糖排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该过程的运输载体是
    (2)、图乙中的曲线表明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下原核生物细胞的葡萄糖转运速率高于动物肝细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小肠上皮细胞细胞膜上磷脂分子排列为疏水尾部相对的连续两层对水分子有屏障作用但水分子仍能跨膜转运。试从细胞膜成分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
  • 2、下图1为动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图2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影响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图 1 中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
    (2)、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据图 1 可知,膜蛋白 A 可以作为受体与其他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相互连接,实现该功能。
    (4)、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据图2分析胆固醇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________。
  • 3、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CO2和H2O。请回答:
    (1)、谷类种子中,除了淀粉之外,主要的多糖是 , 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淀粉和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单位质量储能更多。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其他主要作用是(两条即可)。
    (3)、油料种子在萌发初期,大量的脂肪会转化成葡萄糖和蔗糖,就此推测,油料种子在萌发初期种子的干重会(“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
    (4)、给家禽、家畜提供含糖丰富的食物用来肥育的原理是________。
  •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对生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下列关于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动物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8O标记葡萄糖,产物H2O中能检测到18O B、18O标记氧气,产物中能检测到H218O和C18O2 C、14C标记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D、14C标记葡萄糖,产物CO2中能检测到放射性
  • 5、酶对细胞代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下图是利用淀粉酶探究不同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淀粉酶最适pH为7 B、pH为1时酶可能已经失活,淀粉量下降与淀粉在酸性条件水解有关 C、pH为13时酶的活性最高 D、保存该淀粉酶时,应将温度调至最适温度,pH调至7左右
  • 6、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验证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设计了下列4组实验,其中合理的组合是(       )

    ①待测酶溶液+双缩脲试剂                    ②蛋白溶液+双缩脲试剂

    ③待测酶溶液+碘液                           ④淀粉溶液+双缩脲试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7、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曲线ab为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 B、ac段细胞失水使原生质层收缩而细胞壁不收缩,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C、cd段基本不变是细胞失水过多而失去活性 D、上述实验材料取自植物根尖分生区,原因是该处细胞具有大液泡
  • 8、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其浓度差的建立和维持主要依靠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胞吞胞吐
  • 9、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时,可用同位素标记法 B、结构③在分泌蛋白运输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C、消化酶、抗体、性激素等都是通过此过程合成和分泌的 D、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①②③④⑥
  • 10、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糖蛋白,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B、③是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在膜上是固定不动的 C、①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上图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的两层细胞膜 D、a代表细胞膜内侧,b代表细胞膜外侧
  • 11、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胞质与细胞核内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如下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进出细胞核均需跨越2层膜 B、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 C、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物质运输较少,因此核孔数目较少 D、蛋白质、DNA、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
  • 12、实验小组的同学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也可能是叶绿体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若细胞器丙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则不会影响分泌蛋白合成 D、醋酸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丙
  • 13、某细菌能产生一种单链的毒性肽,其分子式是C41H58O19N10 , 彻底水解后只能得到下列4种氨基酸,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多肽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B、该多肽水解后得到4个谷氨酸分子 C、该多肽合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62 D、上图中只有苯丙氨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 14、许多生物组织中都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是人类生活的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番茄、苹果等的组织样液作为鉴定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应先向苹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斐林试剂乙液,然后再用50—65℃的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C、脂肪鉴定实验中,在花生子叶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D、蛋白质鉴定实验中,应先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 15、如图为C、H、O、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丙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物质甲能与碘液发生蓝色反应,则单体3为葡萄糖 B、若图中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若图中丁能被碱性物质染成深色,则该物质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D、物质甲、乙、丙为生物大分子,都有物种特异性
  • 16、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工具,下列关于显微镜的操作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要判断异物是否在③或④上,可以通过移动载玻片,看异物是否移动 B、要使观察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①④⑥ C、由乙视野变成丙视野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丙物像的面积增大为乙的10倍
  • 17、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D、O2由乙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 18、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研究人员欲比较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两类细菌降解塑料(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两类细菌主要降解PE)的能力,并通过基因工程拼接黄粉虫肠道内菌株WZ的降解PVC的胞外酶基因CD3D,培育降解塑料的“超级菌”。
    (1)、菌株的筛选。配置固体培养基,接种菌株后表层覆盖0.1mm厚度的PE塑料。分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培养基及接种菌株

    培养基1

    培养基2

    培养基3

    单独培养并接种YT1

    单独培养并接种YP1

    混合培养YT1和YP1后,选取YP1接种

    降解圈(直径D/mm)

    3.5

    1.8

    4.2

    ①在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大小的菌株时,应将两类菌株接种到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

    ②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强的菌株不能直接以降解圈的大小为指标,其原因是。培养基3中接种混合培养后的YP1,其降解圈直径明显加大,其原因可能是

    (2)、培育“超级菌”。对菌株WZ改造后的CD3D基因进行研究,把CD3D基因和His标签基因(His标签由6个组氨酸组成)连接起来构建融合基因,并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图2为载体、CD3D基因的结构、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欲将标签基因连接在CD3D基因编码区的末端,已知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终止密码子为UAG。

       

    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MunI:CAATTG; XhoI:CTCGAG; BcoRI: G↓AATTC;Sal I:G↓TCGAC

    ①写出His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5'3'

    ②为构建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载体,科研人员设计了一对与CD3D基因编码区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设计时需在引物(填“A”或“B”)的5'端增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和His基因的编码序列,请写出该引物开头的12个碱基序列:5'3'

  • 19、某豚草是一种常见的入侵物种,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1)、某豚草的主要天敌是广聚萤叶甲,它可取食豚草叶片。利用广聚萤叶甲防治豚草的方式属于。若要研究该豚草的生态位,需要研究
    (2)、下图曲线I为研究该豚草入侵某地区调查过程中绘制的“种群增长”坐标曲线。调查某区域中该豚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法。为了控制该豚草的增长速度,科研人员引入了替代植物紫穗槐,若下图曲线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区内的该豚草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则种群增长速率最高时对应的时间点是;从时间段可以看出,紫穗槐可以一定程度影响该豚草生长。

       

    (3)、豚草地有大量的青蛙,蛙在生殖季节,雄蛙不断发出声音吸引异性,雄蛙发出的声音对于蛙种群来说是一种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0、玉米和小麦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二者在结构和代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适宜条件下,分别对玉米、小麦幼苗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CO2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CO2浓度,CO2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环境中的最低CO2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

    项目

    玉米

    小麦

    CO2补偿点

    12µmol/L

    23µmol/L

    CO2饱和点

    34µmol/L

    50µmol/L

    (1)、对玉米叶片中叶绿体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时,使用的分离方法为。滤纸条上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呈色。玉米植株叶片内的叶绿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基粒的叶绿体存在于叶肉细胞中;另一种是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存在于维管束鞘细胞中。据此推测,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只能进行(填“光反应”或“暗反应”)。
    (2)、植物体内存在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它被激活后,能传递信息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整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如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________,这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
    (3)、据表推测,(填“玉米”或“小麦”)更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若将正常生长的玉米、小麦幼苗放置在有适宜光源的同一密闭小室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上一页 133 134 135 136 1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