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波斯湾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石油资源储量丰富

    ③全年高温多雨

    ④居民大多信仰佛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下列哪些作物是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 )

    ①棉花 ②大豆 ③甜菜 ④甘蔗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3、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成都平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 4、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南丘陵 D、四川盆地
  • 5、美国大平原上,地广人稀,地势平坦,非常适合大规模的什么操作 ( )
    A、机械化 B、人力 C、畜力 D、半机械化
  • 6、下列为湄公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有( )

    ①高温多雨 

    ②足够的水分 

    ③深厚而肥沃的土壤 

    ④众多的人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7、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

    下图中表示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的是( )

    A、 B、 C、 D、
  • 8、下列地形区与其特征连线错误的是( )
    A、东北平原——黑土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C、四川盆地——聚宝盆 D、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 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景象(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长江中上游地区 C、南部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 10、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11、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瑞典首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医学奖,瑞典从地理分区划分属于( )
    A、西欧 B、南欧 C、东欧 D、北欧
  • 12、“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
  • 13、黄河干流所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 )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东北平原
  • 14、我国以下平原中,具有地势地平、河湖密布特点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15、山脉是地形的“骨架”,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下列对图中①~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②——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大的平原 C、③——内蒙古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D、④——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 16、农业滴灌技术是指利用灌水器,将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滴入根区土壤的灌溉方式。目前,以色列广泛采用该技术进行灌溉。其目的是 ( )

    ①增大农业生产投入 
    ②扩大高耗水作物种植 

    ③降低土壤盐化程度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下图是沿32°N中国地形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级阶梯 B、③为太行山,是二三两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②为云贵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 D、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的“青草池塘”最有可能在以下的(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成都平原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多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从1953年到1957年,共有596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1949年,我国的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为30%,到1957年,上升到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5%,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2年的26.4%上升到1957年的48.4%。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2)、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人文追求。上面歌词中“跨过鸭绿江”的是哪一支英勇之师?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
    (3)、我国取得材料三中的建设成就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写出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
  • 2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材料反映了( )
    A、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B、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C、邓小平理论深刻揭露社会主义本质 D、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上一页 262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 跳转