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某纯合体果蝇部分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菱形眼与粗糙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B、该果蝇的ra和e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在该果蝇的体细胞内,同时存在pr基因及其等位基因 D、图中的所有染色体和基因可能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
  • 2、如图表示基因型为RrT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小鼠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中数字表示过程,A~H表示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A细胞相比,B细胞物质运输效率较低 B、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和D C、②过程会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D、若E细胞的基因型为RRT,则G细胞的基因型可为rt
  • 3、端粒酶是细胞中负责延长端粒的一种酶,可使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进而稳定端粒长度。研究发现,血液中的GDF1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下降。据此推测,GDF1蛋白质含量减少对神经干细胞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
    A、细胞分裂时DNA分子复制的错误率会增加 B、细胞中端粒缩短速度加快,细胞分裂次数减少 C、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升高,细胞的衰老加快 D、细胞内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
  • 4、染色体形态和行为变化是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和分裂时期的重要依据。如图是人体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变化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d时期可能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 B、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时期为b时期 C、e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 D、该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a、b时期
  • 5、南瓜的果实形状有球形、扁形和长形三种,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 控制。现将两纯种球形果实的南瓜进行杂交,结果如图所示。

    (1)、两种南瓜进行杂交实验时,应在花未成熟时对 (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由图可知,控制南瓜果实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 填 “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亲本的基因型应为。F2扁形果实南瓜的基因型有种。
    (3)、F1扁形果实南瓜的基因型为 , 将F1与长形果实南瓜杂交, 其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4)、若要确定某一球形果实的南瓜是否为纯合子,可将其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发生 性状分离。若后代 , 则该球形果实的南瓜是纯合子;若后代 , 则该球形果实的南瓜是杂合子。
  • 6、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二倍体)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2为减数分裂过程(甲~丁)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图;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

       

    (1)、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图有(填字母) , 图1的B图中同源染色体有对。
    (2)、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图2的时期(填甲、乙、丙、丁);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图2的时期(填甲、乙、丙、丁)。
    (3)、图3中CD段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时期分别是
  • 7、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是促进粮食高产优产、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为获得优质的小麦品种,科学家开展了多项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麦在光反应阶段,光能被叶绿体(填场所名称)上的色素吸收后会将H2O分解为等物质。科研人员将小麦置于透明且密闭的容器内,用H218O水浇灌,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结果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检测到了18O,请写出该过程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和参与的生理过程:(用化合物和箭头表示,在箭头上写出生理过程)
    (2)、为研究小麦对弱光和强光的适应性,科研人员对小麦叶片照光1h后,通过观察发现呈椭球体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改变方向: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生理意义是
    (3)、在强光条件下,叶肉细胞气孔关闭使CO2吸收受阻,此时过高的O2会在R酶的作用下氧化C5 , 生成CO2 , 被称为光呼吸,光呼吸与光合作用相伴发生,其过程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请写出光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相同点

    ②已知R酶具有双重催化功能,既可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C3;又能催化O2与C5结合,生成C3和乙醇酸(C2)。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从光合作用原理和R酶的作用特点两个方面解释其原理:

  • 8、已知某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分别受A、a基因控制;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性状,分别受B、b基因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红色植株若干,随机选取部分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高茎:矮茎=2:1、红色:黄色=1:1,再取余下高茎红色植株(与上述随机选取部分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相同)相互授粉,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
    A、24:5:3:1 B、25:5:5:1 C、24:8:3:1 D、25:15:15:9
  • 9、细胞增殖以分裂的方式进行,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下列有关真核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无丝分裂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B、有丝分裂以一次分裂开始时作为一个细胞周期的起点 C、细胞增殖是形成多种功能组织、器官的基础 D、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细胞增殖维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 10、图甲、乙为同种植物叶片分别在不同光照强度、温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其余条件均相同,单位为mmol∙cm-2∙h-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土壤中缺少Mg2+会导致图甲中的D点左移 B、图乙A曲线代表净光合速率,B曲线的测定需要遮光 C、若图甲是30℃下测得的结果,则图乙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可为4klx D、据图乙分析,温度为30℃和40℃时,CO2固定的速率相等
  • 11、北欧鲫鱼能够在冬季结冰的水下生活。北欧鲫鱼在缺氧时将乳酸转变为酒精(熔点为-114 ℃),再将酒精经鱼鳃排到水中,大大提高在严酷环境中的存活率。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B、过程①②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均能产生ATP C、基因的表达差异使北欧鲫鱼肌细胞与其他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有所不同 D、北欧鲫鱼的上述过程避免体内乳酸堆积,排出的酒精延缓周围水体结冰
  • 1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H2O2分解的因素,设计并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均保持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2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pH B、实验1中H2O2酶和FeCl3发挥作用的原理不同 C、实验2表明H2O2酶适宜在pH为c的条件下保存 D、当pH小于b或大于d时,H2O2酶会永久失活
  • 1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现象,利用某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有关实验,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曲线图(甲和乙为两次实验的曲线图),图像中δ=原生质体的当前体积/原生质体的初始体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实验c时滴加大量清水后原生质体仍无变化,可能是细胞已经死亡 B、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之一是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C、若细胞加入溶液后不再做任何操作,则甲实验所用的溶液可能是乙二醇溶液 D、可选择紫色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这样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 14、研究发现,受损溶酶体膜上的酶K会将某些磷脂分子磷酸化,进而招募特定蛋白质实现内质网和受损溶酶体之间的联结,再通过脂质转运蛋白实现膜脂的交换和转移,最终实现受损溶酶体的修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膜与内质网膜具有相似的结构是膜脂交换的基础 B、溶酶体与内质网形成联结的过程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 C、溶酶体是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在细胞自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D、酶K基因活性下降,可能导致该个体细胞更易衰老
  • 15、下列有关细菌和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病毒都属于生命系统最小的结构层次 B、细菌和病毒都可以被抗生素杀灭 C、细菌和病毒中都有的物质是蛋白质 D、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16、贵州省东南部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人们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和鸭以稻田内的杂草、中华稻蝗等为食,鱼和鸭的粪便成为稻谷的肥料,实现了稻田生态平衡和经济增收。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中鸭与中华稻蝗的种间关系是。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一条具有3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2)、与水稻单作相比,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能有效减少杂草的数量和中华稻蝗的发生,使水稻增产,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角度,简述水稻增产的原因是
    (3)、结合以上信息,为实现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平衡角度分析需要注意的有(答出1点即可)。
  • 17、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传入某省,所到之处成片生长,很快成为当地杂草的优势种群,对当地生物造成威胁。下表为紫茎泽兰传入该省20年后调查得到某县部分乡镇不同林地中的发生面积(单位:公顷)。回答下列问题:

    林地类型

    面积

    乡镇

    乔木林地

    灌木林地

    A镇

    152.29

    308.42

    B镇

    1.35

    202.3

    C镇

    16.67

    103.35

    (1)、紫茎泽兰是一种双子叶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紫茎泽兰刚刚传入时,其种群密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有(答出2点即可)。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种林地中紫茎泽兰发生情况最严重的林地类型是 ,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调查发现紫茎泽兰在植被郁闭度达70%以上的林地几乎难以发生入侵。郁闭度变化可通过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分布,从而影响群落的结构。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一条控制紫茎泽兰进一步扩大面积的策略
  • 18、为探究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置于含不同浓度的IBA培养基中培养9天后测量主根长度,得到如图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合成的吲哚丁酸(IBA)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答出2点即可),其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是
    (2)、为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使用人工合成的IBA等生长素类调节剂,而非直接使用植物生长素的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IBA最适浓度范围是mol·L-1 , 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IBA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19、子宫颈癌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目前已知HPV具有150多种亚型。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HPV的攻击,体液中的(答出1点即可)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机体接种的HPV疫苗不一定是完整的病原体,而是病原体的某些成分,这些成分在免疫调节中相当于(填“抗原”或“抗体”)。
    (2)、首次接种HPV疫苗后发生如图所示免疫过程,其中细胞①、②分别代表(填写细胞名称),该过程中物质A的作用是
    (3)、理论上“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从疫苗含有抗原的种类分析,原因是
    (4)、接种HPV疫苗可以减少感染HPV病毒的几率,从而降低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但不是绝对预防,可能的原因有(答出1点即可)
  • 20、体温调定点指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感染流感病毒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导致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升,从而引起机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其中皮肤散热是主要的途径,皮肤散热的方式有(答出2点即可),机体维持体温正常的调节中枢是
    (2)、图中激素A表示的是 , 其运输到垂体的途径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意义是
    (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高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